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模式No.153」滴滴打車:商業模式建立在大數據基礎上

【導讀:企業的成功往往離不開合理有效的商業模式,這是·清無時空·商業模式系列第[153]篇文章,歡迎閱讀!】

注:本文載於滴滴成立2週年時,提醒讀者注意文中時間點。

「商業模式No.153」滴滴打車:商業模式建立在大數據基礎上

在北京生活的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小桔科技,但一定知道它的產品滴滴打車。6月9日,是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滴滴打車”)成立兩週年的大日子。在這一天,公司總部從擁擠的中關村e世界搬到了清淨許多的上地七街得實大廈,佔據了5層樓的一半。比起過去逼仄的辦公條件,這裡的環境顯然改善了不少,有著大開間的格子間和眾多的會議室。搬家之前,一些員工竟然在樓下的星巴克“坐班”了3個月。要不了幾個月,這些寬闊的格子間就會被新加入的眾多員工填滿。滴滴打車的發展速度實在是太快了,去年年初還只有30多人的隊伍,如今已經增加到了400多人,人員還在不斷地增長。

“沒有哪個行業的創業是這麼的精彩,有線上有線下,有競爭有洗牌,有媒體的高關注,有政策的影響,有巨頭的因素,是吧?如果說每次創業都是一部電視劇的話,這就是個韓劇,橋段太豐富了!”滴滴打車創始人兼CEO程維曾經在阿里巴巴工作過8年,親眼目睹過無數創業公司的悲歡離合,卻沒想到輪到自己創業的時候,故事竟然比旁人還要精彩得多。

僅僅用了兩年的時間,以滴滴打車、快的打車為首的打車軟件竟然已經深刻地改變了衣食住行中“行”這件大事,這確實有點難以置信,但是卻實實在在地發生了。

如今在北京等大城市,兩部手機已經成了很多出租車司機的標配,一部手機用來接滴滴打車的活,另一部則用來接快的打車,有的司機還專門配備了4G網絡MiFi(一種能夠同時接入多部移動終端的便攜式無線路由器),以便能搶到好的訂單。

在搬家的當天,程維專門請來了十幾位司機參加慶典。簡單的慶典儀式結束後,他又把其中的幾位司機請到了自己的新辦公室,做進一步的交流。“我們每個月跟司機的溝通都不止一次,各個部門都會把司機請過來交流。”

這次請來的司機當中有位孟師傅,已經58歲高齡了,以前從來沒用過智能手機,滴滴打車的員工就一步一步教孟師傅打開定位、打開移動網絡、搶單。還有位劉師傅號稱“搶單王”,最多一天能搶到35個訂單,平均一天有20個左右的訂單。他現在已經能夠做到100%的活都通過滴滴打車來接。現在他每天只在中關村、上地和自己回龍觀的家之間轉悠,就可以攬到足夠的活兒。通過滴滴打車,劉稱現在一個月的淨收入有2萬元,比以前提升了一倍。

滴滴打車產品的不斷完善,與司機們的幫助是分不開的。今年年初,滴滴打車準備推廣微信支付之前找司機們做了個調查。在此之前,有關部門曾經推廣過用“公交一卡通”支付車費,卻沒能成功。司機們說出了原因:當乘客用“公交一卡通”付款後,還要一兩天之後才能到達他們的銀行賬戶,由於沒有提供對賬功能,他們查起來也非常麻煩,最後只有選擇不用。聽完司機的反饋之後,滴滴打車專門設立了中間賬戶,當乘客通過微信支付付款之後,立即從中間賬戶給司機 打款,同時還給司機發個短信供他們查證。也正因為如此,1月10日上線的滴滴打車微信支付功能受到了司機們的大力歡迎,很多司機在乘客剛上車就極力推薦這個功能。

當然,司機們的推薦也與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發起的補貼大戰有很大關係。今年年初,兩家公司幾乎同時對乘客和司機進行獎勵,獎勵金額從最初的每次3元一路飆升到15元。雙方的本意都是為了普及打車軟件和在線支付,卻打成了消耗戰,後補貼開始縮水,直到今年5月份才逐漸將補貼取消。

不過,這次補貼大戰確實起到了教育用戶的作用,就連街頭巷尾的大爺大媽也知道了通過軟件打車。從年初發動大戰到3月底,滴滴打車交出了一份滿意的成績單:用戶數從2200萬暴漲到1億,日均訂單從35萬增長到521.83萬,這個訂單量甚至超過了同期淘 寶的移動支付訂單量。1月10日,滴滴打車還只在32個城市日均交易35萬個訂單;2月24日就達到了120個城市日均交易316萬個訂單;而到了3月28日,滴滴已經在178個城市,日均交易521.83萬個訂單了,真是名副其實的互聯網速度。

讓程維更自豪的是通過他們的努力,真的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中,服裝行業雖然經過了淘 寶10年的教育,網購的比例也只有5%;“食”的互聯網普及率更是隻有可憐的1%,“住”的比例還要更低。而至少在出租車行業中,人們每天打車已經有30%-50%是通過打車軟件來實現了。而且,滴滴打車的用戶中有60%是在WiFi環境下叫車,這也意味著有相當一部分用戶已經放棄了路邊招手打車的老習慣,而是在室內愜意地等待出租車的到來。“互聯網在傳統行業更快的滲透,造就了滴滴打車的快速增長。”程維認為。

當然,滴滴打車也付出了不菲的代價。在這場補貼大戰中,滴滴打車聲稱,通過微信支付的補貼款高達14億元;要知道,滴滴打車在去年年底完成的融資額才不過1億美元。

不過,在阿里巴巴工作過的程維明白,通過打車大戰積累下來的最寶貴資源,其實是用戶數據,而滴滴打車的商業模式註定會建立在經營大數據的基礎之上。如今,滴滴打車已經招募了最出色的算法專家,並與一些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研究如何才能持續優化出租車的調度。雖然滴滴打車目前在北京的打車成功率已經高達75%,大城市平均在70%以上,但是程維認為還有很大的提升潛力。基於更好的調度算法,滴滴打車計劃推出拼車服務,從而幫助更多的用戶打到車。至於滴滴打車是否會像美國Uber和快的打車等同行那樣,進入有著更清晰盈利模式的商務打車市場,他卻笑著以“太敏感了”而拒絕作答。

實際上,憑著1億用戶的數據資源,滴滴打車已經嘗試通過廣告來獲得收入了。前一段時間,滴滴打車先後推出了“給全國人民送荔枝”、“給全國人民送蛋糕”的活動,其實就是在幫助商家做廣告。“未來3年內,滴滴打車一定是免費使用的。但是,不排除我們通過一些增值服務和廣告來養活自己。”程維透露,今年5月份,滴滴打車的單月收入已經達到1000萬元。

不過,瘋狂飆車的滴滴打車已經多次遇到既得利益者的強力阻擊。2013年5月滴滴打車走出北京走進深圳,就曾經被深圳市有關部門叫停。此後幾乎每隔一兩個月,就會有某個城市政府有關部門規範打車市場的消息傳出。為了應對這個日趨複雜的局面,滴滴打車專門組建了一支十多人的政府公關團隊,負責與政府部門溝通。令他擔憂的是,有些地方政府既是運動員,同時還是裁判員。不過,對於未來他仍然保持樂觀。“滴滴在創業最弱小的時候都沒有被封殺掉,現在更不會被封殺掉,市場不會倒退,中國不會倒退。”

“你是否相信市場的力量、技術的力量、互聯網的力量?”

“當然。”他毫不猶豫地答道。如今的程維自己仍然保持著每天用滴滴打車叫車的習慣,他樂此不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