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碳价调查》报告发布

近日,《2015年中国碳价调查》项目的报告会在联合国大厦举行,本调查总计收到了304份各行各业专业人士的反馈,包括学术界和独立研究机构(37%)、企业(22%)、咨询机构(14%)、碳交易公司(9%)及非政府组织(7%)。报告主要从中国碳价的利益相关方、碳排放交易体系试点、全国碳交易和碳税、碳交易的准备、碳价对投资的影响、碳价背景以及中国国家排放目标等方面总结了《2015年中国碳价调查》的结果。

该项调查于2015年5月至7月期间面向中国碳市场内各利益相关方开展,针对各方对中国碳价的预期进行了收集与分析。调查结果使我们确信中国的碳价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提高,且碳价的上涨将日益影响投资决策。令人惊讶的是,企业受访者比非企业受访者对碳价有更高的预期。中国政府已宣布将于2017年建成全国性碳排放交易市场,但许多受访者预计全国碳交易体系要至少到2020年前后才会全面运行。受访者预计从现在到2025年这个时间段里,中国将会明显地转向运用碳交易、碳税和信息披露等政策手段来控制碳排放。尽管大多数受访者预计碳税最终会被纳入政策中,但也认为其出台时间仍有很多不确定性。受访者对中国在2030年将达到碳排放峰值表示非常有信心,许多受访者甚至预计中国达到碳排放峰值的时间可能会大幅提前。

报告显示,大部分受访者(88%)表示七个碳交易试点的价格接近或低于预期价格。受访者预期试点期间的碳配额价格回升至33-55元/吨;对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平均价格预期值为:2017年达到39元/吨,2020年达到56元/吨。而在此次调查期间,碳试点的碳价处于9元/吨-42元/吨的范围。

报告显示,只有

1%的受访者认为目前的碳交易体系不错;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配额分配、总量限额的严格程度、监测和汇报体系、核查和认可体系及注册登记簿和市场监管。

80%的受访者认为碳价将影响2016年的投资决策,其中36%预计受到强烈或适当影响,44%认为受到微小影响。受访者认为2020年投资决策将受到影响的比例上升到98%,其中82%预计受到强烈或适当影响,比例大幅上涨。

有受访者认为,2016年以前中国的碳市场还处于试点阶段,多数试点地区配额发放较为宽松,碳价总体偏低,对企业成本影响较小。2020年全国碳市场可能会提高碳价的预期,从而对企业的决策产生影响。

当前,全球正聚焦中国的气候政策,本报告的发布正当其时。2015年,第21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召开之时,也是中国大部分碳排放交易试点完成的第二年,而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计划于2017年初开始实施。

调查报告原文:《2015年中国碳价调查》报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