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老有所養?居家式養護受社區居民推崇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李孟)養老,一直觸動著人們的神經。隨著遞延型養老保險展開試點、養老保險制度並軌改革破冰前行、“獨生子女護理假”在多地實施、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修訂,如何養老、選擇何種養老方式等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日前,中國商報記者採訪了北京市的一個社區和一家養老院,來了解這裡的老人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養老服務。

社區裡的養老護理

據瞭解,社區裡每天都有不同的活動,還會經常請專家來舉辦健康知識講座,或者免費為老人測眼底、測血糖等。

一直以來,63歲的呂梅(化名)都有早晨5點起床、6點出門逛早市的習慣。近半年來,她逛完早市又多了一個去處——社區養老驛站。“我現在習慣從早市買完菜回家做飯,吃完飯之後休息會兒,8點半準時出門。”北京朝陽區華威西里社區的呂梅告訴中國商報記者,自己的老伴幾年前去世,兒女也各有各的家庭,雖然身體還算硬朗,但自己一個人生活難免寂寞。“過來聊聊天、做做理療,還能活動活動,挺好的。”呂梅說道。

在記者來採訪時,位於北京朝陽區華威西里社區的養老驛站十分熱鬧,近20位老人在這裡看電影、做理療。呂梅一邊做著足底艾灸,一邊跟身邊的朋友聊著天。

“社區為我們提供場地,經民政局批准,由公司來運營。”華威西里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養老服務驛站由社區提供場地,經北京市朝陽區民政局批准,由九齡麗灣養老服務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運營,主要面向的是華威西里社區60歲以上的活力老人,收費標準為一年365元。

據記者瞭解,華威西里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建築面積約300平方米,設有多功能廳、惠老生日房、日間照料間、多功能文體活動室等,為老人提供飲食、家政、中醫調養、助醫、休閒娛樂等多種服務。

記者觀察到,進門處的櫃架上擺著感冒藥、腸炎寧、燒燙傷膏等常用藥物,除了在大廳配有理療設備外,該養老服務驛站還設有輸液室、康復治療室、處置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驛站可為社區內有需求的老年人群提供打針輸液、靜脈採血、拆線換藥及心理諮詢等基礎護理服務。老人們除了在聊天、看電影外,還有十多位老人坐在桌子前,面前的超聲霧化負離子儀器噴出了細密的霧氣,“這是負離子,有鎮靜的功效,對於有呼吸道疾病的老人有幫助。”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驛站還配有足底艾灸、空氣波等醫療理療器械,為老人提供不同的服務。

“每天都有不同的活動,例如每個週五下午我們都會放電影。還經常請專家來舉辦健康知識講座,或者免費為老人測眼底、測血糖、口腔檢查。”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除了每週固定的活動外,驛站還會不定期舉行多種特色活動,為老人過生日,每個月的會員日還會免費為老人理髮。

“在這兒住這麼多年了,有一個地方讓我們這些年紀大的人活動活動真的不錯,也能讓我們這些老街坊聚在一起聊天,而且做理療對身體也有好處,希望這裡能夠越來越好。但我也有一個小建議,雖然平均一天一塊錢價格不高,但希望這個費用能夠納入醫保,畢竟主要還是來做理療的。”呂梅說道。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深,老年人照護服務需求規模也不斷擴大。根據《老齡藍皮書: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2018)》的調查結果顯示,當前全國高齡老人已達3000多萬,失能老人為4000多萬。分年齡段來看,全國高齡老年人對照護服務的需求最為強烈,需要照護服務的比例從2000年的21.5%上升到2015年的41.0%,上升了將近20個百分點。

居家式養護受歡迎

受訪老人表示,當他們最開始提出要去養老院住的時候,並沒有得到兒女的支持。

上午10點半,李淑雲上完舞蹈課後,與幾位老姐妹回去稍作休息,吃完午餐,下午還有合唱團要排練。“今天有舞蹈隊,下午還有二隊的合唱團,還有交誼舞會,娛樂生活挺豐富。”李淑雲說道。

在李淑雲住處的客廳茶几上,貼了一張用熒光筆標記的老年大學課程表,“這是我要參加的活動,幾乎每天都有課程,週末還要去看電影。”記者觀察到,從週一到週五,李淑雲的時間被各種活動安排得滿滿當當。

78歲的李淑雲是養老院裡的文藝骨幹,除了擔任銀燕舞蹈隊的隊長外,她還參加了養老院組建的老年合唱團、模特隊,“咱們跟專業的沒法比,就是一個愛好。舞蹈隊和模特隊都是腿腳比較好的老人,每天也都活動,我們的身體都還不錯。”李淑雲說道。

“我退休後就想去養老院住,考慮了很久,也考察了很久,在北京周邊考察了二三十家養老院後才選擇了這裡。畢竟養老院也算自己家了,要住得舒服一點。”經過多方考察,李淑雲最終選擇了一家名為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的養老機構。

如何老有所养?居家式养护受社区居民推崇

北京一家社區養老服務驛站能夠為老人提供吸氧、注射、輸液、測量血壓等護理服務 李孟 攝

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企劃部經理畢立偉告訴記者,養護中心全程接收自理、半自理、非自理老人,根據老人的自理能力和身體健康情況、實行分區居住,分級管理的有針對性服務。整體規劃設置床位10000張,分兩期建設,一期設置床位2300張,現已全部住滿;二期設置床位近8000張,將於今年10月陸續開放入住。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已經有6000餘人有入住意向。

然而,當李淑雲最開始提出要去養老院住的時候,並沒有得到兒女的支持。“開始我兒子有點想不通,還是老觀念,就跟我說,‘媽,你有兒有女的為什麼去住養老院,街坊鄰居、親戚朋友會怎麼看我們’。我就說有兒有女也可以住養老院啊,後來又做兒子的工作,他也就同意了。”李淑雲告訴記者,自己有一兒一女,都十分孝順,兩個人都在北京生活,週末會輪流過來看自己。“週末就接待兒女,然後看電影,挺開心的。到這裡兩年來認識了特別多的朋友,經常會聚餐、出去玩。”李淑雲笑道。

養護方式愈加個性化

對老人的照護工作主要由護士和護理員來完成。

李淑雲選擇的是居家式養護區,而行動不便的老人則可入住賓館式養護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居家式養護區與賓館式養護區的區別主要在於醫護服務的級別不同,家居式養護區每兩棟樓之間設有一個護士站,而賓館式養護區每層樓都設有一個護士站,都為老人提供24小時服務。記者注意到,賓館式養護區的房間還設有天軌移位系統,可以協助失能老人站立、行走、如廁、洗浴、進行康復訓練等。護理站還配有生命體徵遙感監測設備,可對高危老人的身體指標進行24小時監測,老人身體指標出現異常時設備可自動報警,保證高危老人得到醫護人員的及時救治。

記者觀察到,每個房間都配有對講呼叫系統,如果老人有需求,通過呼叫系統可以與護理站及時聯繫,醫護人員24小時值班,老人發生重大、突發性疾病時可第一時間對接醫院,為老人贏取黃金救治時間。“我們之前有一位老人突發腦溢血,及時發現後,10分鐘內就送到了與養護中心一河之隔的燕達醫院,最後及時得到救治,保障了生命安全。類似這樣的案例有很多。”畢立偉告訴記者。

對老人的照護工作主要由護士和護理員來完成。護理員主要負責老人生活方面的照料,如飲食、穿衣、洗腳沐浴等。由於半非自理老人行動不方便,護理員也會根據老人的身體情況提供專業的護理服務,如翻身、移動坐姿等。另一方面,護士會提供更為專業的護理服務,如吸氧、注射、輸液、上門測量血壓等生命指標,對於老人的日常用藥實行藥品統一管理,做到送藥到手、看服到口,避免錯服漏服等情況的發生。“可以說健康情況我們能夠及時掌握,包括他們的生活習慣、身體狀況。根據老人的身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照護方案,由醫生、護士、護理員、心理諮詢師、營養師等專業人員進行全方位的服務。

“每天晚上7點半,護理人員就會通過對講呼叫系統呼叫,問我的身體狀況怎麼樣,如果恰好出去遛彎不在房間,他們8點鐘會再呼叫一次。如果還沒有接聽,醫護人員就會上門看有沒有出現什麼情況。”李淑雲說道。

“醫養結合是我們最大的特色。除了與燕達醫院緊密聯繫外,養護中心還設有醫療站,可以對老人的慢性病、常見病、一般性疾病等進行診治。除了定期為老人檢測體溫、血壓、脈搏等外,還會為老人定期免費體檢,建立健康檔案、制定合理的醫療康復方案。”畢立偉告訴記者,“平常一些小的問題,例如感冒發燒等都可以在醫療站解決,我們的醫療服務可以做到小病不出養護中心,大病到燕達醫院得到及時救治。”

“這邊生活挺好的,活動非常豐富,生活也比較便利,回北京也挺方便,養護中心有直接回北京市區的班車。”李淑雲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