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国-民-女-婿的金融暗战和豪门恩怨

惭愧,不是说在上海受审的那位前保险大亨,前女婿。而是籍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本一条注释——“讽刺的是做了富家翁的女婿而炫耀于人的邵洵美之流”——而让学生们晓得的民国闻人邵洵美的故事。

当然说是邵洵美的故事稍微有点勉强——毕竟邵氏好友、彼时驻中国的《纽约客》记者项美丽是以邵洵美为原型,创作28篇短篇小说结集的《潘先生》是一部小说集。

前国-民-女-婿的金融暗战和豪门恩怨

但邵氏本人,女儿回忆录及相关研究者,是把这部小说集作为准传纪的。

想知道邵洵美当年在上海或者中国文化圈的影响、意义就另行搜索吧,这里且只说小说集中这位“国民女婿”遭遇的金融暗战及家族恩怨。

话说那个时候的人啊,尤其是上层精英阶层,也是极其喜欢做投资和冒险的,比如主人公的朋友、学者韩永楚博士,在一次聚会中没有出现,各朋友赶忙打电话询问,原来是韩博士在金条市场赔光了自己所有的家底,还有妻子和岳家的钱,他失踪了。但大家反而不是特别着急,大不了是“自杀”,焉知第二天早晨,韩先生就无忧无愁、骄傲的回来了,继续借钱,继续下一次冒险。

潘先生,或者直说是邵洵美金融战。

第一季

邵作为长子,过继给伯父的。

邵自己的父亲,是个“旧式的顽固的浪子”,抽鸦片,不让姨太太出门,曾经是中国第一批拥有轿车的人,随手可以买马戏团一头白象送给四岁的儿子……

但这老人栽了。

栽到了一个很大的钱庄上,他是这家钱庄的董事之一。嗯,可以理解成钱宝网张小雷那种,不能理解成明-天-系那种。

大厦将倾,当年的亲戚老鼠仓们可不依了。而老爷子又撒手不管,只有国-民-女-婿邵洵美出场了此残局。

经过与大多数债权人谈判,达成按照提款额20%的比例兑付。但亲戚们不答应,亲戚嘛,怎么“混同于普通债权人/存款人呢”,非要25%的额度。

邵氏高招来了——

答应下来,开具支票。

但,支票在金融机构兑换不了——因为是空头支票也。

空头支票要坐牢的,邵自有妙招——根本没有在支票上签字。

是不是暂时就避过了一次大难关?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可惜,“戳锅漏”的老爷子又惹事,他写信给这些人,说他将兑付支票!

因为做金融就是信誉,老家亲戚的势力是种子基金,他必须要稳住“基本盘”,用书中的话讲“父亲是个诚实的人”。

但这个诚实的人也不简单啊,惹事之后,让邵洵美破解的方法是——“父亲忘了在心中说明他将兑付哪些支票,所以一切问题解决了”。

《潘先生》第二篇《黎塞留先生在上海》

前国-民-女-婿的金融暗战和豪门恩怨

第二季

邵老爷子来到上海,身上10块钱都要找邵要,使唤邵的司机如同自己的一样。

到某个电影院之后,避开众人去一个不咋体面的地方,邵说“他去买鸦片”,像我们现在去烟酒店或便利店买香烟一样。

父子俩当然矛盾很重,邵指责父亲不该开支票,这回导致坐牢,也不敢用他三弟名字的欠条,导致三弟背锅。

但这还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现在家庭里内讧和阋墙,

长子(邵本人)过继给伯父,只能继承伯父的财产,邵原生家庭虽然还有五个弟弟,但家里只有二弟有孩子。二弟的孩子都会过继给其他伯叔,理论上讲,邵老爷子的财产都会由二弟的孩子们继承,因此二弟两口子,极力阻止邵老爷子花钱,让邵老爷子只能领“养老金”一样,理由是:“不能让老爷子乱花,保住家底。”

但邵认为,这是老爷子的财产,二弟不应该这样做。

邵老爷子的一部分钱,和邵本人的一部分钱,存在苏州一家当铺里,当然,由于邵老爷子债务很多,只能是委托人“代持”,要命的是,能够“穿透”证明这笔钱是老爷子的证据,在二弟手里。

怎么办?

邵的办法是起诉这家当铺,邵老爷子就只有拼命搜集证据,证据当铺是他自己的,二弟就只能放弃这些财产。

当然,邵给老爷子有承诺文件,胜诉追索回来的钱给老爷子。

项美丽担心官司输了,邵也无所谓,说当铺年底可能“破产”,——也就是有限责任逃废债务啦。

邵老爷子还有点喜剧的是,想及时用三千块钱,让邵去借,邵知道老爷子不会还,于是就自己出了3000块,然后谎称是找别人借的,邵在欠条的担保人处签字,现在到期,老爷子还不出来,担保人负责,邵就只要自己吃个闷亏了。

《潘先生》第四篇《唯有中国人》

前国-民-女-婿的金融暗战和豪门恩怨

第三季

苏州的当铺是邵的金库,如果失去,就相当糟天下之大糕。

但战争阻止了他回去主持的可能性,而这个当铺,也成为在上海面临窘局的时候最大的挡箭牌和定心丸——“幸好我们还有那片当铺”。

作者项美丽其实和邵一家去看过那个当铺,是1937年春天,日本还在满洲没有南下的时候。

在火车某站下需要检查违禁品的时候,项美丽的包里,捎带了邵老爷子的鸦片——“带一个外国人来真方便。”

但当年8月日本人来了,他们面临着危局。

幸亏当铺最老者来了一封信,隐秘的报告:黄金,换成钱了;珠宝;换成钱了;所有值钱的,都换成钱了,会带一张支票来。

但。

来了一个年轻人,是当铺老者的侄子。说,这个事儿不存在,不晓得老者的信怎么到得这么快?

年轻人说,老者吩咐佣人,把这些贵重品埋在地下室,然后石头压实,保持地下室原貌,看上去当铺不设防,“他们觉得这样更不引起怀疑”。

敌军进驻后,老者还穿过封锁线远远的看了一下,确信无误,才给邵来信。

但敌军走后,挖开发现,只有一个翡翠耳环和三枚古钱。

这是结果。

邵只能愤怒,这么多人知道,侄子在上海住三个月旅馆,“住旅馆的钱哪里来的?”

邵以为他们只丢了十五万,其实丢了三十万。

只有起诉老者和侄子,做一个念想,可能还剩下一些财产和租约,可以构建出一个新当铺的雏形。

《潘先生》第十一篇《当铺老板海文》

前国-民-女-婿的金融暗战和豪门恩怨

第四季

每次说到邵穷,都绝对不会承认,曾经阔过的金融家,有时候破产了,当他们从来不穷,而且,在浙江还有家产,所以会买这辆新车。

邵打算等战事稍缓会老家看看田产,因为在当地,那里的农民把他们家“视为王”。这是他们财产的“应许之地”。

但,邵老爷子想侵吞这份祖产。

春节期间,邵老爷子不期而至,“想翻检一下家里的文件。”

有些租约不见了,那可是邵家祖传地产的租约。

由于中国很多人不识字,一切依赖文书原件和它的持有者,而不是根据文件上所署的名字。谁拥有租约,谁就拥有土地。

这些地产不能出售,也不能抵押。除了地租,假若租用农民交不起租金,就要借,借也要付利息,这个资产家族不能动。

邵正急的几乎要自杀的时候,律师说,是他父亲,邵老爷子偷了这些租约。

然后,邵老爷子又把租约抵押给一个混混挡去去几千块的麻将债,并且告诉混混,这些财产根本不是家传的,是他自己的,但是被邵“偷走了”,如果混混还想要更多,他可以带来,所以才有春节期间的“第二次翻检”。

一个月之后,邵从混混那里买回了这些租约,但老爷子从上海消失了,穿越封锁线回到了故乡——虽然他不喜欢那个地方,“乡下没有回力球,也没有鸦片”。

邵老爷子幺蛾子多。本来祖产应分成三份,一份为祠堂祖庙,一份为家乡小学为家族子弟读书,一份才是可以动用的,邵老爷子打的就是这份的主意。

邵老爷子说服老家的人,应该把那份交给“邵元老”去做投资,要邵本人回信同意。

邵当然拒绝了。

邵老爷子回信很很抱歉、羞愧。退出这个事儿了。

这是很圆满嘛,但邵痛苦万端!

因为他内心是赞同老爷子的做法的,希望老爷子像以前一样强势“儿子只要在文件上签字即可”,这样“他就和我可以分那笔钱”。但老爷子没有那么做,“我总不能自己提出要求,那太丢脸了”。

“我需要那笔钱”啦。

《潘先生》第十二篇《应许之地》

这本书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和情节,以项美丽1935年到1939年上海生活为题材,是一本纪实小说,是上海生活的珍贵材料。开本较小,15万字的体量阅读起来很舒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