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中秋節前,大同橋羅家潭最後一次趕集!

在大同橋來說,羅家潭是一個非常出名的集市。自打小時候記事起,母親都會帶上自己逛一下羅家潭的市集。也就是攸縣話的“趕場”。羅家場逢場是農曆的1,4,7。每到這個日子,附近村子的人們,就會聚焦於此,採購人們生活的日常。


記憶中的羅家潭市集,人聲鼎沸,興旺非常。每每在市集上,總會碰到一些熟絡的叔叔阿姨之類。在這裡,父母常會給自己的孩子買些“新衣裳、油貨、涼水”。

然後孩子們,總會滿意而歸,算是見了市面。一碰到重大節日時,在這裡的人流更是密集,幾乎是寸步難行。


只是時過境遷,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傳統的羅家潭市集已經滿足不了普通人對商品的更高要求,加之電子商務的發展,更是加速了市集的衰落。平日裡,這裡的市集早早散去,早已沒有往日繁忙的情景。


但逢年過節,羅家潭的市集,依然成了附近村民的首選購物市集。本集,我們帶大家一起走進歷史悠久的羅家潭市集,也是中秋節後的最後一個市集。(8月14日)


實拍中秋節前,大同橋羅家潭最後一次趕集!

早上八點多。羅家潭的主幹道上稀稀落落,似乎沒多少人。

實拍中秋節前,大同橋羅家潭最後一次趕集!

實拍中秋節前,大同橋羅家潭最後一次趕集!


主幹道旁的商販,主要以一些吃的東西為主。像土雞,水果類的。


生活水平提高後,水果類的產品在傳統市集上的比重較大。畢竟咱都愛吃新鮮的水果。


實拍中秋節前,大同橋羅家潭最後一次趕集!

實拍中秋節前,大同橋羅家潭最後一次趕集!

實拍中秋節前,大同橋羅家潭最後一次趕集!

攸縣話稱之為”丁板“,做菜用的。估計是工匠們自己做的。


實拍中秋節前,大同橋羅家潭最後一次趕集!

琳琅滿目的水果


實拍中秋節前,大同橋羅家潭最後一次趕集!

實拍中秋節前,大同橋羅家潭最後一次趕集!


心心念唸的“油貨”,買了幾個。還是小時候的味道。美味。


實拍中秋節前,大同橋羅家潭最後一次趕集!


實拍中秋節前,大同橋羅家潭最後一次趕集!


循聲而去,在主幹道有一條通往市場的小徑。在這裡別有洞天。人來人往,好不熱鬧。

實拍中秋節前,大同橋羅家潭最後一次趕集!

石羊塘的豆腐,在這裡很搶手。


實拍中秋節前,大同橋羅家潭最後一次趕集!


這是肯定自家種的蔬菜。


實拍中秋節前,大同橋羅家潭最後一次趕集!

很美味的魚籽之類,不便宜。


實拍中秋節前,大同橋羅家潭最後一次趕集!


多是一些五六十歲的老人或小孩,在此買菜之類的。


實拍中秋節前,大同橋羅家潭最後一次趕集!

實拍中秋節前,大同橋羅家潭最後一次趕集!

實拍中秋節前,大同橋羅家潭最後一次趕集!

買鞋的地方,多是一些上了年紀的女鞋。




實拍中秋節前,大同橋羅家潭最後一次趕集!

實拍中秋節前,大同橋羅家潭最後一次趕集!


雞苗及鴨苗,在農村的人民。總會買些過來,自己來放養,待到過節時,來宰殺。供自己享用。這裡是正宗的走地雞,和攸縣麻鴨。想想都饞。

實拍中秋節前,大同橋羅家潭最後一次趕集!

實拍中秋節前,大同橋羅家潭最後一次趕集!

實拍中秋節前,大同橋羅家潭最後一次趕集!

即將要失傳的竹製品,絕對人工紡織。在城市中很難見到這些產品。


實拍中秋節前,大同橋羅家潭最後一次趕集!


生活日常,豬肉是必有可少。

不貴12塊錢一斤。


實拍中秋節前,大同橋羅家潭最後一次趕集!


魚販們,忙不過來,不停的宰殺魚類。年年有魚,中秋佳節,自然是少不了的一道菜。


實拍中秋節前,大同橋羅家潭最後一次趕集!

人太多,總會磕磕辦辦。但大多數人都相識,笑面相迎.

實拍中秋節前,大同橋羅家潭最後一次趕集!

市集深處,都是些買菜之類的商販。中秋來臨,大家都在採購魚肉之類的。


PS:其實對於年輕人來說,能在市集上買到啥滿意的東西。恐怕很難了,現今來說。趕場,純粹是一種記憶的尋找,和思緒的迴轉。而之於老一輩來說,市集是他們最樂意來的時候,不管有無購買。來到市集,就是一種安心。這是他們最熟悉的購物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