功高蓋主被踢出局,變賣家產湊100萬繼續養牛,淨賺到70億僅用3年

有這麼一個人,幾經波折,終於名列富豪之榜,卻又讓自己從富人變回窮人。從無到有不容易,從有到無對他來說,或許更難。“超乎常人想象的關懷,是明智;超乎常人想象的冒險,是安全;超乎常人想象的夢想,是務實;超乎常人想象的期望,是可能!”他就是蒙牛的創始人牛根生。

功高蓋主被踢出局,變賣家產湊100萬繼續養牛,淨賺到70億僅用3年

世界上最大的遺憾莫過於,自己一手帶大的公司,卻把自己殘忍地踢出局。牛根生在創立蒙牛後8年的時間,把蒙牛帶到了全球液態奶冠軍的寶座, 2011年卻被免去董事會主席一職,出局。

1958年,一個出生不足滿月的男孩兒,被父母以50元的價格賣給一戶牛姓人家。牛姓父親的職業是養牛,從此,這個由養父和養母撫養的孩子便與牛結下了不解之緣。養父自家未生孩子,期望通過抱養來栽根立後,所以給這個苦命的孩子取名為“根生”。

牛根生1978年繼承父業,開始養牛。5年後進入伊利,他從一個洗瓶工開始幹起,一直做到生產經營副總裁,牛根生在這個位置兢兢業業一干就是八年。1998年,牛根生被伊利董事會免職。免職並沒有理由,功高蓋主成了唯一的解析,被免職的牛根生帶著對企業的深厚感情和無限遺憾離開了伊利。

功高蓋主被踢出局,變賣家產湊100萬繼續養牛,淨賺到70億僅用3年

這一年他四十三歲,去了人才市場,四十歲以上的年齡在這裡已經不被考慮。也想過開家海鮮餐館,但是似乎都不怎麼順利。這並沒有擊垮他,反而更加刺激了他不輕言失敗的性格。牛根生迷茫了很長一段時間,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看來我天生還是該養牛”。事實證明這個選擇是對的。

在乳品行業素有“乳業怪才”之稱的他,帶著一起被免職的幾位伊利的中層幹部,決心重新幹起乳業這一行。他們湊了100多萬元,花200元租了一單間辦公室,在這裡蒙牛乳業集團成立了。此時同在呼和浩特市的伊利集團,已經上市多年純利潤達到八千多萬元。

蒙牛成立,牛根生給自己兩個定位:在產業鏈前端,他是“種草養牛的工人農民的兒子”,在產業鏈後端,他是“全體健康乳製品消費者的僕人”。剛開始沒有奶源,沒有廠房,沒有市場,但牛根生有人。但是在乳業江湖的利益格局基本形成的時候,蒙牛乳業的生存空間飽受擠壓,面對競爭對手的明刀暗箭,牛根生選擇了以退為進的策略並坦言:“當時捱打和捱罵是為了將來不捱打不捱罵,打的和罵的過程都經歷了以後,就要學會怎麼樣不打能贏,怎麼樣不戰能勝。”

功高蓋主被踢出局,變賣家產湊100萬繼續養牛,淨賺到70億僅用3年

弱小總是容易受人欺,為了謀求快速壯大的機會,牛根生想到了借力資本高手。2002年,摩根士丹利、鼎暉投資、英聯投資三家國際機構入股蒙牛。有了資金支持的蒙牛乳業就像插上了翅膀,在競爭對手的槍林彈雨中,蒙牛乳業迅速成長,從2001年的7億到至70億,只用了3年。 

“蒙牛速度”在國內企業界引人注目。CCTV2003“國內經濟年度人物”對牛根生的頒獎辭寫道:“他是一頭牛,卻跑出了火箭的速度!”從有到無的財富渙散,註定能完美地把“中國牛”演繹出“世界牛”的風采!牛根生憑藉兩把板斧奠定了他的乳業江山!

若干年前,當蒙牛風頭正勁之時,我們或許誰都不會懷疑它有能力逐步實現願景,但現在,面對公眾的質疑,蒙牛還能那麼充滿自信地往前走嗎?

點擊上方頭條作者,私信 “你好”索取《企業管理工具包》,提供招人、留人、激勵人等問題的解決方案,涵蓋企業管理、股權激勵、合夥人協議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