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看營養成分表麼

中國居民對於營養標籤的認知較低。一項針對中國五城市居民的調查顯示,僅有40.54%的消費者會閱讀營養標籤。恭喜你成為其中之一。

這是什麼數據?

你會看營養成分表麼

營養成分表通常有三項主要內容,從左到右依次為營養素的名稱、營養素的含量以及營養素參考值(NRV%)。

最左邊是營養素的名稱

中國採取的是“1+4”模式,即能量+四大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

因此,除了部分豁免食品外,所有的營養成分表上,都必須有以上這5個項目。

當然,依據產品的具體特點,商家還可選擇性地添加一些營養素成分,比如奶製品通常會添加“鈣”,粗糧製品經常會添加“纖維素”。

居中的是營養素的具體含量

這些營養素一般以克為單位,全部營養素的總重量是100克,其中還有很多沒有標示出來的營養素。

需要注意的是,能量的數值是下面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能量的總和。

最右列的是營養素參考值(NRV%)

是指該營養素全部攝入之後佔全天成人攝入推薦量的比例。

舉例上圖的成分表,如果吃100克該食物,那麼蛋白質攝入量就達到了蛋白質攝入推薦量的21.29%。但這個值是很粗略的,畢竟每個人的身體數據是不一樣的。營養素需求量也不同。

這些數據怎麼用?

之所以必須選擇以上五項,一方面是因為它們多是供能物質,可以較為準確地計算熱量攝入,以保障日常活動的消耗;另一方面,常見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都需要關注以上營養素的攝入量。

接下來我們對以上五項內容做一下解讀。

第一步:看總能量,分清重量單位和能量單位

處於首行的能量,是該食品在單位重量下的總能量,這裡需要注意的地方是。

  • 首先需要看該食品的重量單位,國內還比較好,主要用100克或者100毫升作為單位。但如果你要採購國外的商品,就要注意了,他們的單位有時候是一袋有時候是一勺。(蛋白粉的單位就是按每勺的成分來展示的)。
  • 其次它使用的單位有時候是千卡=kcal,有時候是千焦=kj,他們之間相差將近四倍。大部分人習慣用千卡做單位,這就要自己在腦袋裡換算一下了。
你會看營養成分表麼

食品的能量是在體重控制期間我們最需要關注的地方,看一樣食品,首先就要看它的能量高低,這決定了我們攝入的多少。但同時也要注意一點,要對應著該食品實際包裝重量來吃或者喝。

比如一塊巧克力和一瓶鮮橙多。單位重量下,巧克力的熱量明顯高於鮮橙多。但是實際情況是,巧克力我們是按照塊去吃的,一塊大概15克左右,一般也就350千焦。但鮮橙多是按照瓶來喝的,一瓶500毫升,那一瓶就是900千焦。

你會看營養成分表麼

巧克力成分

你會看營養成分表麼

鮮橙多成分

所以在實際應用中,還要結合實際情況去吃,不能只看單位重量下的熱量。

豆包雖小,那也是乾糧,吃多也胖。

第二步:看三大營養素和鈉含量

三大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再加上鈉和其他營養成分共同做成了該食物的單位重量。我們在看每一個營養素佔比的時候,直接看該成分的重量就可以了。

簡單介紹一下三大營養素的作用。

  • 蛋白質是人體的基礎,是生命的基礎,非常重要。
  • 脂肪屬於必須營養素,但量不需要太多,基本不用考慮攝入少了的問題。
  • 碳水化合物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它和上面的脂肪,是我們致胖的主要原因。
  • 鈉不屬於宏量營養素,但因為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所以被納入了進來。

蛋白質

如果你打算購買高蛋白質食品,那麼直接看成分表中的蛋白質含量就可以了。

一般規律是蛋白質的含量越高,單位重量下的熱量越低。主要集中在禽畜類的瘦肉,魚類等海產品,另外就是市場上的高蛋白營養品或者補劑。


你會看營養成分表麼

脂肪

脂肪在單位重量下,能量是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兩倍,所以在成分表中,考量脂肪克數的同時,可以直接看上面的總能量,含有比較高比例脂肪的食品,總量熱量會超級高。

一般集中在油炸類或者堅果類食品中。

你會看營養成分表麼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就是我們常說的糖,單位重量下的熱量和蛋白質大體相同,但比脂肪少一半左右。

這類食品數量巨大,我們再看成分表的時候,需要更多關注。

另外日常生活中,我們一般主要從主食和水果中攝入碳水化合物用來補充能量需要,所以還是儘量避免從包裝食品攝入太多碳水化合物。

而且深加工的食物普遍熱量高、升糖指數也高。

常見的有各類膨化食品,和價格相對低廉的穀物製品。

你會看營養成分表麼

以上三大營養素是人體必需的三大宏量營養素,而鈉並不是,之所以要加入鈉含量,主要是健康方面考慮的,最直觀的就是高鈉飲食和高血壓的關係。

這裡直接對照成分表後面的NRV%就可以了,看這一食品在吃掉之後,會佔去全天鈉攝入量的百分比。

如下圖,全部吃掉之後,全天鹽分攝入量的三分之一就已經被吃掉了。

你會看營養成分表麼

第三步:直接查看NRV%

雖然每個人的具體數據不同,對能量和營養素的具體需求也不一樣,但作為成人,是可以大致參考NRV%的。

有數據和大致指標,至少比沒有參考而胡亂吃強很多。

如果吃下去100克之後,能量佔去了全天能量的50%,那基本上這一天的熱量攝入肯定要超了,畢竟還要吃其他食物。

你會看營養成分表麼

營養聲稱

營養聲稱又可以分為含量聲稱和比較聲稱,是一些對食物營養特性的確切描述。

比如,我們經常會看到食品包裝上寫著“高鈣”、“低脂”、“無糖”、“富含纖維素”之類的字眼,這其中的“高”、“低”、“無”、“富含”就是通俗意義上的含量聲稱。又或者某食品上寫明“增加了50%的維生素C”,這就是與同類常見產品的比較聲稱。

你會看營養成分表麼

這樣的聲稱,可不是商家想說就能說的,一定要達到規定的標準才能進行。比如比較聲稱的條件是,能量值或營養素含量與參考食品的差異≥25%,並且被聲稱的營養素必須要被列在營養成分表中。

有時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配料表裡面有糖類,但聲稱卻是“無糖”。這難道是商家欺騙消費者?其實不然,有些時候,只要含量低於某個標準就可以這樣聲稱。

比如依據規定,固體或液體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0.5克時,就可以聲稱“無糖”。

《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GB28050-2011)

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

《預包裝特殊膳食用食品標籤通則》(GB13432-2004)

曾慶奇,曹望楠,紀穎等.五城市居民營養標籤閱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衛生研究,2013,42(04):600-60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