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進入“學步期”,家長要多去關注寶寶的“情緒”

大部分的寶寶到了一週歲左右的時候,就會開始學走路,當家長看到小傢伙搖搖晃晃的樣子時,會感到特別可愛。家長很關心寶寶多久才能夠學會走路,如果寶寶走路早的話,家長會和別人炫耀。其實寶寶多久能夠學會走路並不是特別重要,家長應該關注寶寶在學步期的情緒變化。

家長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當寶寶開始學走路之後,情緒會有一些變化,比如易怒、喜歡摔東西、喜歡咬人等等,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不過家長要對寶寶進行引導,不能不管不顧。

寶寶進入“學步期”,家長要多去關注寶寶的“情緒”

表哥家的女兒剛滿一週歲,之前是個特別乖的寶寶,很少哭,晚上會睡整宿覺,而且還會把自己的玩具放到收納箱裡。

但是最近寶寶就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以前是個“乖乖女”,現在就像是一個“小惡魔”,脾氣變得特別大,只要是拿在手裡的東西,就會往地上摔,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哭鬧,讓表哥頭疼不已。

表哥的女兒正在學走路,每天醒來之後就會扶著東西慢慢行走,經常摔倒,還不讓大人幫忙。

其實表哥的女兒正是因為進入了“學步期”,所以情緒上才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寶寶剛開始學走路的時候,會有自己的主見,也嘗試著獨立,但經常會失敗,所以就會產生一些情緒,而寶寶又不懂得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就會把自己“惡魔”的一面展現在家長的面前。

寶寶進入“學步期”,家長要多去關注寶寶的“情緒”

一、寶寶在學走路時,有了異常情緒之後會有哪些外在表現?

1、好奇心變強

寶寶慢慢學會了走路之後,好奇心會變得更強,以前只有家長把東西遞給寶寶時,寶寶才能夠拿在手裡仔細研究,而現在寶寶不需要家長的幫忙也能夠做到這一點。

2、變得暴躁

寶寶有了異常情緒之後,脾氣會變得很大,特別暴躁,當家長無法滿足寶寶的需求時,或者是沒有猜出寶寶想要表達的意思,寶寶會很著急,可能會摔東西、打人,甚至是躺在地上打滾。

寶寶進入“學步期”,家長要多去關注寶寶的“情緒”

3、不願意接受別人的幫助

寶寶到了這個階段,思想會變得略微成熟,寶寶總是想獨立完成一些事情,當寶寶受到了家長的肯定之後,更希望自己能夠獨立起來,於是就不願意讓別人幫忙,即使自己失敗了,也不會氣餒,會重頭再來,十分執著。

小結:寶寶剛開始學習走路,會產生一些情緒,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在情緒的驅使下,寶寶會做出一些不同的舉動,這些舉動有很多是錯誤的,家長要及時發現,這樣才能幫助寶寶改掉一些錯誤的舉動,不會讓寶寶養成不好的習慣。

寶寶進入“學步期”,家長要多去關注寶寶的“情緒”

二、寶寶做出這些表現意味著什麼?

1、為了宣洩情緒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而且要把情緒宣洩出來,寶寶也是一樣,寶寶脾氣變大,動不動就哭鬧,或者打人、胡攪蠻纏,這都是寶寶宣洩情緒的方式,家長不要禁止寶寶這些行為。

2、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慾望

寶寶剛來到這個世界不久,很多東西都沒見過,對這個世界會感到很陌生。寶寶學會了走路,對這個未知的世界會更加感興趣,探索慾望更強,所以就會做出一些讓家長感到頭疼的舉動。

寶寶進入“學步期”,家長要多去關注寶寶的“情緒”

3、佔有慾變強

寶寶一週歲後,大腦開始快速發育,這個時期的寶寶會有很強的佔有慾,凡是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想馬上得到,並且不允許別人碰,如果被家長拿走了,寶寶就會發脾氣。

4、想要證明自己

寶寶除了大腦會快速發育之外,肌肉和骨骼也會發育,寶寶很希望通過自己的行為去證明自己,更希望得到家長的表揚。

小結:其實寶寶在學步期產生了一些情緒,做出了一些讓家長頭疼的舉動,並不是一件壞事,這是寶寶成長的表現,這也是寶寶在成長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階段,所以家長不必因為此事而感到懊惱和擔心,只要對寶寶進行正確的引導,寶寶會進步很快。

寶寶進入“學步期”,家長要多去關注寶寶的“情緒”

三、寶寶情緒發生變化時,家長應該怎樣做?

拿破崙曾經說過: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家長要幫助寶寶控制情緒,如果寶寶已經產生了一些情緒,並且做出了不好的行為,家長就要履行自己的職責,不能坐視不管。

1、指出寶寶的錯誤

寶寶年齡小,並不知道自己哪些行為是錯誤的,當家長看到寶寶做出一些錯誤的舉動時,要及時指出來,不要怕寶寶會哭鬧,因為只有這樣做,寶寶才能夠及時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家長的態度要嚴肅,讓寶寶感受到事情的嚴重性,這樣對寶寶日後的改正會起到一定的幫助。

寶寶進入“學步期”,家長要多去關注寶寶的“情緒”

2、引導寶寶改正

寶寶有情緒的時候,會做出一些不當的行為,家長除了要指出寶寶的錯誤,還要引導寶寶改正。之所以要引導,是因為寶寶還不具備自我改正的能力,家長要用一些寶寶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引導寶寶,讓寶寶能夠快速改正自己的錯誤,而不是和寶寶講道理或者批評寶寶。

3、讓寶寶承擔錯誤行為帶來的後果

李旭指出:喜歡孩子,但不溺愛。

寶寶既然做錯了,家長就不要去包庇寶寶,不能擔心寶寶會受委屈,要讓寶寶承擔後果,這樣才能夠讓寶寶在腦海當中形成記憶,當寶寶下次再犯此類錯誤的時候,會想到自己之前受到的懲罰,寶寶會控制自己的行為。

寶寶進入“學步期”,家長要多去關注寶寶的“情緒”

總之,寶寶到了學走路的階段,家長不必過於關心寶寶多久能夠學會走路,寶寶走路早或者走路晚,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只要不是疾病所導致的就行。

家長應該多去關注寶寶在這段期間產生的情緒,如果寶寶有了一些負面的情緒,並且經常做出一些錯誤的舉動,家長應該適當教育寶寶,並且引導寶寶改正自己的錯誤,這樣才能夠幫助寶寶趕走負面情緒,讓寶寶變得樂觀、開朗,這對於寶寶良好性格的養成有一定的幫助。


作者簡介:夏橙媽咪,全職寶媽,高級育嬰師,經常與大家分享實用、科學的育兒類文章,如果您有育兒方面的問題,可以與我交流。本文由夏橙媽咪原創,歡迎分享轉載,抄襲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