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感嘆時光的飛逝|李賀《苦晝短》

《苦晝短》

唐代:李賀

飛光飛光,勸爾一杯酒。

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

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

食熊則肥,食蛙則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東有若木,下置銜燭龍。

吾將斬龍足,嚼龍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為服黃金、吞白玉?

誰似任公子,雲中騎碧驢?

劉徹茂陵多滯骨,嬴政梓棺費鮑魚。

他用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感嘆時光的飛逝|李賀《苦晝短》

在李賀的主觀感受裡,時間是種無法補給的易耗品,是種非可再生資源。他看見歲月如白駒過隙,發覺到某些逝去,試圖阻攔卻無法可尋,“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無需更多藻飾,這十九個字背後的焦灼心情足以讓人心頭髮澀。埃利亞斯·卡內蒂曾說過:“世界因變老而日益壯大,未來縮小了。”那麼多那麼多我們曾擁有過的可能與夢想,都被時間變成了求不得與不可求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他用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感嘆時光的飛逝|李賀《苦晝短》

譯文

飛逝的時光,請您喝下這杯酒。

我不知道蒼天有多高,大地有多厚。

只看到寒暑更迭日月運行,消磨著人的年壽。

吃熊掌就胖,吃蛙腿就瘦。

神君可在何處,太一哪裡真有?

天的東方生有神樹,下置神龍銜燭環遊。

我要斬斷神龍的足,咀嚼神龍的肉,使它白天不能巡迴,夜晚不能潛伏。

自然使老者永不死,少年不再哀哭。

何必吞黃金,食白玉?

有誰見過任公子,升入雲天騎碧驢?

劉徹的茂陵埋葬著殘餘的枯骨,嬴政的棺車白費了掩臭的鮑魚。

他用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感嘆時光的飛逝|李賀《苦晝短》

錢鍾書評論李賀說:“其於光陰之速,年命之短,世變無涯,人生有盡,每感愴低徊,長言永嘆。”(《談藝錄》十四)李賀詩歌常常涉及這方面的內容,而看法較全面,議論較透徹的,當數《苦晝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