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文化,帶領23人創造商業帝國,被董明珠視為“最大的敵人”

說起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是誰,但只要提到美的,我想你一定不會陌生,沒錯,何享健就是美的創始人,也是本篇的主人翁,讀完他的傳奇人生或許能對你的生活有所啟發。

小學文化,帶領23人創造商業帝國,被董明珠視為“最大的敵人”

20幾歲的何享健過得很一般,小學都沒有畢業的他家庭條件不好,智能在家務農,稍大點,他便進工廠當學徒,先學一點手藝,慢慢的又做了出納,然後又升為公社幹部。他以為他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1968年,為了“生產自救”,他帶領23名村民籌集5000元創辦了一個塑料生產組,何享健任組長。當時組裡面最先進的機器就是一臺手動注塑機,所謂的“廠房”也就只是用竹子和瀝青紙搭建起來的20平米的簡陋竹棚。何享健的傳奇正式從這個竹棚開始。

小學文化,帶領23人創造商業帝國,被董明珠視為“最大的敵人”

12年之間,這個小小作坊一直在夾縫中尋求生存,什麼東西好賣就做什麼,他賣過玻璃瓶、塑料蓋、橡膠配件、發電機等等。作為組長的何享健負責打開市場,經常揹著生產出來的產品,坐著火車東奔西跑,為了能節約一點,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委屈。即使是這樣,他的小作坊十幾年來也沒什麼起色,因為他的生產組沒有先進設備,更談不上有什麼技術含量了,市場上到處都是,競爭激烈。唯一欣慰的就是,這麼多年來何享健走南闖北,培育出了超人的市場嗅覺,他只是在尋求一個機會。

小學文化,帶領23人創造商業帝國,被董明珠視為“最大的敵人”

改革開放後,何享健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他做出了一個決定。何享健意識到,未來的日子,老百姓的生活肯定會越過越好,而家電是生活的必需品,這將是一個無比巨大的市場。他想先從電風扇入手,那麼問題來了,他需要資金,需要技術,需要創意,組裡面的大老粗們也沒什麼技術含量,怎麼才能把電風扇的質量提高呢?他前思後想,最終決定,還是得去找人才!

他跑到廣州一家國有電器廠,找到了一位老工程師,可是別人根本就沒正眼看過他,何享健也知道自己當時的分量,為了自己的夢想,必須把這個人才挖到,他想盡了辦法,天天糾纏人家,用薪資誘惑人家。沒辦法,這位工程師終於被何享健的真誠打動了,答應每週去一天幫忙。正是這位工程師的幫助下,何享健的第一臺“明珠”牌電風扇衍生。

小學文化,帶領23人創造商業帝國,被董明珠視為“最大的敵人”

一年後何享健的生產組已經擴展為“順德縣美的風扇廠”,何享健擔任廠長。當時廠裡面的員工已經擴展到251人,年產風扇13000餘臺,總產值320多萬元,利潤41萬元。那個年代的“萬元戶”已經很了不起了,何享健則踏入了百萬元戶的級別了!

面對成功,何享健並沒有沾沾自喜,沒過多久,他就把目光投向了香港新制造的塑料轉頁扇,也就是常說的鴻運扇。1986年,美的生產的鴻運扇,已經佔領了中國市場,但是當時的美的檯扇以低廉的價格和低門檻的技術在市場上競爭激烈,沒什麼利可圖。

小學文化,帶領23人創造商業帝國,被董明珠視為“最大的敵人”


何享健前往日本考察,發現日本的空調很發達,他決定回來做空調。可是做空調不是做電風扇,光有設備和人才是遠遠不夠的,市場的賣點、銷售的渠道、售後的服務讓他頭都大了,沒辦法,硬著頭皮幹,他一邊派人到日本去學習,一邊帶頭加班優化產品和銷售渠道。經過努力,美的空調終於得到了千家萬戶 的認可,走上了正軌。

1988年,美的的產值達到了1.24億,其中出口創匯到達810美元。

小學文化,帶領23人創造商業帝國,被董明珠視為“最大的敵人”


5年後,美的在深交所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上市的鄉鎮企業。這時的美的看上去前景一片光明,企業的管理卻陷入了困局,使得美的空調銷售額下滑嚴重,甚至有“美的被科龍收購”的傳聞。

由於管理團隊年齡偏大,大部分都是跟著何享健走出來的老員工,知識水平低。何享健決定勸退一部分創業元老,提拔一批年輕人。此時,這批跟著何享健打下江山的元老們怎能同意。何享健沒多說什麼,搬出一臺電腦,指著電腦說:“你們誰能玩得轉它?誰行,我就立即提拔他一級。”

小學文化,帶領23人創造商業帝國,被董明珠視為“最大的敵人”


何享健其實也是沒辦法,他也捨不得這幫元老,但企業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為了保住他們的心血,他只能放下私人感情,以大局為重。何享健又換掉了90%的老推銷員,另招了100多名大學生。同時,他按照產品的類別分了5個部門,權利下放,“有事自己拿主意,業績是標準,能者上,庸者下。”

在他的領導下,短短4年時間,美的的業績翻了四倍。2001年銷售額突破140億元,連續五年躋身國內市場前三名。據統計,2018年美的的市值已超過2500億元,是國內家電行業的巨頭。

小學文化,帶領23人創造商業帝國,被董明珠視為“最大的敵人”


現在的何享健早已退出“江湖”,他把自己的心血交給了一個職業經理人——方洪波,而不是自己的兒子,這一舉動,看似非常大膽,但仔細想想,這也是何享健做事的一貫風格。

此後的何享健專注於慈善事業,2014年,他成立了何享健慈善基金會,首先拿出4個億作為項目運作基金,隨後3年,他又拿出了60個億做了慈善捐贈計劃。

小學文化,帶領23人創造商業帝國,被董明珠視為“最大的敵人”


何享健曾說:“一個企業最重要的就是轉折點,你必須要知道什麼時候企業該轉折,這條路一開始是金光大道,可能越走越走就是死衚衕,而過去的成功往往卻成為了陷阱。”

做企業如此,做人,更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