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斜頸是怎麼回事

生理性斜頸


出生後3個月出現斜頸

這種情況往往是生理性斜頸,是因為孩子抬頭後頸部力量不夠,頭部相對較重導致,不用治療,到1歲左右通常會自然好轉。家長只要注意觀察就好。

病理性斜頸


1、肌性斜頸

出生後2周左右出現斜頸,頸部可見明顯腫塊。目前認為,肌性斜頸是一側胸鎖乳突肌病變導致緊張痙攣所致,病因可能有兩方面的因素:一個是胸鎖乳突肌的肌肉內壓力增高,導致肌肉缺血、纖維化。另一個是纖維瘤病學說,即肌肉內良性纖維瘤病變。

治療:80%的肌性斜頸通過功能鍛鍊等理療方式可治好,20%到1歲沒有好轉的,則需要做手術才能鬆解。

2、眼源性斜頸

出生時頸部沒有腫塊,到6個月時才出現斜頸。這種情況有可能是斜視所致,一般跟患兒定位看東西時才有表現,睡覺時又會恢復正常。

治療:因為需要孩子的配合,眼緣性斜頸必須等到1到2歲左右才能確診,之前確診不了,需定期複查。

3、骨性斜頸

骨性斜頸由頸椎畸形導致。表現為出生後即出現斜頸,同時可伴發短頸等症狀,也叫短頸綜合徵。

治療:孩子沒有不適感可不用幹預,如果出現頸椎滑脫、疼痛,可以通過手術解除症狀。但要長期保持頸椎的穩定,還需配合功能鍛鍊。

小兒斜頸是怎麼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