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裕漲價背後,國產葡萄酒的頹勢與尷尬

​隨著春節將近,酒類的消費旺季即將到來,國內葡萄酒龍頭張裕率先釋放價格調整信息,旗下眾多商品價格出現上浮。

提價:改善利潤的手段

價格調整的溝通函顯示,自2019年1月1日起公司對部分產品價格進行調整。提價產品包括解百納、普通乾紅、普通乾白、甜酒、起泡酒。

張裕漲價背後,國產葡萄酒的頹勢與尷尬


張裕方面解釋稱,此次提價是公司“三聚焦”戰略的一環,將進一步聚焦公司產品,提升公司的品牌及辨識度。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屬於公司層面的決策,並沒有太多刻意的考慮,也不需要過多地解讀,具體的信息,還需以企業的相關公告為準。

但有業內人士表示,經歷了三季度財報中的虧損表現後,張裕正顯示出較為明顯的利潤壓力。如何迅速恢復投資者信心,尤其是在短期內海外佈局難以為企業帶來明顯效益的情況下,不影響張裕在2019年資本市場的表現,通過價格槓桿對企業利潤進行調整成為一種手段。

張裕的三季度財報顯示,1-9月營收為38.6億元,同比增長1.65%;淨利潤為7.69億元,同比下滑5.69%;其中,7-9月的營收為10.32億元,同比微增0.14%;淨利潤為1.34億元,同比下降8.35%。

三季度的業績延續了半年報的頹勢,營收微漲、淨利潤下滑。

張裕將業績頹勢歸結於原料及包裝材料成本上漲等因素。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張裕大手筆收購的海外酒莊遲遲沒有獲得回報,在進口酒業務和國產酒業務上處於左右手

互博的狀態。

國產葡萄酒的困境

在進口葡萄酒價格不斷走低、葡萄酒生產成本持續走高的背景下,國內葡萄酒企業的日子都不好過。

除了張裕以外,其他上市葡萄酒企業發展也不是很好。中葡股份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2018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2.84億元,同比下降4.39%;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8387.21萬元,同比下降14.99%。同期通葡股份實現營業收入6.68億元,同比增長11.61%;歸屬上市公司淨利潤206.59萬元,同比下降24.08%。

不僅業績不如人意,很多葡萄酒企業的渠道也表現不佳,經銷商數量呈現下跌趨勢。


國產葡萄酒在線下市場的“出鏡率”也比較低。據媒體報道,國產葡萄酒在終端零售渠道正呈現出被進口葡萄酒碾壓的態勢。無論是家樂福、華潤萬家、永輝等大型商超,還是7-11、全家等連鎖便利店,亦或是遍佈街頭的零售門店,進口葡萄酒的露出機會已遠遠大於國產葡萄酒。

由於國產葡萄酒產品認知度、辨識度低,優質品牌不強。從京東的一份2018年三季度葡萄酒銷量排行榜中,排名前20的單品,國產酒僅有長城葡萄酒的兩款單品上榜,其他18名均為進口葡萄酒品牌。

有觀點表示,隨著進口葡萄酒品牌與電商渠道的合作日益增多,國產葡萄酒與進口葡萄酒的渠道之爭,在線上也已呈現出白熱化的態勢。

此外,國產葡萄酒的供給量也出現大幅下降。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葡萄酒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葡萄酒產量從2012年達到138.2萬千升的歷史高峰開始,一直在緩慢連續滑坡。截止至2017年,全國葡萄酒產量100.1萬千升,累計下降5.3%。到了2018年1-11月,全國葡萄酒產量達58.1萬千升,累計下滑7%。


2010-2018年1-11月中國葡萄酒產量統計及增長情況

張裕漲價背後,國產葡萄酒的頹勢與尷尬

量降價升,結構升級

銷量下降的的同時,我國葡萄酒行業的銷售收入並沒有隨著葡萄酒產量的下降而下跌。2013-2016年,我國規模以上葡萄酒企業銷售收入逐年穩定增長,2017年稍有回落,但也保持在400億元以上。“產量下降,銷售額上升”的現象意味著單品的價格有所上升,說明國內葡萄酒企業正經歷著結構升級。

為順應消費升級,很多葡萄酒企業都先後推出中高端產品。張裕推出“珍藏版五星金獎白蘭地”,將原有的金獎白蘭地品質升級。數據顯示,中葡股份2017年中高端及電商收入佔總收入50以上,充分說明中高端產品已經成為企業新的著力點。

張裕漲價背後,國產葡萄酒的頹勢與尷尬


葡萄酒業素有“三分工藝,七分原料”之說。與發達國家葡萄酒產業相比,我國葡萄園種植、葡萄酒釀造及裝瓶、包裝、銷售等環節規範體系還不完善。所以很多國內企業也先後收購國外葡萄酒企業,獲取優質渠道資源,擴大海外銷售途徑,擴展企業影響力,同時也希望可以在原材料上有所提高。

九度智力集團董事長馬斐表示,面對進口葡萄酒渠道不斷下沉蠶食國產葡萄酒傳統優勢市場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國產葡萄酒企業的經營方式近幾年已大幅改觀。他認為,隨著近一段時間“進口熱”的降溫,國產葡萄酒有望迎來喘息發展的機會。

融澤諮詢酒類營銷專家劉曉威則表示,近幾年消費群體之間的劃分界線越來越不明晰,消費者更有意願進行多元化的選擇,多元化的飲酒趨勢逐漸成為主導,因此未來肯定是多種品類的酒共生的形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