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的一個流程改善引發的思考

身邊一個幼兒園。早上都是家長送孩子到學校門口,由專人領進去,不需要刷卡。下午家長領孩子,必須在門口排隊,在僅有的一臺機器上擁擠著刷卡入園,再到距門口幾十米的院子裡班級隊伍跟前領孩子出園。也就是說,接送卡只用於下午接孩子時在機器上證明自己身份。

幼兒園的一個流程改善引發的思考

長久以來,下午接孩子時主要存在3個問題:

第一是家長接人,門口排隊刷卡擁擠不堪,家長們是否刷卡,刷了幾次不容易監控。到了老師跟前,只要家長能進來,就能帶走孩子。

第二是有很多爺爺奶奶們忘記帶卡,幼兒園只能妥協,入園時人工登記。隨後再用登記的次數來考核班主任,以促使老師向家長溝通帶卡。保證一卡一小孩,避免疏漏。但效果並不好,考核的是老師,家長又沒什麼影響。

第三是很多人幫其他家長捎帶領孩子,因為跟老師認識,幼兒園沒辦法只能放行,但畢竟也存在安全隱患。

幼兒園為了解決這3個問題,實施了一套新的流程:每日下午放學,家長刷卡進園(繼續擁擠),到隊伍更前,把卡交給老師,領孩子出園,一人一卡。早上送孩子入園時,老師們在門口站成一排,把卡發給家長拿回家。與以前不同的是,接送卡除了在機器上刷,還要交給老師。

幼兒園的一個流程改善引發的思考

當我看到這個新流程,有2個疑問:

1)上午送孩子,家長以前可以不拿卡,現在需要在大門口拿走卡。對家長來說,多了一件事。因為有些家長送完孩子要上班,下午沒下班的情況下,家裡人沒有卡也接不了孩子。對老師來說,以前早上要忙活孩子進教室,維持秩序。現在只能站在大門口發接送卡。從入園環節來看,雙方都產生了新的問題。

2)下午接孩子,進院子排隊刷卡,跟之前沒區別。但這回要把卡要交給老師,在老師的要求下,忘記帶卡的現象可能會少一些,但實在忘記了,老人腿腳不靈便,總不能讓回去取吧,所以部分人不帶卡仍然會帶走小孩。一人多接同樣會產生這樣的結果。

幼兒園的一個流程改善引發的思考

所以,總體來說,新的流程,家長和老師都增加新的麻煩。可是,開始的3個問題並沒有解決。僅僅是因為要給老師交卡,促使帶卡的人變多了。如果是這樣,直接要求家長領孩子時給老師出示接送卡不就完事了。因此,這套流程完全就是不觸及核心、製造麻煩的多餘流程。

從本質上來說,帶卡只是一種手段,最終目的是為了把孩子安全送到家人手上,防止不相干的人領走孩子。因此,建立規則的核心就是徹底解決一人一卡的問題,否則就是失敗的。對於幼兒園來說,只要有一個人無卡領小孩,出了意外都是大事。

幼兒園的一個流程改善引發的思考

我的建議:面對最終目的,直擊核心。必須強制一卡領一人,別再邊緣敲打浪費精力又製造新的問題。入園刷卡擁擠又難以監督,那就直接取消。維持好入園秩序,按班級順序放行。家長帶著接送卡到班級隊伍跟前,必須經過老師查驗才能領走孩子。不強制永遠解決不了本質問題。孩子可以代領,但必須一卡領一人。將刷卡機放在出口,單行隊伍放行,做二次刷卡確認。如此,用最實用最簡單的流程解決本質問題,才是最好的辦法。但必須強調一個事實,強制會帶來陣痛,遭受非議,但通過一段時間的磨合,會逐步好轉。

幼兒園的一個流程改善引發的思考

針對這個案例,體會如下:

1)規則制定時,要始終以目標為出發點,簡單實用,直擊核心,拋棄一切無用的做法。

2)規則制定時,需要評估與預測後果,不能盲目實行,避免製造更大的麻煩。

3)規則制定時,當你發現,無論怎麼設計都達不到目標,那可能不是規則的問題,或許是立場、約束條件、目標方向等問題。

如果您喜歡管理與優化相關知識,點擊右上角“關注”,可時常看到我的一些實踐性總結與知識分享。希望對您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