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不是孩子的錯,父母引發孩子叛逆情緒的十大原因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父母引發孩子叛逆情緒的十大原因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父母引發孩子叛逆情緒的十大原因

薦文|心靈成長家園

家長在陪伴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容易忽視孩子的叛逆行為,當你開始出現以下感受:

  1. 開始對孩子怨聲載道
  2. 經常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3. 對孩子的教育感覺疲憊不堪
  4. 時長會對孩子感覺內疚
  5. 有時覺得對孩子的教育很失敗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父母引發孩子叛逆情緒的十大原因

這時孩子的問題讓你感覺到了沮喪,正是孩子的叛逆行為開始影響你的情緒,受這些情緒的折磨開始對孩子持有消極的看法。如何發現孩子有叛逆的傾向,注意孩子是否開始表現出以下行為:

  1. 孩子經常無緣無故的發脾氣
  2. 孩子很容易被惹生氣而惱怒
  3. 孩子常常由於自己的過錯去責備別人
  4. 孩子會因為生氣而產生怨恨情緒
  5. 孩子會公然挑戰家長的要求和規定
  6. 孩子經常和家長或成人發生爭執
  7. 孩子會對某個人或事物懷恨在心

上行為孩子表現的越多就是越叛逆,很多家長忽視孩子的這些行為,認為是孩子的耍性子、脾氣不好,其實是孩子產生叛逆情緒的一種行為表達。家長髮現了孩子的叛逆行為,就要認真考慮孩子的行為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在什麼情況下會發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對於家長自己,必須審視自己的消極行為,儘量避免以下十個負面的教養行為:

一、對孩子吼叫和打罵

與打罵相比,吼叫是父母最為常見和普遍的消極行為,也最能助長孩子的叛逆行為和挑釁行為。表面上是成功的改正了孩子的錯誤,但錯誤只是暫時的潛伏,只會引來日後更多的怒吼甚至打罵。

二、批評、隨意評判

孩子打破了教室玻璃,不要直接責罵孩子,不要以此來評判孩子的人格。而是要對孩子的行為後果進行分析,進而提供建設性的意見反饋。家長批評的態度會讓孩子覺得自我價值被否定,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經常被批評的孩子會認為自己被拒絕、不被愛、十分無助。

三、反覆嘮叨

家長在打罵、批評沒有效果後經常依賴的一招,反反覆覆對孩子說已經說過無數遍的事情。事實上的結果是孩子根本不在意,反而會讓孩子拒絕傾聽,變得更有防範性產生厭煩情緒。嘮叨破壞了最重要的親子關係,只有和孩子的關係足夠親密,孩子才會遵照你的要求做到他本應做好的事情。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父母引發孩子叛逆情緒的十大原因

四、打斷孩子的話

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切忌不能打斷孩子的話,應該給他機會,讓他把話說完。近日有個小女孩視頻很火,一個四、五歲的小女孩坐在床上哭訴,家長屢屢用嘲笑或是很不在意的語氣打斷孩子進行辯解,導致孩子的情緒失控,家長卻如無其事的拍視頻。讓孩子把話說完,然後再說你想說的,這是最起碼的禮貌和尊重,視頻裡的小女孩如果經常得不到尊重,會慢慢變得抵制與父母進行交流了,叛逆的情緒會在不經意間萌生。

五、揭孩子老底、內疚型教育

有的家長喜歡在批評孩子的時候翻舊賬;或是經常引導孩子站在受傷害者的立場去感受,引發孩子的內疚。家長長期用舊賬來傷害孩子、用內疚來控制孩子,如果讓孩子長期體驗這種難受的感覺極易引發羞怒情緒,進而疏遠與家長的關係。

六、諷刺挖苦孩子

孩子準備參加聚會,特意換上衣服徵求你的意見,你卻說:“成績這麼差穿什麼衣服都沒有用,沒有人願意和差生在一起。”挖苦像一把利劍,會重創家長和孩子的親子關係。

七、說教

家長總是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不應該做什麼,總是指揮或控制孩子的行為。孩子會認為父母不信任他們,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久而久之孩子會討厭父母的說教從而拒絕指令,甚至和父母對著幹。經常會發現這種情況,一個小男孩在蹣跚學步,父母在後面喊“這個不能碰”,孩子就去碰一下;“前面有水不要踩”,孩子就故意去踩一下。孩子的潛意識裡就是自我探索、拒絕指令。

八、威脅

家長對孩子說:“作業再不按時完成就沒收手機。”孩子的想法通常不是怎麼去按時完成作業而是下次怎麼玩手機不被發現。威脅常常讓孩子感覺到無能為力或心存僥倖,並怨恨父母。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父母引發孩子叛逆情緒的十大原因

九、撒謊

家裡發生了一件父母不想讓孩子知道的事情,家長往往會對孩子進行隱瞞甚至撒謊。但孩子是非常敏感的,只要有一點蛛絲馬跡就會察覺到父母隱瞞了什麼事情,會認為家長對他們是不真誠的、不信任他們。最好的方式是和孩子坦誠相待,這樣孩子也會對父母敞開心扉。

十、懲罰

很多家長認為嚴厲的懲罰能夠樹立起家長的威信,會讓孩子更加聽話。雖然表面上看很有效果,但頻繁的懲罰孩子極可能會產生怨恨、內疚、羞恥、絕望等負面情緒,進而加強孩子的負面行為。正確的做法是用合適的紀律去約束孩子,孩子犯錯讓他學會承擔應有的責任,而不是懲罰。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父母的態度和行為直接影響孩子的情緒養成。努力避免以上十條對待孩子的方法,孩子的叛逆期就會輕鬆度過。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父母引發孩子叛逆情緒的十大原因

延伸閱讀:

父母早上的第一句話,決定親子關係的好壞

原創作者|魏穎(北京市東城區德育學科帶頭人、東城區地壇小學德育副校長)

一個心態積極的父母,一個讓孩子覺得愉悅的家庭環境,一段開心快樂的親子時光,是父母給予孩子成長最好的禮物。

孩子從出生到成年漫長的時間中,每一個家庭都對孩子充滿了希望,從一出生就希望儘自己之力給予孩子最好的。但很多家長卻忽視了,做最好的自己,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特別是當父母成為一個身心愉悅、積極樂觀的人,將會對孩子產生極大的影響。

每天起床時,告訴自己要幫助孩子開啟愉快的一天。

如果家長給孩子創設輕鬆愉悅的成長環境,孩子就會開朗、樂觀。很多家長都有一個煩惱,一早叫孩子起床上學很費勁。特別是剛升入小學的孩子,起床、洗漱、吃早飯、出發上學猶如一場戰爭,大人叫,孩子鬧。直到把孩子送進校門,家長算是舒了一口氣,孩子進校卻皺著眉,一天就是從煩躁中開始了。如果家長能夠轉換一下方式,一早去孩子房間,不是叫,而是輕輕呼喚他們的名字,去給孩子“抓癢癢”,一邊抓一邊給孩子按一按、揉一揉,舒展了孩子的小筋骨,讓孩子在舒服和笑聲中醒來,整個房間也充滿了快樂,這樣的早晨孩子會覺得幸福,會愉悅輕鬆高效地穿衣服、洗漱、吃早飯、上學。

每一天都是從笑聲開始,孩子就會開朗、樂觀。其實就是一個小舉動的改變,效果就會大不一樣。所以,孩子的成長環境不在於有多麼舒適的小床,多麼高檔的寫字檯,而是家長的養育是否在養育中,自己身心是愉悅的,並且將此傳遞給孩子。

每天放學後,也學會用愉悅的心情與孩子對話。把“談話”變為“談心”,孩子才會放下“包袱”。

孩子上學以後,學習成了家長關注的最重要的問題,大多數家長更看重學習成績。其實,每一次測驗、考試孩子都是在盡力做好,而出現錯誤也是正常。但有些家長對孩子的失分不依不饒,只扣一分,說孩子馬虎、不細心,扣很多分,成績不理想,說孩子不好好學習,平時就知道玩,老賬新賬一起拿出來數落孩子,甚至於給孩子扣上“這樣下去長大了也沒出息的帽子”……而這樣下去,孩子對自己的學習又有多少信心呢?

見到孩子,先關注孩子一天的心情,關心他們當天遇到的事情。如果家長能夠把“談話”的方式改一改,能夠像朋友一樣地去和孩子“談心”,可能效果又會不一樣了。看到孩子的試卷,也不要只關注於成績,而是關注問題。跟孩子一起分析一下錯誤的原因,讓孩子說一說出現這樣的錯誤怎麼想的,出現問題和孩子一起想辦法,不去指責而是引導,這一過程孩子就會輕鬆很多,真正從源頭找問題。這樣可以避免孩子的考試恐懼,自然考試時也能輕鬆應對,不會考慮考砸了怎樣應對父母的指責。

同時,孩子如果不怕出現問題,不僅是學習上的問題,方方面面的都能夠面對。一方面,父母教給了孩子處理問題時積極應對的方法,一方面他知道自己的背後還有父母,可以幫助自己一起解決。做父母的以長者的閱歷和朋友的身份去引導孩子,孩子的成長過程才不會有多餘的負擔,輕鬆地成長,處事得當。

家長自身是最好的教育資源。一個心態積極的父母,一個讓孩子覺得愉悅的家庭環境,一段開心快樂的親子時光,是父母給予孩子成長最好的禮物。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父母引發孩子叛逆情緒的十大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