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记录《海上传奇》18人的上海口述史

今天带大家回顾贾樟柯的的一部记录电影——《海上传奇》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电影在上海迅速发展。一百年之后,导演贾樟柯又以电影的形式回顾了上海百年的历史。于是我们看到了《海上传奇》。这是一种缘。

一件东西或是一个人能够称之为传奇,那她必定是神秘而让人琢磨不透的。上海,就是如此。一直觉得上海是一个小资城市,上海女人更是如此。精致、优雅、奢侈、娇小、干练等等,这些词常用来形容上海女人,但我想还应该加一个“智慧”。电影课上,老师说:“不要小看了上海女人,她们不只是会打牌、购物、美容或是没事儿嗲嗲的说别人闲话,上海女人聪明的很。在上海,每一个家庭都是一场政治,而要做好这个家庭的女主人,必须分配管理好各种权利。”如果你看过桑弧早期拍摄的一部电影《太太万岁》,一定会理解的更加透彻。而这部电影的编剧正是张爱玲,提到张爱玲,我们会自然而然的想到这样一个画面: 一个身穿旗袍的女子,烟雾缭绕中站在窗前,忧郁的望着窗外,似乎在等什么。在等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也许正是这种模糊的答案给张爱玲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这种神秘却陪伴了一个上海女子传奇的一生。

贾樟柯记录《海上传奇》18人的上海口述史

八十年代有一部电视剧红遍了两岸三地,那就是《上海滩》。记得这部电视剧播出之后,周润发白色长围巾外加黑色风衣的造型顿时成了众多男生争先模仿的样板,而那首主题曲《上海滩》也因此成为经典,长久不衰。里面的故事更是具有传奇色彩,但这样的故事也确实发生过,它就在上海。黄金荣、杜月笙和张箫林,提起这三人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中国近代上海青帮中最著名的三大传奇人物。在那个年代,他们所拥有的权利和势力是我们根本无法想象的,黄金荣庆生,蒋介石会亲自到场祝贺;杜月笙生性残忍,杀人如麻,但无人敢管;张啸林贩卖鸦片,逼良为娼,横行霸道,之后投敌卖国。可这就是那个年代的江湖,尔虞我诈、争权夺势、刀光剑影,到最后却都落得一个悲剧收场。但是我们不能如此简单的判断他们的历史定位,因为他们人生经历中的是是非非、功与过不是简单的对或错所能够断定的,在他们身上有着太多复杂的传奇,这样传奇发生在上海。

贾樟柯记录《海上传奇》18人的上海口述史

1905年,中国人首次拍摄的电影《定军山》在北京放映,这是中国电影认定的起始原点。但电影真正的发展却是在上海。稍微了解一点中国电影历史的人,都会感觉到电影给上海增添了很大的传奇性。因为在电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造就了太多的传奇人物和传奇故事。出身名门望族的罗明佑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具有托拉斯性质的电影企业——联华公司;谁又知道费穆先生的经典之作《小城之春》只是一部偶然之作;还有电影奇才石挥的死至今不明不白;文革时期电影产业全面荒芜,只有八部样板戏,当时的紧张氛围可想而知;在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中,许多的电影人都为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本身就应该是一个传奇。所以拍摄一部关于上海的电影不得不说是一种缘。

贾樟柯记录《海上传奇》18人的上海口述史

《海上传奇》之前一直被当作是贾樟柯对于世博会的应景之作,但导演本人却认为,《海上传奇》是在这个契机中应运而生的。在长达138分钟的电影中,关于“世博”的描写少之又少,甚至几乎可以忽略。而且,贾樟柯似乎并不愿意讲述当下的上海,而更愿意关注这座城市曾经的荣光。用他自己的话说,当代中国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答案。

贾樟柯记录《海上传奇》18人的上海口述史

《海上传奇》在叙事策略上延续了《二十四城记》的方式,在不同人物的讲述之间,穿插了大量的记录影像和电影片段,把生活常态与历史传奇结合起来,进行穿越古今的对比和叠加。如果我们稍稍调整一下《海上传奇》的口述顺序,或许能找到一条清晰地时代线索:从侯孝贤讲述清末的《海上花列传》到民国初期兴起的男女恋爱,从杨杏佛被暗杀到杜月笙防范刺杀,丛味精大王张逸云捐飞机到材料大王吴性栽投资费穆拍摄《小城之春》,从解放军进入上海到国民党撤至台湾;24岁王孝和的牺牲与他女儿的陈述再次让观众感受到新中国的诞生背后的故事;黄宝妹对应了上世纪50年代的国家工业发展;上官云珠的命运则折射出60年代那场史无前例的“革命”运动;而安东尼奥尼的《中国》事件的前因后果则是70年代的典型的“国际事件”;杨百万在80年代的传奇般的崛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韩寒所代表的是90年代成长起来的“80后”们的新型都市文化意识萌动;而当摄影机瞄准了工地上的农民工则是新纪元的开端。这一段段看似属于上海的历史的记忆,在观众眼中早已超越了上海这一独特的领域,可以说每一段记忆也是属于整个中国的时代记忆。

贾樟柯记录《海上传奇》18人的上海口述史

《海上传奇》的英文片名是“I Wish I Knew”,这是一首英文老歌。直译成中文是“我试着了解”,面对复杂而又茫然的上海,贾樟柯想必也在想着一样的事情。

片名“海上传奇”四个字来自毛泽东的书法,影片结束后,我们似乎觉得,“传奇”已经离我们渐渐远去,而上海也正慢慢开启一个新的征程。

附上:影片中出现的人物

陈丹青,中国画家,文艺评论家。1980年以油画《西藏组画》一举成名。他具有很强的造型能力,画风细腻,感情真挚,思维敏锐,有着一种稳定和深沉的力量。

杨小佛,杨杏佛之子(杨杏佛,经济管理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权运动先驱。中国管理科学先驱)。

张元孙,张逸云的孙子(张逸云,旧上海时期的“味精大王”)。

杜美茹,杜月笙之女(杜月笙, 是近代上海青帮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有着传奇的一生)。

王佩民,王孝和之女(王孝和,工人阶级杰出代表,1948年,为维护工人利益,不顾特务威逼,领导工人与厂方斗争,并于9月30日,在上海提篮桥监狱被枪杀)。

王童,中国台湾著名导演,先后参与《还我河山》《路》《龙门客栈》《侠女》《三朵花》等30余部影片之美术工作。

李家同,台湾资讯学者及作家,曾任台湾清华大学代校长、静宜大学以及暨南国际大学校长、暨大资讯工程学系及资讯管理学系教授。

张心漪,曾国藩后代。

侯孝贤,台湾新电影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作品有《悲情城市》、《海上花》等。

朱黔生,1942年出生于贵州,上海电视台新闻部记者,于1988获上海市十佳记者称号。他是1972年安东尼奥尼拍摄记录片《中国》时的上海陪同人员。

韦然,上官云珠之子(上官云珠,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中国影协会员,上海影协常务理事,上海市政协第一、二届委员和第三、四届常务委员。她因在《一江春水向东流》《丽人行》《希望在人间》《万家灯火》《乌鸦与麻雀》等经典名片中塑造了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而蜚声影坛)。

韦伟,演员。1941年登上戏剧舞台,参加上海职业话剧团。曾在《小城之春》中扮演周玉纹。

费明仪,费穆之女,女高音歌唱家。(费穆,著名导演,代表之作《小城之春》)。

潘迪华,上海人,之后移居香港。著名演员。代表作:《阿飞正传》、《海上花》、《花样年华》等。

杨怀定,人称“杨百万”、“中国第一股民”,原上海铁合金厂职工,在1988年从事国库券买卖赚取其人生第一桶金而成名,随后成为上海滩第一证券投资大户。

韩寒,著名青年作家,赛车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