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為孩子提供精神與物質的幫助,但也要守住自己的邊界

父母為孩子提供精神與物質的幫助的時候,也記得要守住自己的邊界。而這個邊界就是“自我”。之前看到過一些社會新聞,說的是一對夫妻含辛茹苦的將自己的兒子供養長大,兒子也很出息,出國留學之後定居到了加拿大。頭幾年兒子沒結婚的時候每年都會回來陪老人過年,後面兒子結婚有了自己的孩子與家庭之後就基本只能靠電話聯繫。最近的一次見面都是十年前兒子的父親心臟瓣膜手術,兒子帶著妻子、孩子回來陪過幾天。上次老太太在洗碗的時候突然暈倒,幸好老先生及時打了120,但老先生人一急心臟病復發,也幸好是在醫院。就這樣兩位老人扶持著在醫院養病。他們說現在是動的了,等以後動不了了就去養老院。

父母為孩子提供精神與物質的幫助,但也要守住自己的邊界

還有另一則新聞,講的是一個寡母獨自將孩子培養成才,孩子大學畢業後還供著留學。學業結束後孩子直接就業在了當地,工作穩定之後結婚生子定居到了國外。老母親想著自己一個寡婦竟然也能培養出這樣優秀的人,心裡十分高興,準備收拾東西也跟著孩子定居到國外。這時候孩子寄來了一封信和3萬美元匯單。信裡說:媽媽,我們還是考慮了一下,覺得您不能來美國,但是您的養育之恩我不能忘,所以按照市場估值,我應該支付您2.7萬美元,這邊寄給您3萬美元整,以回報您對我這麼多年的愛。寡母看後嚎啕大哭,她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的希望與寄託到結果會是這個樣子。但,幸好!寡母一直是一位樂觀堅強的人,她將孩子寄給她的“養育費”全部用來環球旅行的經費,用自己走得動的時間去看看世間的美好。

父母為孩子提供精神與物質的幫助,但也要守住自己的邊界

昨天晚上,好學家剛好看了一部印度親情電影,電影的名稱叫作《老爸102歲》,電影講的是75歲的老人巴布跟自己102歲的老爸阿米達普一起生化,他生活作息規律,洗澡控制在15分鐘內,會定時14分鐘,會在門上、鏡子旁貼上標語提醒自己不要忘了關水龍頭,會定期去醫院檢查身體,跟自己的醫生時刻保持聯繫,總之他是一位切切實實的75歲老人,不管心理上還是生理上。而他的102歲老爸阿米達普卻與之截然相反,他樂觀、開朗、期待每天不一樣的事物,喜歡坐在三輪車上,跟來自不同地區的三輪車伕聊天,以便以此來環遊整個印度,會跟兒子巴布用不一樣的冰箱,哪怕冰箱裡放的是冰激凌、巧克力等不能吃的食物,但對他來說,打開冰箱的那刻很爽。所以雖然他102歲,但他的心理卻永遠保持著26歲。

父母為孩子提供精神與物質的幫助,但也要守住自己的邊界

影片開頭就是102歲的老爸為了能夠挑戰中國長壽老人的記錄想將自己的兒子送進養老院,因為他認為這樣一個死氣沉沉的老頭會影響他愉悅的生活,阻礙他的長壽。75歲的兒子面對這樣無厘頭的老爸只能屈服,他不得不完成老爸要求的所有任務,比如給死去的妻子寫一份長長的情書,與醫生斷絕聯繫,剪掉陪伴自己近60年的小攤子,去小時候老爸帶他去過的遊樂場,去他經常帶著兒子去過的教堂,說到巴布的兒子就不得不說說為什麼他會變成現在這樣。原來巴布也是同以上的故事一樣,含辛茹苦的將兒子養大,送到了國外。相同的套路,兒子成家之後就再也沒有回過國,電話更是基本上沒有接過。75歲老人想要孫子的一張照片都是乞求,甚至在老伴重病、去世都沒能等回兒子,最後兒子在巴布與阿米達普矛盾大爆發後回來也是惦記家產。對於這份愛,老人一直是被施捨的狀態。

父母為孩子提供精神與物質的幫助,但也要守住自己的邊界

102歲的老爸說:當兒子已經長大變成混蛋,那麼記住他的童年就好。

102歲的老爸說:我不會讓你的兒子打敗我的兒子。

102歲的老爸說:只要活著就別死去

有這樣的父親,75歲的兒子終於覺醒,在機場痛罵了自己的兒子讓他滾回國外。但這並不是高潮,原來整個影片都是有隱情,102歲的阿米達普之所以會要求75歲的巴布做各種事情是因為自己被查出腦瘤,他希望在自己命不久矣的這段時間內讓兒子變回原來熱愛生活、熱愛自己的巴布。

父母為孩子提供精神與物質的幫助,但也要守住自己的邊界

這部影片集溫情、感動、笑點、智慧於一體,作為"關注素質教育培訓服務"的平臺-好學家想說:他教會了我怎樣去看待生死怎樣去看待變老,怎樣去看待親情,更重要的是怎樣去看待自己。人,不管在什麼時候都應該是獨立自主的個體。在以前,我對有孩子的同事說過:你有兒子,但你不是你兒子,你不能替他決定一切,也同樣不能讓他記住你一切,只要他上了小學有了自己的圈子,你的生活也許只有他,但他的生活不再只圍著你,你會經歷他對你說:媽媽不告訴你、你別管,你會經歷他在門上貼“請敲門”字條,他甚至再大點會反鎖自己的房門,那個時候你再感覺孤獨就已經晚了。

所以,推薦各位家長去看看這部影片,同時也希望你們要記住守護自己的邊界。當你老了,面對周遭的事物變化都能笑對失去,當你老了,不必因循守舊,有些東西該割捨就要割捨。當你老了,一直知道把快樂寄託在自己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