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詩詞賞析

《清平樂•紅箋小字》

宋·晏殊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

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

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撫州臨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

生於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同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於京中,封臨淄公,諡號元獻,世稱晏元獻。

晏殊以詞著於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並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

註釋:

1. 紅箋(jiān):紅色箋紙。多用以題寫詩詞或作名片等。

2. 平生意:平生相愛之意。

3. “鴻雁”句:古人認為,鴻雁、鯉魚可以替人傳遞書信。鴻雁在雲,說明鴻雁隱藏在雲中;魚在水,即錦鯉潛在水底。表明二者都不能為人傳書。

4. 簾鉤:捲簾所用的鉤子。

詩詞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相思懷遠的愛情詞。上闋寫修書寄情而又不得寄的情景,下闋主要刻畫景物,表達愛情失意的惆悵。最後二句“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化用崔護“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東風”句意,詞人將“桃花”替換為“綠波”,給人以悠悠不盡的餘味。比起崔護的“桃花笑春風”,晏殊的“綠波依舊東流”更加寫實,看似純景物描寫,實則蘊含了無限失落惆悵之情。那悠悠東去的綠水,曾經照見如花的人面,如今,流水依然在眼,而人面已不知何處,於是,那種悵惘遺恨就如同眼前悠悠不盡的流水一樣,“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結合全詞可以看出,此情不易,備受人世間的阻隔。詞人那“說盡平生意”的“紅箋小字”,本以為可以寄給她,誰知“鴻雁在雲魚在水”,無人為他們傳遞音訊。既然這樣,不如登高眺望吧,或許能望見她的身影,奈何“遠山恰對簾鉤”,明明兩情相對,卻遙相阻隔。青山長在,綠水長流,人面卻不知所蹤。此詞以“斜陽”、“遙山”、“人面”、“綠水”、“紅箋”、“簾鉤”等意象,營造出一個充滿離愁別恨的意境,將詞人心中蘊藏的情感波瀾表現得婉曲細膩,感人肺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