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之旅》4:吳哥窟

《柬埔寨之旅》4:吳哥窟

今天是二零一八年十月三十日。

《柬埔寨之旅》4:吳哥窟

早上五點醒了,站在陽臺看街景。柬埔寨早上還是涼快,太陽沒出來。透過熱帶植物闊大枝葉的縫隙,可以看見街道對面有中國商品的品牌門店,華為,oppo等等。

《柬埔寨之旅》4:吳哥窟

今天先去參觀小吳哥,七點準時出發。

到了購票處先排隊照相,每人一照,然後驅車去景點。路上需要十數分鐘,道路平直,兩邊是茂密的熱帶植物,枝葉紛披,景色宜人。臨近時看見一條彎曲的河流。導遊說這是經過護城河,強調這河很重要,沒有它小吳哥回倒下來,具體什麼原因,因為導遊中文蹩腳,我沒有聽明白。

《柬埔寨之旅》4:吳哥窟

小吳哥位於柬埔寨暹粒,是世界上最早的哥特式建築。吳哥窟原始的名字意思為毗溼奴的神殿,中國佛學古籍稱之為桑香佛舍,12世紀時吳哥王朝國王蘇耶跋摩二世希望在平地興建一座規模宏偉的石窟寺廟,作為吳哥王朝的國都和國寺,因此舉全國之力花了大約35年建造,它是吳哥古蹟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建築,以建築宏偉與浮雕細緻聞名於世,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吳哥古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此後吳哥窟作為吳哥古蹟的重中之重,柬埔寨的一張靚麗的名片,100多年來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在吳哥窟的維護工程上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人力以保護這份世界文化遺產,吳哥窟的造型已經成為柬埔寨的標誌,並被展現在柬埔寨的國旗上。

《柬埔寨之旅》4:吳哥窟

仙女(阿帕沙拉)浮雕

西大門門入口處兩側的仙女浮雕是吳哥寺最大的亮點,這些仙女叫做阿帕莎拉,眾神在攪拌如海飛濺出來的水花與霧氣,就變成了跳舞的仙女阿帕莎拉。中國敦煌壁畫中著名的飛天也是這樣的仙女。不同的文化,同樣的栩栩如生,舞蹈姿勢在空中飛舞,上上下下都刻滿了這些跳舞的仙女,象徵著被霧氣包圍的如海,每個都不一樣,表情服裝也各有特色。原本吳哥寺是有色彩的,為了保護石材不被風化,很多地方都上了漆,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這些仙女浮雕的一些地方特別光亮,這就是上過漆的證明。

《柬埔寨之旅》4:吳哥窟

這是第一層迴廊的浮雕

其以壯闊細膩聞名於世,它是世界上最龐大的長卷式浮雕,加上兩個轉角樓閣內的作品,總計約600米,內容主要講述印度教的經典宗教神話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生動的刻畫了當時人們所認為的天堂和地,這項工程極其浩大,用了89年才完成。

《柬埔寨之旅》4:吳哥窟

傳說以前的人想要說出自己心裡的秘密,又怕秘密洩露,就會跑到山上對著一個樹洞說,完了就用土把洞填起來。王家衛的電影《花樣年華》有一個情節,梁朝偉扮演的周慕雲來到吳哥寺的一處古蹟,對著一個小洞將他的秘密說出來。這個小洞據說就在的中央塔前的藏經閣。導遊讓我們仔細找找,說不定能聽到梁朝偉的秘密,結果失望離開。

《柬埔寨之旅》4:吳哥窟

大吳哥

與吳哥寺並稱大小吳哥的大吳哥城,也稱通王城,柬埔寨結束了與瞻博的慘烈戰爭後重新整頓的首都城區,最早的建設者是耶穌拔摩一世之後的將近100年時間,政權數度變遷,都城也隨之遷移,直到羅貞陀羅跋摩二世在位時,才又將首都遷回鄰近的東巴萊湖南側,又逐步西遷,直到11世紀時,才在現址建立皇宮,吳哥王朝才算是站穩腳步,拔摩七世成功即位為王,勵精圖治整頓首都,暢達交通穩定疆土普及醫療改革宗教等措施,大刀闊斧的將吳哥王國推向中南半島最文明最強盛的國家,也是柬埔寨最輝煌的時代,直到今日,柬埔寨的國力從未超越七世在位的時期。

《柬埔寨之旅》4:吳哥窟

空中宮殿的傳說

周達觀在真臘風土記中,形容空中宮殿是金塔,也許在十六世紀時,塔的外面包裹著金箔,他的書中也記載了一段頗具獵奇性質的傳說,國王每到夜晚都要爬上空中宮殿休息,當地的人都說塔裡有個九頭女蛇精,是真臘國的守護神,每夜見到國王就先和國王一番雲雨。到了二更天的時候,國王才能出來和妻妾同睡,如果這個妖精一夜不出現,國王的死期就到了,國王一夜不去金塔,國王就必有災禍。一國之君,果然責任與風險都是巨大的。我們可以看看,進入金塔的這些臺階其實是比較陡峭的,而國王需要天天爬樓梯,由此可見國事艱鉅。

《柬埔寨之旅》4:吳哥窟

在吳哥窟裡有人拍照,打印出來每張照片收費二千瑞爾,說句公道話,拍攝效果不好。還有人用遊客自己的手機幫遊客拍照,選擇特定的角度,拍出一些特效,比如遊客與佛像“鼻碰鼻”,遊客手指尖捏佛塔尖頂等,效果的確不錯。不過這個事先要說好價,導遊說一般二十元人民幣就行(這些人不收柬幣,奇怪。)我就上了一當,拍完了這個柬埔寨小夥子要兩百元人民幣,嚇我一跳,後來降低到100元,最後五十元。我仍然覺得有點坑,不給。小夥子就說他拍的照片刪除,不要錢了。這種不死纏爛打的行為,讓我覺得他還是挺純樸的,就保留了照片,付了五十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