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将夜》我们来讲讲中国传统文化中何谓“礼”

这两天闲来无事在看一部电视剧,叫《将夜》,寓意永夜将至,整部电视剧剧情跌宕起伏但都是围绕这一主线展开。剧中很多内容都与我们的国学文化相关,像刚开场时主角宁缺所看的《太上感应篇》,此书乃是我们道教经典,这是真实存在的一书并不是虚构的。整个世界中最受尊敬的老者名为“夫子”,也是像孔子、老子这些圣人致敬,而夫子的大弟子书院大师兄李慢慢似乎就是颜回的人设,性格好没干什么大事但深得“夫子”赞誉。


通过《将夜》我们来讲讲中国传统文化中何谓“礼”


在第十集中宁缺一群书院新生迎来了他们在书院的第一节课,内容为“礼”,授课的是曹知风曹教习。曹教习一上来就告诉大家在书院要守礼,曹教习认为礼就是规矩,守礼便是要守规矩,并引用了一句孔子语录“富而不好礼,殃也”。


通过《将夜》我们来讲讲中国传统文化中何谓“礼”


那么到底什么是“礼”呢?

在我们现代文化中“礼”多被理解为礼物、礼貌等,甚至有些将礼理解为一种谦卑的态度。孔子推崇礼乐,以礼乐教人,以礼乐治国(至于这个“乐”又是什么我们下回再聊),那个时代的“礼”与现代大多数人的理解是大相径庭、相去甚远的。孔子所推崇的“礼”是“周礼”,是一种社会制度,是一种等级制度。举个例子假设说皇帝出行用九辆马车,王公贵族出行用八辆马车,丞相出行只能用六辆马车等,这就是“礼”,要是你一个丞相出行而用了比皇帝还多的十辆马车那么就是不守礼!


通过《将夜》我们来讲讲中国传统文化中何谓“礼”


比如在《将夜》中,书院师兄弟之间在说话时将手这样放在前面,这便是“礼”。但西陵教众说话时的手势又不同,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人说话都有不同的“礼”。相传周礼三千,可见周朝时期的规矩那是相当多的,用宋朝时便已经有人认为这些是“繁文缛节”了。虽说有些“礼”可以摒弃但如见面问候师长这些“礼”就算是现在我们还是应该守的。

从电视剧集中我们也是能学习到传统文化的,乐中求学,这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