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對民營企業家的期待

“吃下定心丸、安心謀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民營企業家總的期待,期待民營企業家做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期待民營企業家做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自己人;期待民營企業家做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的促進者。

一、期待民營企業家做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

改革開放以來,從我國非公有制經濟產生之日起,社會上有關民營企業家的爭論就沒有停止過,從過去的民營企業家“原罪論”,到最近的“民營經濟離場論”“新公私合營論”,不一而足,花樣翻新。爭論的焦點之一在於,非公有制經濟姓“資”還是姓“社”,民營企業家是“剝削者”還是建設者?

2015年5月,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了這個問題,指出:“有的人看不慣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簡單地把他們看成社會財富的攫取者、貧富分化的製造者。”“我們黨反覆講,要毫不動搖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但有的人至今還沒有摘下有色眼鏡。”這個“有色眼鏡”就是“剝削論”的眼鏡。戴著這樣“有色眼鏡”來看待民營企業家,就必然會把民營企業家看作是“資本家”“剝削者”,從而助長社會上不健康的仇富心理,為我國民營經濟發展造成了很不利的輿論環境。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經濟座談會講話中再次要求“不能戴著有色眼鏡落實政策”。

習近平總書記對民營企業家的期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無論是勞動、資本、土地,還是知識、技術、管理,都應該按各自貢獻獲得相應回報。”形象地說,就是要做到投資有回報、產品有市場、企業有利潤、員工有收入、政府有稅收、環境有改善。毋庸諱言,民營企業家因其管理和投資獲得較大收益,但只要是合法所得,就應該予以保護。公有制經濟財產權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同樣不可侵犯。要切實保障民營企業家合法的人身和財產權益,讓民營企業從政策中增強獲得感。

更為重要的是,我們不僅要看民營企業家獲得收益的一面,還要看他們作出的貢獻。民營經濟已佔國家稅收50%以上,佔國內生產總值60%以上,佔技術創新成果70%以上,占城鎮勞動就業80%以上,佔企業數量90%以上。當然,這些成就的取得不獨是民營企業家的功勞,也是廣大勞動者的貢獻。但民營企業家所起的組織作用是至關重要的。這就彰顯出了民營企業家的獨特身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這一充滿中國政治智慧的稱謂,既肯定了民營企業家的特殊貢獻,又顯示了與普通勞動者的區別。我國經濟發展能夠創造中國奇蹟,民營經濟功不可沒!”

習近平總書記對民營企業家的期待


二、期待民營企業家做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自己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並且強調,民營經濟“也是我們黨長期執政、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力量”。非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能不能鞏固我們黨的執政基礎呢?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

首先,民營經濟對於鞏固黨執政的物質經濟基礎的重要作用。在發展經濟方面,民營經濟作出了很大貢獻。如果沒有民營經濟的發展,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發展遠不會有如此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會有如此顯著的提高。為什麼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起來不會動搖我們執政的基礎?我們不妨注意一下這樣一個事實:相當多的民營企業家過去處在社會的底層,從事著勉強餬口的艱難生計,是在黨的改革開放富民政策指引下發展起來的。

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致富思源,富而思進,自然要聽黨話、跟黨走。這已經成為廣大民營企業家最大的共識,成為普遍開展起來的感恩行動的精神引領。正是由於非公有制經濟對於鞏固黨執政基礎的這種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斬釘截鐵地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重申“三個沒有變”:“非公有制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沒有變!我們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沒有變!我們致力於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沒有變!”

習近平總書記對民營企業家的期待

其次,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對於擴大黨執政的群眾基礎的重要作用。2016年4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三次會議上指出:“中等收入群體作為經濟發展的穩定受益者,社會主流價值觀認同感較強,比較理性務實,一般不希望看到既定社會秩序受到破壞,對社會能起到穩定器作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必須逐步減少低收入群體比重、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顯然中等收入群體的這種特殊作用,對於鞏固黨的長期執政地位,不僅是有利的,而且是必需的。

在我國中等收入群體中,民營企業傢俱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僅因為他們是中等收入群體的一部分,而且因為他們通過組織生產、創造就業崗位,在促進中等收入群體擴大中能夠發揮積極作用。一個民營企業做強做大,能夠帶動企業管理人員、研發人員、技術工人進入中等收入行列。隨著我國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等收入群體的擴大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對於壯大黨執政的群眾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對民營企業家的期待


三、期待民營企業家做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的促進者

我們有些黨政官員不這樣理解政府的作用,而是把手中的權力當作謀取私利的手段,搞權力“尋租”活動,甚至出現了“分分鐘可以搞垮一間廠”這樣的霸道言論。在這樣的情況下,民營企業有困難不是找“市場”而是找“市長”,通過向官員輸送利益來解決問題。當前查處的不少腐敗案件涉及民營企業,主要責任方還在領導幹部。因此,黨中央三令五申,要求領導幹部同民營企業家打交道要守住底線、把握分寸。但有的領導幹部卻因此採取消極態度,擔心“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對民營企業家採取不接觸的態度,甚至連面都不敢見,為了所謂的“個人安全”而不作為,對民營企業家的正當要求置若罔聞,該辦的事也不辦。

問題出在哪裡呢?就是政商關係不健康。

習近平總書記對民營企業家的期待

為了破除這種不健康的政商關係,2016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上提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 “親”體現新型政商關係的本質,就是彼此互為親人。對領導幹部而言,所謂“親”,就是要把民營企業當親人,同民營企業接觸交往要坦蕩真誠。不能見錢眼開,見物不見人,民營企業經營好就去一個勁地招商引資,民營企業經營不好就退避三舍。

“清”是新型政商關係的重要保障,也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倡的“君子之交”。具體說來,對領導幹部的要求是,同民營企業家的關係要清白、純潔,不能以權謀私搞權錢交易;對民營企業家的要求是,潔身自好、走正道,遵紀守法辦企業、光明正大搞經營。使民營企業家真正認識到,“靠旁門左道、歪門邪道搞企業是不可能成功的,不僅敗壞了社會風氣,做這種事心裡也不踏實”。

形成政商關係之“清”,要靠法治。於黨和政府來說,要避免在微觀執法過程中的簡單化,執行政策不搞“一刀切”。對一些民營企業歷史上曾經有過的一些不規範行為,要按照罪刑法定、疑罪從無的原則處理。要甄別糾正一批侵害企業產權的錯案冤案,切實保護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於民營企業來說,就是要守法經營,把守法誠信作為安身立命之本,依法經營、依法治企、依法維權,在合法合規中提高企業競爭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對民營企業家的期待


四、新時代中國企業家的角色定位

要做高質量發展的探路人和實幹家。當前,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不是“紙上談兵”,也沒有現成的、可照搬的經驗,其根本在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和擴大對外對內開放,在於不斷調動經濟的活力、創新力和競爭力。這就需要企業家當好探路人的角色,在實幹中開闢新路徑、形成新思路、總結新經驗。

要做社會責任的擔當者。過去40年中,一大批中國企業家已成為“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人。但是,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還有很多尚未擺脫貧困的地區和人口。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中國還有近600個國家級貧困縣,有3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因此,“先富帶動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是新時代中國企業家義不容辭的責任。新時代的中國企業家要增強履行社會責任的榮譽感和使命感,在公益事業發展和精準扶貧戰略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並不斷塑造服務黨、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擔當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對民營企業家的期待

要做先進企業文化的倡導者和踐行者。中國企業家普遍存在的問題和短板,與企業文化建設不力不無相關。先進的企業文化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具有導向、約束、凝聚、激勵、調適和輻射功能。經過40年的經驗積累和歷史傳承,中國企業傢俱備創造先進企業文化的良好基礎。為了適應新形勢和引領時代發展,新時代的中國企業家要保持艱苦奮鬥精神風貌、強化企業家自覺遵紀守法意識和樹立崇高理想信念,弘揚創新發展、專注品質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要做國家重大戰略的參與者和建設者。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是新時代中國企業家的價值所在。從某種意義上說,企業家也是戰略家。在各個行業和領域發揮引領作用是每位企業家的目標和追求,而實現目標必須擁有著眼長遠發展的戰略佈局。尤其是在全球化深入推進的當今時代,中國企業家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戰略佈局的範圍已拓展到全球。因此,在國家重大戰略實施過程中,中國企業家要做身先士卒的參與者和建設者,積極提供方案和貢獻智慧,為推動中國和世界共同繁榮發揮積極作用。


文章來源:《人民論壇》2018年12月中

《習近平總書記對民營企業家有何期待》,作者為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原副院長張峰

《中國企業家的時代角色》,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室主任徐秀軍

視覺:王 洋

更多精彩文章,歡迎關注《國家治理》週刊及人民論壇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