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記敘文閱讀題型總結,答題套路完全歸納

想要語文學得好,歸根結底要靠思想。但是在入門階段,作為一種規範,技術還是要講的。

本星期,就有公號留言或百家號留言,問各種題型考什麼或解答的方法。

我們做老師的,很樂意回答這些問題,而且每一次的回答,都是一次自我職業生涯的提升。

人生有限,知識無涯。我們還要把知識變成能力,人人都需要一番錘鍊。

中考語文,記敘文閱讀題型總結,答題套路完全歸納

喜歡看著孩子們健康成長,越學越聰明。人生長長的旅程,只有在每一次考試不斷的勝利,才會有真正的詩和遠方。

今天就結合2018年的中考文本閱讀類試題,百家號“人生底色看語文”和大家一起探尋命題的規則,總結解題的技巧。

第一,歸納要點概括內容。

2018年廣州的中考語文試卷《一隻羊其實怎樣》一文,後面有一道題目:

本文主要寫了大綿羊的哪幾件事?請簡要概括。

參考答案是:

大綿羊隊拿棍子侮辱他的二哥抗議,追擊到二哥投降為止;大綿羊教訓,拿乾糧渣捉弄它的鄰居小夥;大綿羊在雪夜大叫,提醒主人羊群逃跑了;大綿羊逃出羊欄,趴在窗臺上偷看我。這道題是考查大家對整個文本的理解和概括能力,閱讀的時候要抓住“大綿羊”,對文本進行整體的感知,根據記敘文六要素的要求,找出相關的段落,用簡潔的語言來概括事件。

在具體的技法上,其實也是有思考方向的,縱向上的考慮,公式如下:

中考語文,記敘文閱讀題型總結,答題套路完全歸納

人+時+地+事(話)+結果

除了縱向的考慮,還要有橫向的合併。要一邊閱讀,一邊把那些內容集中的段落進行合併,用一兩句話概括出大致的意思,如果概括完字數還比較多,再進行壓縮。

文章的題目或者文中有時候會有概括性的語句,有時是開頭,有時是結尾,有時過度的句子,如果能對這些句子進行整理的話,也可以得出答案。

中考語文,記敘文閱讀題型總結,答題套路完全歸納

第二,把握思路梳理情節。

2018年浙江某地閱讀選了曹文軒的小說《明子出師》,題型也很新,題幹曰:

閱讀小說要注意把握情節,通讀全文,完成下面的對話。

中考語文,記敘文閱讀題型總結,答題套路完全歸納

參考答案如下:

(1)師傅請客(或“師傅散徒”“師傅設局”等)(2)黑罐斧擊(或“黑罐砍墩”“黑罐三擊”等)(3)明子三聲斧響,卻只留下一道斧痕

想答好這道題,務必整體感知選文的內容,然後根據圖中的提示,找對應的段落,在概括內容。選文最初寫的是三和尚請兩個徒弟吃飯,概括為(1)中的四個字,三和尚佈置任務概括為(2);答案(3)也是如此。

中考語文,記敘文閱讀題型總結,答題套路完全歸納

故事情節看起來好像很難,其實和第一條的歸納要點概括內容很像。也可以按照時、地、原因、人、事的程序進行,最重要的兩個環節是“人”和“事”

因為小說的故事性和情節性,人物的情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抓住。

第三,理解並分析段落(或句子)的作用。

這也是常考題。年年都有試題,限於篇幅,百家號“人生底色看語文”就不舉例子了。而且這也是規律性極強的試題,只要大家按照以下的方法,一般都不成問題。

從結構上來理解,首先要注意位置。可以有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前後呼應或首尾照應等作用。

從內容方面考慮:

若是在開頭,可以是開篇點題,總領全文等;若是在文中,往往是埋下伏筆,為後文做鋪墊;如果是在文末呢,則可能是點明主旨,深化中心。

要特別提出,可能也有關鍵的句子和段落,也會有表達人物內心情感,展現人物性格特點,或者推動情節發展等作用。

第四,分析並把握人物形象。

此題也是例子眾多,大家可以自行去找例題。

概括人物的形象,一定要從文本中找出能展現人物性格品質的詞語,通過人物的具體事例來概括人物的品格,文章中那些最能展現人物個性的內容,如人物描寫,絕不能忽略。

通過這些描寫,我們可以歸納出人物的性格特點。還有文中的環境描寫以及景物描寫,他們都對人物形象起到映襯的作用,或者會推動情節發展,從而有助於人物形象的塑造。

中考語文,記敘文閱讀題型總結,答題套路完全歸納

第五,關於修辭和手法。

修辭方法也是各地經常出現的題目。

如2018年宜昌的《清涼瑣憶》,就讓同學們賞析劃線句子的修辭方法:

穿堂風則像穿了隱身衣的頑童竄來竄去,不停的拂動牆上貼著的年畫,弄出沙沙的響動。

參考答案是:

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地寫出了穿堂風的可愛與調皮,有助於展現出夏風帶來的涼爽與愜意。

這一類的題其實不難,修辭方法,大家從小學就開始學,只要能判定準確,並結合上下文或表達效果,拿滿分都沒有問題。

手法題則要稍微難一些。

因為考得比較宏觀。如2018湖南嶽陽中考語文的《半個奇遇》,題曰:

請從表現手法的角度,將自己的理解、感悟、評價或疑難問題,用簡練的語言對選文做批註。

參考答案:

示例一:全文運用了先抑後揚的手法,描述了“我”從“鬱悶、絕望、厭倦”到“欣喜、愉悅”的心情變化過程,使文章波瀾起伏。示例二:全文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其他乘客的不文明狀態和鄰座的文明狀態進行對比,使作者的觀點更鮮明,主旨更突出。

之所以選這道題,是因為它除了考查表現手法,還考察了一種叫批註的讀書方法。

批註其實是讀書感想,是對所讀文本的註釋,分析和點評,可以從各個角度來進行,而題幹要求的是從手法方面。

從方法上來說,要打好手法題,大家必須瞭解常見的手法。對比欲揚先抑,託物言志,動靜結合,正面側面相結合這些常見的手法必須爛熟於心。

那麼做題的時候,我們首先明確手法;第二步再指出它是怎麼運用的;第三步在說它的表達效果。

以上從五個方面對中考閱讀題進行歸納,希望能使明白者更明白,讓入門者得門徑而登堂。

初中語文,分析句子作用題目要拿滿分,答題公式和角度在這裡

初中語文,像講故事一樣寫作文,得高分會變得容易

中考化學,有效複習方法,助你輕鬆提高化學成績

中考英語,定語從句中關係代詞和關係副詞的用法分析及解題技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