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了解日本戰國時代:日本戰國史速讀(3)戰國大名北條氏

明應政變除了改變了京畿的局勢,還造成了另一個重大連鎖反應,即北條早雲進入關東。北條早雲出自政所執事伊勢氏(即伊勢貞親、伊勢貞宗一系)的分家備中伊勢氏,原名伊勢盛時(下文統稱其為北條早雲),其父伊勢盛定是幕府將軍足利義政的申次眾,北條早雲也因此得以出仕當時的將軍繼承人足利義視。

應仁之亂髮生後,駿河國的大名今川義忠率軍上洛,通過伊勢盛定的中介覲見了幕府將軍足利義政以及東軍首腦細川勝元。因為這層關係,今川義忠迎娶了伊勢盛定的女兒,即北條早雲的姐姐北川殿為正室。

最快了解日本戰國時代:日本戰國史速讀(3)戰國大名北條氏

北條早雲


今川義忠在之後返回駿河國,響應細川勝元的號召進攻西軍斯波義廉的領國遠江國,卻不幸在遠江國戰死,留下北川殿與嫡子龍王丸孤兒寡母。這時候,今川家的旁系今川範滿便在堀越公方以及扇谷上杉的支持下想要爭奪今川家的家督之位,北川殿不得不向京都發去求援書信。得知姐姐與外甥陷入窘境,北條早雲獲得了將軍命令後,下向駿河國調解,最終決定在龍王丸成年以前,由今川範滿暫時代理今川家的家督。

不過,權力總是使人貪戀,等到龍王丸成年後,今川範滿遲遲不願讓出大權,北條早雲不得不再度下向駿河國,帶領今川家的家臣們攻殺了今川範滿,讓外甥繼承了家督,北條早雲的外甥便是今川氏親。為了維持外甥在今川家的統治,北條早雲辭去了幕府的職務留在了駿河國,同時從今川家拜領領地。

在這段時期,北條早雲的堂兄伊勢貞宗與細川政元、日野富子發動了明應政變,擁立了足利義澄為幕府將軍,隨後,幕府對今川家以及北條早雲下發了出陣伊豆國的指示。

伊豆國原本由足利義政的弟弟堀越公方足利政知統治,明應政變中登場的將軍足利義澄就是足利政知的次子。因為寵愛後妻和小兒子的緣故,足利政知的長子足利茶茶丸在足利政知死後發動政變,殺死了後母以及同父異母的弟弟。足利義澄繼承將軍之後,自然對殺母殺弟的異母兄恨之入骨,因此緣由,北條早雲率領著今川軍侵入了伊豆國。

最快了解日本戰國時代:日本戰國史速讀(3)戰國大名北條氏

伊豆侵攻


足利茶茶丸在與北條早雲的交戰中落敗逃亡,前往甲斐國依附甲斐武田氏,北伊豆國也被北條早雲佔領。結果沒幾年,日本關東發生了明應大地震,南伊豆的支持足利茶茶丸勢力受到海嘯的襲擊元氣大傷,不得不投降北條早雲。此時的甲斐國正值武田信昌(父親)、油川信惠(次子)與武田信繩(長子)父子兄弟相殘的戰爭中,在地震後武田家一致認為這是上天給武田家的懲罰,一家人連忙坐下和談。在內鬥時,武田信昌的支持者是今川氏親、北條早雲,武田信繩的支持者是堀越公方,因此和談後流亡甲斐的足利茶茶丸被武田信繩交給了北條早雲,之後足利茶茶丸就被處死,伊豆國落入了北條早雲的手中。

北條早雲的鄰國相模國本是盟友扇谷上杉家的領地,而扇谷家正在與嫡流山內(上杉)家交戰,相模國小田原城的大森氏在戰爭中投降了山內家,這給了北條早雲奪取小田原城的口實,最終侵入了相模國西部,驅逐了小田原城城主大森氏。

在北條早雲不斷擴大領地的時期,今川家的地位開始變得微妙起來,早先北條早雲侵入關東時,仍舊是以今川家的大將出現,對今川氏親也是以主公相稱,在奪取相模國西部以後,北條家與今川家的關係逐漸淡化,在北條早雲晚年徹底變為同等大名的關係。

最快了解日本戰國時代:日本戰國史速讀(3)戰國大名北條氏

北條氏綱


北條早雲死後,其子北條氏綱將苗字由“伊勢”改為“北條”,北條氏綱改苗字的原因眾說紛紜,但是絕非是通說中的冒認名門,畢竟伊勢氏與北條氏相比,其伊勢平氏的血脈要比關東平氏北條氏的血脈要高貴得多。一種說法是北條早雲統治時期的主城韮山城就在北條莊附近,因此伊勢氏綱才改苗字為北條,另一種說法就是伊勢氏作為外姓入侵關東,引起了關東諸勢力的警惕,北條氏綱便將苗字改為關東武士熟悉的北條氏,改變自己“他國之兇徒”的形象。綜上所述,其實北條早雲至死都沒有用過“北條”苗字,其名字一直都是伊勢盛時,法號宗瑞,一般稱為伊勢宗瑞。

在北條早雲晚期,扇谷家與山內家終於發覺自己的內鬥讓一個外來戶侵入關東,並且有不斷做大的趨勢,從而兩上杉開始議和,共同將矛頭指向了北條家。北條家有著今川家作為盟友,也並不懼怕關東的兩上杉家,雙方的交戰,最終會在北條早雲的孫子北條氏康時期徹底終結,當然這是後話。

北條氏綱繼承家督之後,將北條家的主城由韮山城遷至相模國的小田原城,並侵入了房總半島,與房總半島的戰國大名裡見氏交戰。在北條氏綱時期,相模國完全落入了北條家的手中,北條家繼續朝著武藏國南部進軍。大永二年(1522年),北條氏綱攻陷武藏國巖付城,在這一時期,許多武藏國南部的國眾紛紛加入了北條家的麾下。大永四年(1524年),北條氏綱與山內上杉家和談,開始進攻扇谷上杉家的領地,正月十二日,北條軍越過多摩川侵入扇谷家的江戶領地,江戶城在太田資高的內應下開城投降,北條家奪取江戶城。六月,北條氏綱遭到扇谷上杉家和其盟友甲斐武田家的聯合反擊,北條氏綱一度失去了巖付城。

最快了解日本戰國時代:日本戰國史速讀(3)戰國大名北條氏

鶴崗八幡宮


大永六年(1526年),裡見義豐渡海抵達相模國鎌倉,在當地大肆燒殺,鎌倉鶴岡八幡宮也在戰亂中被燒燬。天文元年(1532年),在北條氏綱的指示下,北條家開始復興鎌倉鶴岡八幡宮的工作,鎌倉鶴岡八幡宮一直是河內源氏在關東的重要神社,北條家以此來向關東的武士們示好。當年十月,北條軍攻陷了扇谷上杉家的主城河越城,從而埋下了後來的河越合戰的伏筆。北條氏綱統治時期,雖然北條家四處作戰,但是周圍的勢力諸如武田家、扇谷上杉家、山內上杉家、裡見家、真裡谷武田家等等,都還未形成後來的對北條家的集體包圍,並且此時北條家還有今川家作為後援,可以專心攻略關東。

天文五年(1536年),今川家爆發“花藏之亂”,北條氏綱作為盟友加入了今川義元一方,但是今川義元卻在戰後與北條家的敵人武田信虎同盟,這直接導致今川家與北條家多年以來的同盟關係被破壞。天文十年(1541年),東國的局勢發生鉅變,甲斐武田家的當主武田信虎被兒子武田信玄流放,北條家的家主北條氏綱也病逝,隨著兩家家督更替所帶來,是各自轉變的擴張政策。

最快了解日本戰國時代:日本戰國史速讀(3)戰國大名北條氏

最快了解日本戰國時代:日本戰國史速讀(3)戰國大名北條氏

北條氏康


在北條氏綱之子北條氏康繼承家督後,山內上杉家、扇谷上杉家、古河公方、房總裡見氏、駿河今川氏、甲斐武田氏形成了對北條家的包圍網。關東聯軍包圍了被北條家奪取的河越城,而武田信玄與今川義元則出陣駿河國河東地域,與北條氏康對峙。

好在北條氏康以自己出色的戰略眼光化解了這次危機,他先是與武田信玄、今川義元和談,割讓駿河國河東的領地。隨後北條氏康回師救援河越城,在天文十五年(1546年)四月與河越城守軍裡應外合,一口氣擊潰了關東聯軍。扇谷上杉家當主上杉朝定當場戰死,扇谷上杉家滅亡,山內上杉家當主上杉憲政逃亡上野國,古河公方足利晴氏敗走。

最快了解日本戰國時代:日本戰國史速讀(3)戰國大名北條氏

河越合戰


河越合戰的勝利對日本關東進行了一次大洗牌,徹底改變了自室町幕府創立以來一直保持著的關東公方足利氏·關東管領上杉氏的統治體制。在北條氏康的軍勢緊逼下,古河公方將一直以來由上杉氏世襲的關東管領職役交給了北條氏康。扇谷上杉家、山內上杉家、關東公方之間持續了百年的關東動亂宣告結束,北條家開始走向關東制霸之路。而山內上杉家當主上杉憲政在丟城失地後,流亡越後國,依附當地的大名長尾景虎。

天文二十三年(1553年),北條氏康與武田信玄、今川義元締結了著名的“甲相駿三國同盟”,此舉意味著北條家領國的西部地區的武田家與今川家變為盟友,受到的侵攻壓力將會大大減少,北條氏康也得以對領國進行戰國大名化的進程。

永祿二年(1559年),東日本發生了罕見的大饑荒,為此,北條氏康在次年引咎辭去家督之位,將家督傳給兒子北條氏政,自己隱居幕後協助兒子理政。不過,也就是在北條氏康辭去家督之位的這一年,今川義元在侵攻尾張國的途中遭到織田信長的攻擊戰死,三國同盟的一角崩壞。

藉此機會,收留了上杉憲政的越後國大名上杉謙信(長尾景虎)以山內上杉家的名義在永祿四年侵入關東,上杉謙信沿著北條家防禦較為薄弱的武藏國西南部進軍,一直攻擊到了北條家的小田原城。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武藏國有許多國眾在上杉軍侵攻時背離了北條家,但是北條家的實力仍然存在,上杉謙信選擇的進攻路線實際上是從北條家的防線縫隙中穿過的,說是孤軍深入也不為過。

包圍小田原城的上杉軍據說一路上召集兵馬,達到了十二萬人,但是人數眾多的軍隊很快就出現了補給不足的情況,尤其是上杉軍是自越後國出陣,補給線十分漫長。在甲斐的武田信玄對北條氏康進行支援以後,上杉謙信不得不撤軍,在回師途中,上杉謙信前往鎌倉,從上杉憲政處繼承山內上杉家的家名以及關東管領職役,改名上杉政虎,謙信是其出家後的法號。

最快了解日本戰國時代:日本戰國史速讀(3)戰國大名北條氏

上杉謙信


在永祿年間,北條家雖然持續對關東諸勢力進行侵攻,但是卻因為武田信玄的背盟導致北條家與武田家交惡。這主要是因為今川家的家督今川氏真無能,讓武田信玄產生了侵攻今川家領地的野心,隨著三國同盟的崩壞,武田家與北條家再度交戰。為了對付佔領了駿河國大部的武田信玄,在北條氏康的操作下,北條家與上杉謙信締結了同盟,不過北條氏政對此並不感冒,因而這個“相越同盟”其實有些名不副實。

儘管北條家組織起了針對武田信玄的包圍網,但是武田信玄卻對北條家來了個反包圍,與佐竹義重、裡見義弘等人組成了“北條包圍網”。元龜二年(1571年),在武田信玄對駿河國駿東郡以及武藏國秩父郡侵攻騷擾的局勢下,北條氏康重病臥床,並在十月逝世。北條氏政在父親死後,立即撕毀了與上杉謙信的盟約,轉而同武田信玄重新結盟,北條氏政的舉措引起了在小田原城避難的今川氏真的不滿,今川氏真在盛怒之下帶著正室早川殿一同投奔了德川家康。

最快了解日本戰國時代:日本戰國史速讀(3)戰國大名北條氏

北條氏五代擴張圖


北條氏政時期的北條家因為恢復了甲相同盟,得以再度朝著關東擴張。天正三年(1575年),武田勝賴在長筱合戰戰敗,更加依賴起甲相同盟,而上杉謙信的侵攻路線也在這期間逐漸由關東轉向了越中國,阻撓北條家擴張的勢力開始減弱。

天正六年(1578年),上杉謙信去世,因為上杉謙信沒有兒子,上杉家陷入了養子上杉景虎與上杉景勝的爭鬥中。上杉景勝是上杉謙信實家長尾氏的同族上田長尾氏出身,而上杉景虎則是北條氏康的兒子。

因為大雪封路的緣故,北條氏政無法及時增援弟弟,只得仰賴盟友武田勝賴,但是武田勝賴因為遭到了南面德川家康的攻擊,不得不改變自己的立場轉而支持上杉景勝,這使得上杉景勝最終成功攻滅了上杉景虎,登上上杉家家主之位。因為這件事,北條氏政破棄了與武田家的盟約,開始同武田家的敵人織田信長聯繫,並在天正八年派出使者前往安土城覲見織田信長,表示臣服。

最快了解日本戰國時代:日本戰國史速讀(3)戰國大名北條氏

武田勝賴


北條家在天正十年(1582年)的甲州征伐時加入了織田軍攻伐武田家,可是在武田家滅亡三個月以後,織田信長隨即也在本能寺喪命,織田家對武田家遺領的支配出現動搖。得知本能寺之變後,北條氏政先是驅逐了織田家在關東的代官瀧川一益,隨後圍繞著武田家的遺領與德川家康展開了爭奪。與北條家相比,德川家康奪取甲信實際上是得到了清州會議後織田家的許可的,最終北條家也沒有能夠爭過德川家康,為了結束曠日持久的戰事,雙方只得議和。德川家康許諾將會把麾下的國眾真田氏在上野國的沼田領地割讓給北條家,只是兩家都沒有想到,這條和談的條件,在後來竟然引發了德川家與真田家的上田城合戰,以及豐臣秀吉對北條氏的大規模征伐。

最快了解日本戰國時代:日本戰國史速讀(3)戰國大名北條氏

豐臣秀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