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報志願,孩子不知道自己喜歡或適合學什麼專業怎麼辦?

經常收到同學們問的這類問題:馬上要高考了,但我不知道自己對什麼感興趣,也不知道選什麼專業,好迷茫啊...

高中生如何找出自己的興趣?並正確利用興趣進行專業選擇?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來看兩個事例——

案例一僅憑“興趣”選專業,結果很悲催

A是個瘦弱的女生,從小到大一直活在父母的庇佑下,性格唯唯諾諾。平時不愛與人交際,所以朋友很少。唯一的愛好就是寫作,平時走到哪裡總是抱著本書,一有空就伏案寫作。所以高中畢業後,在選擇專業時,她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漢語言文學”。

進入大學後,雙耳不聞窗外,沒事就去泡圖書館。大學四年,她一直過得風平浪靜,既沒有像其他同學考研的考研、實踐的實踐、考證的考證,她僅僅完成了大學應該修滿的學分,僅此而已。

畢業後,她去了一家廣告公司上班,因為公司看中了她的文采,但才幹了不到一個月,就被公司勸退了。原因是雖然很有文采,但所寫出來的文字太過感性、文藝,不能滿足公司廣告宣傳的需求,經過多次指導,仍不能有所改進,所以只能讓她離開。

後來,聽說A同學沒有再找工作,是父母託人在朋友的公司給她安排了個文員的工作,每天整理整理資料、打打字,無所作為。

案例二“興趣”沒滿足,卻擁有了精彩世界

再說說B同學,他是一個高高大大的帥小夥兒,熱愛籃球和運動,也喜歡打網絡遊戲。雖然成績算不上太好,但高考成績出來,也還是可以填報一所不錯的大學。

因為父母並不太管他,所以志願填報全憑他自己喜歡。因為對於大學專業的不瞭解,他只能挑看著眼熟的,第一志願他選擇的是自己蠻有興趣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可天不遂人願,他遭到專業調劑,被調劑到了不熟悉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

沒辦法,他硬著頭皮進入了大學,最開始他還抱著轉專業的想法,到處打聽、詢問,與此同時,“人力資源管理”的課程還是要上。可是,就在這慢慢的接觸過程中,B同學發現自己並不是很討厭現在所學的東西,老師上課的方式幽默風趣,班上的同學也十分友善,加之自己本身善於與人交際,很快就融入到這個大環境了。

很快,他憑藉自己的實力成為全年級中的佼佼者,還沒到大四,就因為出色的表現,被老師推薦去到有名的大公司實習。在公司的鍛鍊中,B同學日益長進,還沒畢業,就被公司破格錄取了。

經驗憑“興趣”選專業?這三個誤區要避免

誤區1:高中學得好的科目,就是興趣所在?

不少高中生在興趣識別時,往往認為高中時成績比較好、自己學得舒服的科目就是興趣所在。但高中時學習的科目,對應的往往是大學裡基礎學科的專業,感覺上也比較宏觀。

誤區2:喜歡很具體的事物,就是興趣所在?

還有一部分考生的興趣,來源於影視作品或現實生活中的高科技終端產品,小簡曾接到過一位家長的諮詢,“孩子喜歡機器人,人工智能方面,報哪所學校哪個專業比較合適?”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本科教育在學科層面仍然是基礎教學,而高科技終端產品已經到了應用層面,並且往往是多學科交叉的複合體。

比如說社會上流行的蘋果手機,有些人喜歡是因為它的操作系統,有些人喜歡是因為它的屏幕和鏡頭,有些人喜歡是因為它的工業設計,有些人喜歡是因為它的市場營銷,你又是因為它的哪項特點而喜歡呢?

誤區3:據說收入很高的職業,就是興趣所在?

也有一部分考生和家長,屬於“五線城鎮四千月薪三口之家一個孩子”的家庭,對於孩子上大學、找份好工作、趕快改變家庭經濟狀況,有很急迫的需求。

於是聽風就是雨,金融、電力、計算機行業工資高?那就報這些專業!醫生、律師、海關、公檢法地位高、有灰色收入?那就報這些專業!其實,自己或家裡人根本就沒有從事這些行業的,完全是街坊鄰居瞎扯、被垃圾影視劇洗腦造成的。

支招志願填報,如何正確利用“興趣”

考生結合自身的特點和需求選擇專業,是志願填報時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而且按照興趣選擇專業對於本科志願填報也是很有必要的。只不過關鍵在於,考生要能夠準確識別自己的興趣所在,我們在此給大家幾個建議:

建議一:處理好“興趣”VS“專業”的關係

高中生的興趣其實很“狹隘”,莫把此“興趣”當彼興趣。

A同學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專業,可是卻並沒好的發展,原因在於能力有限;B同學並沒有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但卻有了意外的更好的發展,原因在於敢於嘗試。

也就是說:光有興趣而無能力,興趣就只能是興趣,無法成為你成功路上的基石。

所以要提醒大家的是,在填報志願選擇專業是,不僅要考慮的是“這個專業我是否喜歡”,還要考慮的是“這個專業我是否合適”,前者是興趣,後者則是能力。只有兩者綜合考慮,才能選出最好的專業。

其次,你所謂的喜歡的專業——你瞭解它嗎?你喜歡它什麼?你深入接觸過它嗎?在選專業時所謂的“喜歡”不過是片面的印象,認為它是我喜歡的,但並沒有依據可言,那麼這就無法說這選擇是可靠和正確的。

很多專業在我們看來並不有趣,但卻十分適合和有用。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對於自己以後的發展才是最大的保障。

B同學就是因為選擇了適合自己的專業而不是喜歡的專業,才有瞭如今的發展,不得不說,“量體裁衣、因地適宜”這些詞語是多麼有道理。

所以,當同學們在選擇專業時,不一定要問我是否喜歡它,但一定要問我是否適合它。

建議二:正確識別自己的“興趣”

一是拆分你的複雜“興趣”,找到其中與本科專業直接相關的內容;

二是找一些職業規劃、性格分析的工具,認識清楚自身的需求和特色,在本科專業中找到與自己契合度最高的方向;

三是選擇科類齊全的綜合性大學,選擇延展性高的基礎學科專業,通過大學階段的學習瞭解各個專業,再有目的地進入有利於自身發展的具體方向。

四是大類選擇法。如果孩子沒有特別排斥的專業,也沒有時間去體驗不同的工作場景與內容,並且家長也不願意請專業機構為孩子作出判斷與選擇,那麼還有最後一種方法,就是選擇大類專業。

現在有很多高校實行通識教育、大類招生,學生可以在入校之後先學習一些基礎課程,一年或二年之後再去選擇專業方向。填報時選擇這一類高校,可以暫時解決選擇專業的問題,在學習期間對某些專業有了一定的瞭解,也許可以作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建議三:“興趣”不明,你還可以這樣選專業

1.使用排除法

把自己不能接受的職業或者大學的學科專業類別先除掉。例如不學醫學類、不學理學類、不學農學類。再在可接受的職業或專業範圍內,選擇自己可以接受或者好感專業就相對容易了,再去看看專業開設哪些課程自己是否感興趣,專業就業去哪些單位工作具體內容,順便考查下工作環境自己是否適合等。

2.選擇基礎學科專業

在興趣不聚焦的本科階段學習基礎學科專業,為以後的再次選擇奠定深厚的基礎,留出更大空間的轉換空間。考生可在大學四年期間找到興趣點後,到研究生階段再依興趣做學科專業的選擇。

基礎學科有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比如本科學數學研究生考研考財會類專業也佔優勢,可以把考研數學三分數拉高,且財會類對數學也要求高,比如這樣搭配數學+金融工程、數學+保險精算成為複合型人才,更受企業青睞。

3.通過專業測評工具看看感興趣、適合的專業

比如,會計專業一定程度上要求嚴謹認真,外向型性格學生很多就不適合,而且要求也較嚴得考從業資格,初級等等才可以畢業,有的學校這樣要求。


高考報志願,孩子不知道自己喜歡或適合學什麼專業怎麼辦?

百加專業測評


高考報志願,孩子不知道自己喜歡或適合學什麼專業怎麼辦?


高考報志願,孩子不知道自己喜歡或適合學什麼專業怎麼辦?


高考報志願,孩子不知道自己喜歡或適合學什麼專業怎麼辦?


高考報志願,孩子不知道自己喜歡或適合學什麼專業怎麼辦?


高考報志願,孩子不知道自己喜歡或適合學什麼專業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