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吟解詞牌丨菩薩蠻

個人學習詩詞亦七八年之久,對於如何創作詩詞,也有一些很個人的心得體會,縱觀網見教學詩詞的課件五花八門,然而教學者自己的創作水平也是沙泥俱下,特別是對於如何填詞,對於詞牌的理解也不得其解,鑑於此,我把自家填詞時對於詞牌的理解稍作整理,結合自己的作品與大家分析,如何寫好不同的詞牌。於人於己,也許都會有一些幫助。

孤吟解詞牌丨菩薩蠻

菩薩蠻

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中仄仄平平(換韻),中平平仄

中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仄平(換韻),中平平仄

【注】中為可平可仄,加粗為韻部。

殘葉

寒聲熄盡霓燈火,空城雲壓暝如墮。殘葉忽相辭,憑風何處飛。

飄零從輾轉,猶更春心遠。漸已不能行,默然垂地輕。


菩薩蠻,唐教坊曲,又名《子夜歌》《重疊金》。小令四十四字,前後片各兩仄韻,兩平韻。平仄遞轉,情調由急促轉低沉。

菩薩蠻其實並非唐時本土所產,而是由女蠻國入貢,也就是所謂的“胡部曲”。所以頗有異域風情。此調整體上看是由兩個七字句和三組五字句構成。俗話說:七言如珠,五言如玉。意思就是七言句節奏急促,而五言句節奏偏於舒緩。該詞牌最大的特點也就是如此:並不是像平常的詞牌中限定的上下片而分。而更近似於從兩個七字句以後,就開始轉到“下片”了。

所以寫好菩薩蠻這個詞牌,最重中之重的地方,就是兩個七字句的安排:此兩句必須承擔起整片詞“壓軸”的作用。具體來說就是要用力準足,或“直抒胸臆”或“大筆雄描”,其用意也就是發振全篇,定好基調。而後的數韻五言句,則一步一轉。成旋舞之態。七字句之後的各韻五言句中,切忌粘意過近,粘意過近則如五官擠在一起,難以入目。我們儘量從聯想性出發,用轉切的鏡頭層層轉進。而不要用同一時間線和空間線的事物作為脈絡。

而整篇詞作的寫法便是由兩句七字句共同發力,以明確主題,進而由之後的五言句從不同角度旋轉遞呈,從而達到由急轉舒,由高昂到低沉的表達效果。也正是因為這種“直入主題,層層轉進”的格式,非常適合“由震撼到回憶”的情緒。

結合拙作試觀之:

起兩句“寒聲熄盡霓燈火,空城雲壓暝如墮”用廣角鏡頭寫出整個環境的氛圍,定下了“厚重壓抑”的基調。

“殘葉忽相辭,憑風何處飛”由極靜轉到動態,由廣角鏡頭推進到“殘葉經不起環境的壓抑而飄落”的聚焦鏡頭。由環境的極端壓抑,到樹葉辭枝的“解脫”,其節奏便是有急促到舒緩。“憑風何處飛”則由葉到人。把樹葉的隨風飛舞,隱喻到“我”對未來的迷茫。

次句則“人葉”合一,在“寒聲熄盡”,“雲壓暝如墮”的大環境下,不管樹葉飛到哪裡,都與自己的“春心越來越遠”。於“我來說”則是在城市中找不到自己的歸屬。與上句則是“從實到虛”的轉折,卻又是從“啟程”到“迷茫”的遞進。

末句“漸已不能行,默然垂地輕。”又從人到葉。殘葉隨風而起,卻又無根無據,總歸無法掙脫環境的束縛,默然的接受沉淪,垂地而落。而“我”則從葉子的一生分解出來。殘葉最終的墜落,而“我”卻還沒有走到盡頭,而以後的路如何走,則是“我”的思考,也是對整首詞的留白。

整個詞都是依託於“寒聲熄盡霓燈火,空城雲壓暝如墮”環境下的遞進轉折。而句中的變化則是虛實交替,葉人交替的感官聯繫。而這正是菩薩蠻這個詞牌的寫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