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小學文化,13歲拉板車,1000元起家到身價百億的食業大佬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食用油作為家中生活的必需品,可以預見它的市場競爭是多麼地激烈。

在廈門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品牌,它曾經躋身全國食用油品牌前五,年產值高達50億元。

小學文化,13歲拉板車,1000元起家到身價百億的食業大佬

它的創始人卻僅有小學文化,13歲開始拉板車賺錢,借1000元起家做生意,25年堅守底線做成了福建省最大的糧油企業;

而如今,這一深具福建本土特色的糧油巨頭卻已轟然倒下,負債30億,被迫易主…

他就是廈門中盛糧油集團的創始人——黃文傳。

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而苦命的黃文傳自小便飽嘗人間冷暖。

黃文傳,1954年生於廈門同安馬巷洪溪村(今為廈門翔安),在他出生那年因成分問題全家縮衣緊食、受盡冷眼與折磨。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在黃文傳五歲那年,他母親突然撒手人寰,他的童年生活可想而知!

受盡同齡人欺負不說,他到11歲才開始上學,剛上了兩年學卻又因家庭成分問題而被退學;

年僅13歲的他也早已習慣“被欺負”的生活,不能當兵又不能做工人的他只好去附近的工地去拉板車“掙一個工分算一個工分”。

就這樣,“一無所有”的他一干就是20年,用一輛獨輪車,從山裡往村裡運石料,每天起早貪黑。那時,每天累的筋疲力盡的他從沒想過自己還會有翻身的機會。

小學文化,13歲拉板車,1000元起家到身價百億的食業大佬

1988年,他終於迎來了人生的轉機,當年他所在的洪溪村土榨油坊面臨倒閉,村委會決定將作坊承包給私人,回收一點成本,當時並沒有人響應,所以這個黃文傳才獲得了這個機會。

但是,由於小作坊技術落後,而且只有四名工人,每天最多也只能榨出八十公斤花生油,得來的利潤也只夠發工資用;

心急如焚的他決定要用機器來榨油。於是他四處借錢、跑信用社,最終借到了1000元的貸款。

就這樣,當了20多年農民的黃文傳命運開始轉折,開啟了他白手起家的“賣油郎”生涯。

正是靠著那1000元貸款,黃文傳從上海買了一套二手的榨油機器,20多年壓抑的激情和才智終於得到了釋放。

幾年下來,他的小油坊規模逐漸擴大,從最初的4個工人發展到了50多個,廠房也超過了1000平米。

時勢造英雄!改革春風吹滿大地時,黃文傳敏感地意識到,國家會放開糧油市場,照他的說法就是要“鳥槍換炮”了。

小學文化,13歲拉板車,1000元起家到身價百億的食業大佬

經過1年的認真籌備,靠著東拼西湊的資金,佔地10畝、投資700多萬元、廠房、倉庫、辦公樓、生活設施配套齊全的中盛糧油企業大廈拔地而起,並註冊了“盛洲”這個商標。

1995年,黃文傳到香港考察後,對配方進行了改良,又改變了過去那種大桶裝油的簡單包裝方式,推出了便於攜帶的小包裝、精包裝,這一些列的操作讓全新面貌的盛洲花生油,備受消費者青睞,

黃文傳的盛洲花生油也藉此在福建省內站穩了腳跟。

要知道,前幾年他還在到處找人代銷,而到了2000年,卻有100多家全國代理商主動找上門。那一年,盛洲的銷售額翻了3倍多。

2002年,他投資6300萬元,在同安高新園區打造了三條先進的食用油生產線,產品從原來的單一花生油擴展到花生油、玉米油、調和油、橄欖油等五個系列的十多個產品。

小學文化,13歲拉板車,1000元起家到身價百億的食業大佬

從此,黃文傳和他的盛洲開始衝出福建,走向全國。

自小的壓迫生活讓黃文傳養成了堅忍不拔的性格,20多年農民成就了他的樸實與自信。

2005年,地溝油事件席捲全國。令人驚訝的是,他的食用油確實從未被投訴過,並且通過了200多次抽樣檢驗,全部合格。

他還第一個站出來表示,如果他的產品質量有問題,願意給十倍的賠償。可見他對自己的產品多麼地自信。

2008年,食用油行業遭遇最驚心動魄的暴漲,最極端的情況,價格一天調整三次,很多廠家大發國難財。唯獨黃文傳站了出來,“絕不漲價,每個月按照原有消費量投放市場!”

小學文化,13歲拉板車,1000元起家到身價百億的食業大佬

那一年,黃文傳虧損了3000多萬。但是他並不後悔,他說“喝水不忘挖井人,沒有國家的開明開放,我就不可能有今天!”

2010年黃文傳是第一個站出來表示堅決倡導生產非轉基因食用油,並提出打造中國“非轉基因食用油”第一品牌。

2017年,經過近三十年的努力,他的夢想基本實現了。

盛洲食用油的年綜合產能達到63萬多噸,產值也超過50億元,其產品暢銷全國各地,還躋身中國食用油品牌前五強;盛洲食用油約佔有福建省30%以上、廈門市65%以上的食用油市場份額,成了福建省最大的糧油企業。

小學文化,13歲拉板車,1000元起家到身價百億的食業大佬

此時的黃文傳的身價雖然已達百億,但是他卻依舊保持著一貫的節儉作風,他每天都在公司食堂和員工一起吃飯,從來都是自己打飯打菜,極少外出應酬,每天都會爬樓梯來當鍛鍊;

另外,自小苦命的他更熱衷於慈善事業,近幾年來,他為希望工程、殘疾人事業、軍民共建市、區、鎮的基礎設施建設及衛生、文化、體育等公益事業捐款累計已達300多萬元。還曾捐500萬元給廈門市教育基金會,專門用於幫助家庭困難的打學生。

小學文化,13歲拉板車,1000元起家到身價百億的食業大佬

可惜,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一向樸實本分的黃文傳,就在大家認為他即將功成名就,退隱江湖之時,老天卻他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

2018年12月,廈門糧油巨頭“中盛”,發佈公開招募破產重組方的公告,震驚了朋友圈;

小學文化,13歲拉板車,1000元起家到身價百億的食業大佬

誰也沒能料到,糾紛、欠款、破產、重組會來的如此猝不及防,忽然降臨到中盛身上。

在民營企業的坍塌潮中,黃文傳不幸被擊中。這位在商海里搏擊了近30年的江湖老手也沒有逃過這一輪的信貸收縮。

公告顯示,中盛集團現有資產(包括旗下子公司)約為6.8億元,以不動產及品牌商標等無形資產為主。同時,其負債總額(僅包括子公司廈門盛洲植物油有限公司)高達約30億元,資產負債率達到將近400%,也就是說幾乎所有的不動產、商標、機器設備等均處於抵押狀態。

據中盛集團官方公佈的財務數據發現,2017年是中盛集團的一個關鍵節點。

在此之前的2014、2015、2016年,中盛的債額一直較為穩定,在5億元左右徘徊。但到2017年末,中盛負債總額突然飆升至13.2億元,同期資產總額約為9億元,債額首次超過資產。

一家創立於上世紀90年代,歷經25年風雨滄桑的民營企業,緣何破產如此之快?

究其根本發現:

2007年至2011年間,食用油市場受到三次宏觀調控,“盛洲”食用油小包裝受到限價,導致中盛損失約9億元;

由於各銀行收縮信貸,造成中盛流動性緊張,最終難補虧空。

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間,多家銀行收縮了對中盛的授信額度,從最高額度26億元直降為17億元,降幅高達35%,中盛資金流受到重大影響。

2019年3月,廈門新盛洲植物油有限公司通過資產購買和品牌受讓的形式對盛洲品牌進行重整,此項交易作價4.2億人民幣。

小學文化,13歲拉板車,1000元起家到身價百億的食業大佬

曾經福建省最大的糧油企業,如今易主他人,不免令人唏噓!

好在,“盛洲”食用油的新東家,是本地知名企業家、“一代粥王”銀鷺集團原董事長陳清淵,盛洲得以再次起航。

愛拼才能贏,福建商人被稱為“閩商”,他們勤勞務實、精明又敢於冒險,今日頭條張一鳴、美團王興、玻璃大王曹德旺等都是福建人;打造“金龍魚”的“油王”郭鶴年祖籍也是福建,被視為海外閩商的傑出代表。

從13歲開始拉板車,借1000元起家到年收50億,黃文傳成就了福建省最大的糧油企業;

從銀鷺到新盛洲,從花生牛奶與八寶粥到食用油,“粥王”轉戰食用油市場的背後,既有陳清淵對市場的考量,也有老一輩企業家對實體經濟割捨不下的情懷和傳承擔當。

曾經享譽全國的“盛洲”,作為閩商在糧油界的一面旗幟,同樣寄予著黃氏父子及中盛員工“為國人制好油”的糧油夢;

所幸危難之際,由具有強大資金實力、豐富商業經驗及深厚家國情懷的老將陳清淵接手重塑,煥發新生指日可待;

踏上糧油新徵程的“一代粥王”能否再塑百億傳奇?值得期待。

小學文化,13歲拉板車,1000元起家到身價百億的食業大佬

碩士博士圈《負債30億,又一位食業大佬申請破產重組!》、

不凡智庫《馬雲四次創業失敗,王健林貸款被拒,他剛賺到50億卻一夜化為烏有》、

一波說《負債30億!創立於上世紀90年代、這家廈門家喻戶曉明星企業因何轟然倒下?》、

沸點廈門《兩巨頭垮了!負債30億!經25年風雨,廈門這家本土巨頭轟然倒下!申請破產重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