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打車”與“噠噠打車”與機器夥伴

“滴滴打車”與“噠噠打車”與機器夥伴

滴滴又出事了,花季少女,生活剛開始,應該有美好的未來在等著她。而這一切定格在八月的一個下午。

網上波瀾,罵司機、罵滴滴、罵警察,甚囂塵上;其實都只為失去的生命惋惜。而我更擔心下一個受害者會在何時何地出現。等那時我們再罵一遍?於事有補?

七零八零後應該都知道“五講四美”,零零後更熟知“八榮八恥”;而我更記得幼時老師的一句話“教育從來不是萬能的!”

我們的法律典章汗牛充棟,還在不斷完善修訂,而我們的監獄也在不斷地建造當中!

人類常自詡“萬物之靈”,道德和法律給我們約束,以適應群體的生活。在約束下的權衡利弊中做出選擇,被我們稱之為理性。。而本質上我們只是大自然的物種之一而已。孔子說“食色性也”,我們常常被批評的缺點,卻是千萬年根深蒂固早已寫入人類的基因程式。先天物種基因給我們目標——繁衍生存下去,好美食者過則成“饕餮”;好色者過而成“色狼人渣”。所以我們能從根本上杜絕犯罪嗎?或者說我們能切割慾望嗎?“犯罪”的存在幾乎是必然!

所以,作為一個群體,我們要絕望嗎?

十年後的某一天:小花穿上花裙子,楚楚動人。噠噠打車學習了她的行為模式,提前詢問確認她要去臺東逛街,早已等候在門前。載她的司機早已在入職前通過了心理和行為分析鑑定;當他見到小花時的“怦然心動”也早也作為數據之一傳入服務器用做安全狀況的判斷;行車途中也會隨時根據小花的意願開啟視頻監控,甚至自動停車報警。媽媽再也不擔心小花的安全了。

“滴滴打車”與“噠噠打車”與機器夥伴

三十年後的某一天:小小花穿上花裙子,靚麗迷人。小小花說“我要出去玩。”,機器夥伴根據她的需要變形成汽車的樣子,再跟它周圍的機器夥伴溝通,經分析嶗山風和日麗,遊人不多,且小小花確實需要爬山鍛鍊一下身體了,於是“絕塵而去”。小花沒有告訴小小花要注意安全,因為機器夥伴們會保證把小小花的危險係數降到幾乎為零。

既然人性不可控,希望精密智能並把約束根深刻骨的機械可以給我們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