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中年,請多指教”

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人到中年,卻只能匍匐前行。

“初入中年,請多指教”


01

中年心事濃如酒,少女情懷總是詩。

一不小心,我們就揮別詩意的年代,搖搖晃晃步入了傳說中的中年之檻。

昨天,久未聯絡的女友與我聊天。印象裡一直活似小仙女的她,這一次,言語中竟隱藏了深深的“中年焦慮”。

在33歲的年紀,她有兒有女,自己是自由寫手,老公是公司高管,這樣的家庭,放在當下,真是羨煞旁人。

然而,美滿如她,也擺脫不了“初入中年”的一地雞毛之惑。

比如,孩子上學,陪同護送,輔導作業,課餘培訓,各種勞心勞力。活脫脫地把自己也熬成了一個苦學生。

比如,母親重病,她作為獨生女,除了負擔鉅額醫藥費,還要一個人忙前忙後日夜照顧。忽然感覺自己都失去了生活重心。

比如,夫妻關係,她忙她的家庭瑣碎,他顧他的事業發展,兩個人已經不知多久沒有好好的聊過天,談過心了。結婚多年,再也找不到當初的甜蜜感了。

她感嘆:年紀越大,越覺肩膀沉重。

每天想著的,就是這個月又能接多少個單,銀行卡里能進賬幾個錢,要給父母再寄點什麼補品,孩子的興趣班是不是又該續費了…

因為承受過至親的重疾之擊,所以習慣了告誡自己:我不敢生病,記得頭痛就要去按摩;也不敢不做事,不然哪來的錢去養身體。

一邊說著,一邊又在唸叨“不知上週聯繫的那筆業務能不能拿下,怎麼還沒找我面談呢”。

我提醒她:不要一個人默默地承受這麼多,好歹你還有老公一起分擔呢。

她告訴我:老公也很辛苦呢,看到他每天都加班至深夜,根本不忍心與訴說一二。再說,他掙的錢也只夠家裡花銷,我不能指望著他一個人,必須自己變得強大,才能為年邁的父母儘可能提供更好的生活。

確實如此。這番話,道出了她的憂慮不安,也刺痛了現實中每一箇中年妻子的心。

而就在剛才,她的對話框又亮了。她激動地跟我彙報,那筆業務有著落了,並且還可以長期合作呢。

我真替她開心。並且,我也能理解她此刻的喜悅和期盼。

即使生活充滿不確定因素,但時而也會出現意外的驚喜,這種小小的獲得感,就足以點亮她心中的那盞燈。

你我皆凡人,誰人不在負重前行。正是這些擦肩而至的紛擾,才讓成年人變得豐滿,智慧,通透。

或許,中年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心中的那盞燈再也亮不起來了。

“初入中年,請多指教”


02

到了一定年紀,最怕是: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

因為工作關係,接觸了一位已過而立之年的男士。他在沿海城市大起大落之後,依然孑然一身。如今剛來長沙發展,他說,最大的夢想,便是趕緊在這買一套房子。

他老家地處偏遠的小縣城,就醫條件特別差。他身在遠方,聽過許多次父母隱瞞病情的謊言。他們每次病痛都是在衛生院撿點藥了事,因為孩子沒在身旁,去城裡看病太麻煩了。

直到父親患癌他才趕回來,帶老人去省城大醫院治療。還好,是早期,得到了及時救治。而他卻經歷了差點失去至親的恐慌感。

於是,他決定不再遠遊了。考慮到醫療條件優越,以及離老家相對較近,他選擇了舉家搬遷長沙。他想盡快買套屬於他們仨的房子,最好是靠近大醫院的樓盤。

然而,對於這座生分的城市,他也常感無力和困頓。

作為一個新長沙人,在限購施壓下,他買房連搖號的機會都排不上;想帶父親去醫院複診檢查,總是掛不到專家的號;看到街上行人成雙入對,疑惑怎麼自己就孤單單一人…

他在微博裡寫著:所謂“遷徙”,不過是從一處逃離到另一處。三十出頭,混沌如我,該怎麼給老父老母一個安穩的晚年?

我是極少在微博互動的人,當時,我破例給他留了一條言:誰的三十不迷茫。他回了一個笑臉。

過了好一陣,我再次逛微博,便看到他畫風突變了。原來,他人品爆發,“撿漏”買到了心儀的房子。連頭像都應景地換成了陽光下奔跑的少年。

在他心裡,小小的一間房子,既彌補了他曾經對父母缺失的愛,也承載了他餘生對父母全部的愛。

從此,他不必流浪,父母亦不再孤獨。他不像以前那樣害怕失去,似乎父母的健康得到了最安心的保障。

王小波曾說,

人在年輕的時候,覺得到處都是人,別人的事就是你的事,到了中年以後,才覺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經一無所有了。

這樣不尷不尬的年紀,看上去一無所有,實際像是擁有了全世界。

此時,你比少年時更懂承擔,比年老時更有睿智,有什麼好怕的呢?

“初入中年,請多指教”


03

初入中年,或許偶有幾莖白髮,或許心情微近黃昏,或許身如過河卒子。

你我都是枕著二十幾歲的“無事一身輕”,漫不經心地走到了三十以後的“世間諸事多道無常”。

這時候,心最累,情最深,責任最重。

朋友圈裡,那個過了30年無比順遂的生活的老同學,最近也常感生活多艱。一時之間,親人離世,孩子生病,工作失意,壓得她喘不過氣來。

而一切度過去之後,她感覺自己變得成熟,淡定了。似乎做好了迎接往後風風雨雨的準備。

還有寫字樓內,曾經自稱“我是蘿莉少婦我怕誰”的邱美律,如今也不得不睡眼惺忪來上班。自從娃上了小學,她每晚除了伏案找資料,還要陪娃寫作業,生怕沒輔導好讓娃拖了後腿。

經歷幾次輔導瓶頸後,上週女兒數學好不容易拿了個100分,她作為“中年老母親”的心,瞬間快樂飛揚了。在教子的路上,分外艱辛,卻也不失驚喜呀。

就連辯論場上,連續幾季為奇葩說貢獻了無數金句的邱晨同學,也一邊念著辯詞,一邊就“喪”了。沒人想到,帥氣灑脫的她,竟是一名已經患癌200多天的抗癌戰士。

36歲的她,3月份查出甲狀腺惡性腫瘤外加淋巴結轉移,起初她也是焦慮加惶恐的,但想著生活還得繼續啊。於是她手術,修養,檢查,更加愛自己。

僅僅2個月,她恢復了工作;3個月後,她恢復了健身;4個月後,她又一如往常般出現在《奇葩說》舞臺上,直到她的戰隊被淘汰。

面對“噩耗”,她沒有抱怨,不過是用自己樂觀、坦然、無所謂的態度,向生活拋出的耳光“宣戰”:不要低估了成年人的“抗擊打能力”。

要知道,過了愛做夢的年紀,艱難與承受,就是人間常態了。

要明白,這世上哪有什麼“錦鯉附體”,還不是因為暴風雨暫時躲在雲層裡面了。

要懂解,即使生活再苦,也總有一些瞬間,閃爍著生命的美麗,浸潤著歲月的甜軟。

不就是中年世界裡的各種跌跌撞撞嗎?

老子就是要又喪又堅強地扛著。嘗試著走最暗夜的路,品最孤獨的酒,過最寒冷的冬;

同時,也要邂逅夜裡的星辰,撞見酒中的甘甜,觸摸每一片擦身而過的雪花。

因此,若你也當中年,願你在抗擊打的路上,即便笨手笨腳,也可負重前行。

只有勇敢面對初入中年的疼痛難忍,才可以有效避免後期中年的危機重重。

只有現在感受了大面積的苦,以後才能親吻為數不多的甜。

“初入中年,請多指教”


『我是知心逗比女青年“澤小哲”,只講述低到塵埃裡的遇見,有一天你會遇見我,遇見他,也終將遇見你自己。更多原創拙文請關注“澤小哲”(ID:doufengushi2016)微信訂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