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餘華;人之所以活著,人之只好活著

讀這本書的時候,一夜未睡.內心沉重得無法釋然.叫我怎麼說呢?時代與命運都是如此不可知不可測不可信,但存者且偷生,還是好好活著吧。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的福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兒子機靈活潑……

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每讀一頁,都讓我們止不住淚溼雙眼,因為生命裡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活著餘華;人之所以活著,人之只好活著

活著餘華;人之所以活著,人之只好活著

縱觀福貴的一生,最悲劇的就是親人都接連慘死先他而去,撇去這個不說,在我看來,他的一生,也並不是一無所有,暗淡無望的。起碼,福貴一生中遇到的人,對他都不是太壞,甚至可以說,他生命中大部分的人,都是對他貼心的好。即便是設計讓他輸光家財的龍二,在後來也沒有對他十分惡劣,甚至於在命運的安排下,代替了福貴去死。而其他在富貴生命中充當“反派”的人,也不過是那個害他被抓壯丁的僕人、軍官,還有後來厚著臉皮搶鳳霞地瓜的王四。最最惡劣的,估計就是那些抽光了有慶的血的醫生,那巴結權貴的醜惡嘴臉,看完真想鑽進書中將那些醜陋的醫生一個個都抓起來狂抽一頓。全書中,最最令我惋惜的,就是有慶的死,那麼單純樸實的孩子,慘死的理由居然那麼荒誕。

而富貴生命中和他親近的人,父母、妻子、兒女、女婿和外孫,都是淳樸善良的好人,還有村裡的鄉親、隊長,當兵途中遇上的老全,甚至是間接害死有慶的春生,對他也是不薄的。或許輸掉家產是富貴命中一劫,卻讓他感受到了父母給予他的真情,讓他幡然悔悟重新做人,甚至讓他後來逃過死劫。福貴的妻子家珍,雖然是有錢人家的千金,卻從沒有大小姐的做派,憑著福貴在本書開篇好吃懶做、吃喝嫖賭的做法,她完全可以在福貴落魄後離他而去,也不會落人口實,可是她卻陪著富貴一生共苦難,即使在他被抓去當壯丁不知所蹤的日子,縱然心中有疑惑、不信任,卻也依舊堅守著他們的家。福貴一生最大的福分,就是娶了家珍吧。

說到兒女,也很是聽話,懂得替福貴分擔;鳳霞雖聾啞,生命中除了父母親弟,也能遇上真心疼愛她的二喜,即便在她身死之後,也依舊放她在心中念念不忘,依舊將福貴視為親父互相扶持。而那機靈的外孫苦根,雖是伶牙俐齒,卻也像她的母親一樣,小小年紀便懂得心疼福貴,為福貴分憂。

這些便是書中的溫情,而書中最直擊人心的悲劇,便是將這些溫情從福貴的人生中一一以慘烈的方式抽離,留下福貴孤身一人。到了最後,讀者都和福貴一樣,覺得他活不長了,身邊所有的溫暖和人生的盼望都沒有了,年紀也大了,又能活多久呢?可是,福貴還是活了很久,和那與他相伴的老牛一起。

他最後對老牛的唸叨,他對書中的那個聆聽他人生故事的“我”的感激,都是他對人生的回憶,到了最後他已了無對人生的埋怨,而是在那溫情的回憶中對自己的人生充滿了滿足,甚至於自我安慰,親人的先他而去讓他最後能了無牽掛地死去。

這就是“活著”的意義,即使人生滿是苦難,滿目瘡痍,即使人生的最後孤獨一人,無人相伴,努力活著本身,就是一種意義。 這本書給人的感覺大多是絕望的疼痛,但是能從那壓抑的悲劇中看到溫暖,能在漫漫黑暗中看到點點光芒,感受到人生無奈的同時也能堅強信念的力量,這就是這本書的價值所在吧

活著餘華;人之所以活著,人之只好活著

每個人的命都是註定的,不到最後一步我們是看不到結果的。

所謂的和命運做鬥爭,不過只是走直路到達終點,和走彎路到達終點一樣。

直路短,風景少,所以會覺得最終的結果晦澀;彎路長,可以沿途尋花問柳,遍嘗春色,以至於掩蓋了結果的單薄。

其實,不過是心態而已,再怎麼改變,我們也只是改變了自己接受的方式,而不是接受的內容。

路走得多,心胸開闊,路走得少,人或許也就閉塞,所以看待結果自然不同。

如同結果都是一杯苦酒,有人覺得全當是解渴的水,有人覺得卻是殺人的毒。

但還是敬那些有勇氣去改變的去鬥爭的,畢竟拼搏地結果是自己對自己的佩服。

故事終究是講給別人聽的,福貴的故事合上書的剎那就過去了。

他再苦,也是他必須去面度和承受的。不需要人可憐,也不需要太多人瞭解。

每個人不都是一個福貴嗎?求福滿倉,貴滿房。

卻在求的路上,承受著自己應該承受的一切。

苦的多了,便哭一下,找個人說一聲,然後繼續走我們自己的路。

怨的多了,便罵幾句,然後做做白日夢,幻想下輩子換個好命,錦衣玉食,福祿雙全。

這本書是可以打動人的,最打動的是我們每個人需要承擔的原來是如此的沉重。

原來我們是值得自己尊重的。因為我們都在堅韌地活著。

哪怕轉身看著跟在身後的命運如此高大,卻也不過只打個哆嗦,轉身,走路。

活著餘華;人之所以活著,人之只好活著

作者的一句話是寫在自序裡的

他說:一位真正的作家永遠只為內心寫作,只有內心才會真實地告訴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麼突出。內心讓他真實地瞭解自己,一旦瞭解了自己也就瞭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這個道理,可是要捍衛這個原則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和長時期的痛苦,因為內心並非時時刻刻都是敞開的,它更多的時候倒是封閉起來,於是只有寫作,不停地寫作才能使內心敞開,才能使自己置身於發現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靈感這時候才會突然來到。

因為這句話,而不是這本書,讓我崇敬餘華,因為他作為一個寫字人而不是作家的操守,因為他真正尊重的是寫字,而遠大於寫出的字。

相信自己只有不停地寫字,將心底的飛雪落花化成黑色的印記,才可以留住生命中每個流年。

或許有一天容顏不在,卻可以憑藉過往中的隻言片語,流出歡笑的淚水。

或許有一天愛我的人走了,我愛的人走了,卻會因為我曾經的感悟將心底的愛繼續灼燒。

或許有一天一切都落寞了,那也可以如同黛玉一樣,焚一香爐火,帶走所有的過往,陪著來生不再寂寞……

活著餘華;人之所以活著,人之只好活著

“人之所以活著,人之只好活著”這一句話道出了人活著的無奈和悲哀。關於命運與意志、生與死、理性與情感、價值與非價值,在這裡都變成無意義。人活著就是活著,只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的。福貴告訴了我們怎樣去理解生命的尊嚴,告訴了我們面對苦難應該怎樣堅強地活下去。說的故事情節顯得過於戲劇化,其實人生如戲,沒有什麼不可能的。而小說本身就是“講故事”的藝術,很多時候,我們是不能去分析的。科學與藝術的最大差別就在這裡---藝術的不可分析性。我討厭那些所謂的文學研究者,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來肢解一部作品。任何一部能夠感動人的作品都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我們只有用心去感受,用心去體驗,把整個身心貼近它才可能感覺到它的溫度和脈動。

福貴的一生,經歷了年少闊綽、家道敗落、戰爭的離亂、喪妻失子、以至於連親人都不再有一個。這些苦難於一個人來說,的確顯得有一點戲劇化,但是誰又能否認,一個人儘管不一定會經歷這同樣的苦難,但是苦難同樣會以另一種方式向人襲來呢?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或許不必執著於苦難本身的形式,於人而言,活著的痛苦經常是一樣的,儘管苦難的形式會不同,這也是作品之所以能觸動很多人的地方。

作者這種悲天憫人的博大情懷和作品中透露的那種略帶傷感的黑色幽默,其實也讓我們明白了應該以怎樣的心態來對待生命。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炊煙在農舍的屋頂嫋嫋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後消隱了。

女人吆喝孩子的聲音此起彼伏,一個男人挑著糞桶從我眼前走過,扁擔吱呀吱呀一路響了過去,慢慢地,田野趨向了寧靜,四周出現了模糊,霞光逐漸退去。

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坦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

這樣的文字讓我們的心面對物慾的洶湧波濤還能夠有片刻的寧靜,它讓我們感受到的不是消沉而是勃勃的生機,是對生命的召喚。這樣的文字,你能不感動嗎?

活著餘華;人之所以活著,人之只好活著

不排除自己偶爾在累了的時候,也有覺得活著沒有意思的想法。 讀了這本小說,很多經歷相似,所以特別有共鳴。 活著是一種自然的狀態,你生下來活下去,是沒有選擇的。就如太陽照常升起,牛去耕田一樣,不能偷懶。在目睹了親人離世後,你才能卑微的懂得,活著是最大的奢侈品。

富貴是那種能夠看到自己過去模樣的人,他可以準確地看到自己年輕時走路的姿態,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在經歷了生生死死這樣的事之後,福貴或許也已經明白,人能到這世上走的這一遭就足夠了。莊子在妻子病死的那一天,盤腿坐地,鼓盆而歌。誠然生死本為一體,我們既不必為新生而歡樂,也無須因死亡而痛苦。身邊的人來了又去去了又來,即便抓的再緊也總是免不了會從指縫裡溜走。福貴一路顫顫巍巍地走來,經歷了亡家喪妻白髮人送黑髮人最終和一頭老牛做了伴。我似乎天馬行空地在福貴的過去裡自由的穿行,但合上書時我的心中卻仍舊隱隱不快。我知道是我身子裡年輕衝動的血液在沸騰,因為在這個美好的年代,我們所厭倦的恰恰都是福貴一生都渴望追求的。

活著餘華;人之所以活著,人之只好活著

我們因為活著,所以才能夠分一點心去顧慮生活,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但是很多時候卻將這二者混淆不清,我們需要的首先是生存然後才是生產、生活。所以當你需要的或是想要的沒有實現時,不要輕易地沮喪和失落。因為你已經做到了為人一生中最有意義的一件事,那便是-活著。

活著餘華;人之所以活著,人之只好活著

活著餘華;人之所以活著,人之只好活著

活著餘華;人之所以活著,人之只好活著

活著餘華;人之所以活著,人之只好活著

活著餘華;人之所以活著,人之只好活著

活著餘華;人之所以活著,人之只好活著

活著餘華;人之所以活著,人之只好活著

活著餘華;人之所以活著,人之只好活著

活著餘華;人之所以活著,人之只好活著

活著餘華;人之所以活著,人之只好活著

經歷的越多,徹悟的就越深。人明白了死亡必然中的偶然,懂得了死其實是另一種的生,那麼人就活的真實、寧靜、淡然,就像福貴在靜靜的午後向別人講述自己的一生。《活著》像一支古老的歌謠,在向我們講述著一個生命中脆弱與頑強、歡喜與哀傷的真相,讓我們懂得卑微生命中蘊藏著些微的卻如金子般閃亮的光芒,讓我們懂得人性的溫情能夠一步步把無邊的苦難變成繼續前進的力量。

其實,自己的生活別人難以懂,別人的生活自己也不會刻意去懂,在這個時代中,我們都要好好地活著,無需懼怕死亡和時代的侷限,只需真實的活在當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