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周杰倫只有青花瓷和愛在西元前拿過金曲獎的最佳作曲人獎?

因為這兩首歌,其實很實在的反映了在真正流行音樂從業者心中,如何評價一首歌的“最佳作曲”標準。

流行音樂是一門非常具有概念性的音樂大類。

簡單點說,你會發現,至少在當今華語流行樂壇(其實歐美那邊也半斤八兩),大火大熱的,大多數其實還是那些簡單悅耳,技術難度沒那高,琅琅上口的作品。一言蔽之:沒檔次。

但這不代表流行音樂裡沒有技術難度高級的作品,相反,這些音樂人你要真讓他們放開了來做音樂,他們有多難多高級,都能給你整出來。但是,這些作品往往受眾很小,一言蔽之:不好聽。

金曲獎大致就是在尋找那些:“好聽有檔次”的作品。

(雖然我也搞不懂金曲獎的評獎標準……)

為何周杰倫只有青花瓷和愛在西元前拿過金曲獎的最佳作曲人獎?

好,那麼,話說回到周杰倫身上,為什麼周杰倫真正獲得金曲獎的是“青花瓷”和“愛在西元前”呢?

因為這兩首歌做到了那條線上的極致。

先說《愛在西元前》:

我不止一次在很多樂評中看到,當他們第一次聽到《愛在西元前》的時候,驚為天人地感嘆到兩個字:

天才!

其實,這也是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歌的時候的感嘆。《愛在西元前》,那種無與倫比的律動感(在那個年代還沒有律動這個詞,也許大概吧。我以前一直說是那種節奏感和旋律的完全結合,老實說我也是在12年左右才開始覺得網絡好像發明了這個新詞),正是華語流行樂壇……噢,不,應該說是東方流行音樂、亞洲流行音樂中最為缺乏最不擅長的元素。

其實你可以看一下《愛在西元前》的譜(網上亂找的):

為何周杰倫只有青花瓷和愛在西元前拿過金曲獎的最佳作曲人獎?

你會發現,大量的單音,大量的三度內短音程變化,這些其實按道理說應該是流行音樂寫作裡的大忌,卻在周杰倫那種似說似唱,帶著旋律線的Rap,典型的快板R&B歌曲中,顯得異常的好聽有魅力。

總要有一首歌必須給這種能力頒一個獎。而且當十幾年之後你發現,《爺爺泡的茶》、《最後的戰役》《我不配》《竊愛》等等等等歌曲其實都是在沿用《愛在西元前》的技術和思路的時候,你才會倒回頭去發現,《愛在西元前》拿最佳作曲是當之無愧的。

然後,是《青花瓷》

其實,《青花瓷》能得到那麼高的評價,還是有些老Jay迷不服的,因為他們更喜歡“中國風”的“開山鼻祖”《東風破》一些。

老實講,《東風破》理論上是比《青花瓷》的技術水平高(也許吧)一些的。

但是《青花瓷》美啊。

不講道理的美啊。

真的是可以為所欲為的美啊。

這真的是將中國風的美做到了極致的美啊。

《東風破》好歹是因為題材的關係是“悲”的情緒,可《青花瓷》那就是明朗清亮的“喜”,事實證明,討“喜”的永遠是更受歡迎的。

這也是《青花瓷》不同於《東風破》《發如雪》等早期抒情中國風歌曲的區別。青花瓷的“亮”、“喜”,絕對是在周杰倫本來就擅長又已經成熟了的中國風歌曲上,更上一層樓的水平。

噢,對了,《青花瓷》還有一個梗:青花瓷也是用這兩年被炒得火熱貶得一無是處人盡皆知的和絃套路“4536251”寫的。

為何周杰倫只有青花瓷和愛在西元前拿過金曲獎的最佳作曲人獎?

為何周杰倫只有青花瓷和愛在西元前拿過金曲獎的最佳作曲人獎?

所以江湖上也流傳那麼一句話:“就算給你4536251,但你就是寫不出《青花瓷》”。

不知道某些成天拿4536251說事的人怎麼想~

噢,對了。我記得好像金曲獎歷史上,唯一一首套和絃拿下最佳作曲的作品,也就是這首《青花瓷》了~

所以,我想大家應該知道,為什麼不是《告白氣球》、《安靜》這些歌拿最佳作曲了:檔次不夠。

所以,我想大家應該知道,為什麼不是《亂舞春秋》、《以父之名》拿最佳作曲了:不夠好聽。

所以,我想大家應該知道,為什麼不是《發如雪》、《天涯過客》拿了,《東風破》的高度在那。

況且,周杰倫已經是29年來金曲獎最佳作曲拿獎最多的作曲家之一了,甚至比那些一眾的大佬和幕後專職作曲的作曲家都拿得多了,另一位之一是陳曉娟。

況且,周杰倫是29年來入圍金曲獎最佳作曲最多的作曲家了,7次。

這已經是金曲獎對周杰倫最大的肯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