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包青天》系列——童年經典,成長伴隨你我

“頭上一片青天,心中一個信念…”隨著孫楠的聲音,讓許多人回到了童年,想起了一部假期必播劇《少年包青天》,從第一部到第三部現在已經走過了十九個年頭。

記得第一任包拯嚴肅中帶點可愛,單純中有點傻氣,堅持正義真理到了固執的地步,卻不妨礙我們喜歡這樣的年輕的包拯,也奠定了之前除《包青天》中塑造的包拯形象之外的另一種選擇。

00年內地戲說劇已達到成熟,此前戲說劇一直給嚴謹透著嚴肅甚至沉重的歷史古裝劇一縷清新輕鬆的氛圍,在大環境下和所有演職人員的努力中,使得第一部《少包》紅遍港臺和內地,同時為《少包》系列的後續打下堅實基礎。

既然是戲說,自然少不了對時下一些時尚元素的選擇,包拯變成了正在讀書的學生,那麼作為包拯身邊的謀士公孫策也不能避免變成了府尹公子,才情不俗風骨傲然的翩翩公子哥,英俊儒雅的扮相使人眼前一亮。

無論是《七俠五義》的小說,還是其他版本的影視劇,包拯總有左膀右臂,除了學富五車的公孫策,也少不了大名鼎鼎的南俠展昭。

包拯,公孫策,展昭,三個人相輔相成,少了任何一個都不會有今天關於鐵三角的種種戲說與佳話。當人們翹首以盼展昭時,一個可愛的小光頭暮然闖進人們的視線,對於看過許多英俊瀟灑的成年南俠扮演者的觀眾來說有些驚訝同時又坦然接受。恐怕在此之前沒有人把展昭跟一個武功高強可愛的小和尚聯繫在一起,少包又給人一種新的設想和選擇,從此全新的鐵三角伴隨了一代人的童年,成就了另一種經典。

《少包》第一部的劇情儘管被許多人詬病不夠嚴謹,有抄襲嫌疑,但不可否認,其中塑造了不少經典角色,比如周杰的包拯,讓人記住了那個固執中有些可愛的年輕人,有些年輕人一樣的天真與單純。比如任泉飾演的公孫策,翩翩公子除了書卷味還有一種無法言說又無比自然的驕傲風骨,成為公孫策獨一無二的標籤;又比如釋小龍的展昭,小小年紀武藝高強,既有小孩子純真可愛,時常賣萌,又像個小大人似的行俠仗義,言談舉止透露著成熟,使人對這個小孩不由自主打心裡喜愛;再比如陳道明飾演的睿智通透遊走朝堂霸氣低調的八賢王;王繪春飾演的龐太師,深藏不露中與八賢王聯手上演朝堂的風雲變幻詭譎莫測。這一切使本是戲說成分的劇集,變得複雜正統。

《少年包青天》系列——童年經典,成長伴隨你我

除了演員的表現,《少包》第一部配樂背景及故事設定很多發人深思。單單配樂方面幾乎是所有童年小夥伴的噩夢。比如血祭壇中的山洞,侉屹族人的傳說;隱逸村的乾屍之謎,每當配樂響起不禁讓人毛骨悚然。既然是懸疑劇,有受害者自然少不了兇手,正邪情理有時候也會讓人如此難以抉擇。

比如,作為大遼人的沈良,包拯的好朋友。只是立場不同,民族不同,戰爭是所有人都不喜歡的,但是生活在家國天下的夾縫中又該如何選擇?比如,身為侉屹族人,與包拯亦師亦友的蒙放,只因別人的貪婪和兇殘,被人滅族死裡逃生又該怎樣放下仇恨?比如,人品學識令人青眼相看的崔明衝,有遠大的政治理想和能力,卻也因為自己的政治抱負一葉障目,如何不可惜?比如,八賢王如此睿智通透,在朝堂風雲莫測中依然傲然獨立卻甘心被人陷害,在朝堂動盪天下易主的情境下,與個人生死榮辱,又孰輕孰重?

原來,有一種兄弟叫做:認識你是這一生最倒黴的事情;原來,有一種堅持叫做:真相只有一個;原來,有一種遺憾叫做:如果早點認識你結局會不會不一樣?原來,有一種兄長叫做:包大哥交給我的事,我日夜兼程終於趕上了;原來,有一種母子叫做:黑炭這麼大了進京趕考而已,不用娘陪著了;原來,有一種環境叫做適者生存:包拯,說實話朝廷很需要你這樣堅持原則真理的人,但是你的性格卻不適合朝廷。

時隔兩年,《少包》系列第二部播出了,這次包拯換成了一直被譽為有偶像外表和演技實力的陸毅,公孫策還是任泉,卻少了分清高傲骨,變得更加內斂豁達;展昭依舊是釋小龍,兩年不見長高了不少,性格活潑了很多,卻依然有些小孩子的脾氣與愛好。鐵三角之間越來越瞭解對方,越來越有默契。八賢王告老還鄉換了一個更接地氣的三廉王,龐太師不見了換了一群智商不怎麼高的反派,皇帝也更親切了。

第二部劇情上說實話,沒有第一部吸引人,兇手基本也不令人同情。只有兩部分,公孫策眼盲及展昭與番邦小公主不得不說的秘密。

《少年包青天》系列——童年經典,成長伴隨你我

 第二部更注重個人表現,比如公孫策一直心高氣傲,他與包拯一直惺惺相惜,只是身為有真才實學的世家子弟,有一種驕傲和自信是身在骨子裡的。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天下第二並不是每個人能夠坦然接受的。所以當公孫在眼盲的威脅下,他必須為自己搏一把,不留任何遺憾,不計後果不論輸贏,僅此而已。

所以公孫策也在成長,從逃避,掙扎,頹然,到坦然接受變得豁達,成為更好的自己。期間三個人之間的情感體現在很小的地方,展昭那有一個活潑好動的小孩子和眼盲的公孫大哥一起,總帶著他,儘量照顧他生活上的不便。

“公孫大哥,你看不見我可以念給你聽啊,這樣我也是在學習嘛。” 

包拯和公孫之間的默契更不用過多的言語:聽說你現在是定遠縣縣令了,身邊可帶有主簿?如果不嫌棄我眼盲的話,自薦做你的主簿如何?

再比如,石破天驚就是講展昭的,路見不平惹來了一個大麻煩,芳芳小丫頭古靈精怪的小光頭你就認栽吧,在這個小姑娘面前你只能被吃的死死地不解釋。

但是,因為小姑娘在身邊嘛,智商突飛猛進,連展少俠恐怕都及不上,心思細膩,思維嚴謹,嘴炮除了在小公主面前,其他地方也是火力迅猛,難怪小公主在你跟前各種撒嬌耍賴求安全感啊,恍惚間有成年展昭的風範。另外不得不說,這個單元中的那身白衣是這部劇中最合身最凸顯氣質的衣服。

此外,第二部的臺詞設計和旁白運用值得稱讚,現在的古裝劇很少有這麼嚴謹的詞語了,大白話讓人不忍直視。

《少年包青天》系列——童年經典,成長伴隨你我

第三部時隔四年播出,這次更是大換血,除了展昭以外所有角色都換了,難怪都說:鐵打的展昭,流水的包拯。但是這次連展昭都變成了翩翩少年長髮飄飄的展少俠了,與印象中的南俠又接近一步。

這一次的包拯一開始直接變成傻子流落青樓,但是編劇給的解釋是包拯失憶了,所以請編劇大人告訴我,失憶=傻子?看來我更傻。

公孫策換了個人演更突出了溫潤如玉,或許因為一開始出場就官拜禮部侍郎,所以更顯內斂成熟,那種清冷孤傲沒有了。

第三部或許是編劇導演為了更符合年輕觀眾的口味,這一部偶像氣息分外濃重,從臺詞設計到劇情安排無不體現。鐵三角之間調侃鬥嘴成為日常,三個人都開始談起了戀愛,而且每個案子的設計上篇幅也更長,不那麼緊湊了。

但有一點回歸了第一部,就是兇手之間都不是必然的要去作惡,都有自己的苦衷,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正邪善惡不過一念之間。

而且以整體劇情故事架構而言,是由一條主線聯繫。

“首尾互相連,起始亦是終。”

當然劇情上還逃不脫老套的密室殺人,以及被觀眾指出抄襲的嫌疑,不過作為一部為了迎合大眾口味的懸疑劇這樣也變得不那麼重要了。感情篇幅也大幅度提高甚至到了囉嗦的地步。女主角的設計原本或許是想要一個活潑帶點野蠻招人喜歡的女孩,但寫的過了,顯得聒噪和蠻不講理,令人不喜;女二因為跟公孫策對戲比較多,同樣古靈精怪又有學識智慧相比討喜很多。

三兄弟面對感情總是半斤八兩,卻都不死心的要開導對方。公孫說:這世界上有一種謎包拯永遠解不開,這個謎叫做風情,這包黑子不解風情。那麼公孫公子你自己呢?公孫策最大的問題是太聰明,聰明的太自以為是,在感情裡太聰明並非好事,特別當你喜歡的那個人也是個聰明人之後,聰明的人都習慣猜心,猜來猜去最後不知不覺把自己的心丟了,還要守著自己最後的驕傲。

展昭經常調侃自己兩位大哥,其實他比起兩位大哥最好的地方,他反而是最聰明的,聰明到簡單。很多聰明人會變得複雜,連包拯公孫都不例外,聰明瞭會想得多想得遠,往往會忽略最淺顯的本質。而展昭也聰明,他聰明在他的信條是:無愧於心,只要他人為對的,認為可以做的就會去做,所以他是難得通透的一個人,或許在聰明人面前待久了,需要這樣的通透,聰明人也需要這樣的特質在身邊提醒他們。

《少年包青天》系列——童年經典,成長伴隨你我

所以在公孫為了宋遼避免戰爭,抓了王海霸說他是兇手,展昭一句:當官的就是這樣,我經常跟你鬥嘴,那是因為我看不慣你讀書人的一些行為,我是個江湖人,我們只是立場不同看事物的角度不同而已。

所以當小狸要離開的時候他也能瀟灑的放手:你是一塊未經雕琢的寶玉,假以時日必成大器,所以我也不留你了,好好去走自己的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每個人也都會愛上一個人,好的愛情是你通過一個人看到全世界,而最好的那個人是可以放手讓你去追逐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東西。

在劇中三兄弟的感情更是毋庸置疑,每個人都可以為對方奮不顧身赴湯蹈火,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互相尊重,信任,扶持,成全。

三部成就了伴隨童年的經典,作為看戲的人,我們看到的是別人的故事,別人的人生,但是如果人生中有一種敵人叫既生瑜何生亮;有一種知己叫做在鬥嘴調侃之餘還能生死相隨;有一種信任叫做你說怎麼做,我就怎麼做,絕不會多說一句;有一種愛情叫做成全。

那麼,請謝謝這個系列的所有臺前幕後的人員,謝謝童年時的你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