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魚找魚,找對魚層才能找到魚

找魚找魚,找對魚層才能找到魚

​想要釣上魚,首先要找到魚,找到魚前提是找對了魚層在哪裡,不管是野釣還是黑坑釣,想要釣到魚,並且釣到很多魚,找到魚層才是關鍵,沒有找對魚層就妄想釣上很多魚,基本上這次出釣行為就很多餘。

找魚找魚,找對魚層才能找到魚

魚層,顧名思義,魚群生活的水層,在大多數正常情況下,魚層是不變得,比如我們說鯽鯉是底層魚,大體就是在正常情況下,鯽鯉會習慣性的在水底覓食、找食遊曳,除非收到驚嚇、缺氧、食物層發生變化,正常情況下釣鯽鯉從底層釣效果非常好;比如鰱鱅,就是上水層水皮魚,同樣除非受到驚嚇,水溫驟降等特殊情況,基本上都是半水到水皮上釣到的,但是所有的固定魚層都一個前置條件就是正常情況下,比較鬱悶的是,當我們開始在釣點打窩守魚作釣時,其實就已經不正常了。

找魚找魚,找對魚層才能找到魚

為什麼這樣說呢,所有的淡水魚,包括食肉的鱘魚青魚,就沒有膽子大的,基本上從打窩到釣點,然後拋竿守釣開始,魚群就多少被驚嚇,越是基本功紮實的釣友動靜就越小,驚魚的影響力就越低,這是其一;其二則是一旦餌料進水後,多少都會有餌料從水皮落到水底的一個過程,如果是黑坑可能好一些,但是野釣的話,水裡的魚說是餓死鬼投胎都算是客氣的,只要餌料不是味型怪異的不行,基本上多少都會有魚進窩,此時魚層就已經發生變化了。

找魚找魚,找對魚層才能找到魚

說了這些我們要怎麼確定魚層是否錯亂或者說魚層沒有發生變化呢?

第一、看天氣,一般來說,魚層最容易發生變化的原因就是天氣原因,比如颳風了、下雨了、天氣悶熱了、降溫了、升溫了,但凡出現任何一種天氣變化魚層都會變化;颳風時會帶動水面上的微生物、浮游生物、草籽等食物,加之水流動的時候會極大化的增加流動水域的氧氣含量,所以魚會追著食物和氧氣跑,魚層自然會發生變化;下雨了,一是含氧量會大增,其次不管是小雨還是大魚,水中的食物層會發生明顯的變化,魚層自然會變化;天氣悶熱,底層魚為了多吸氧氣,會浮到水皮上;降溫上底層魚會游到中上層,升溫了,中上層魚會游到底層避暑;所以天氣一旦發生變化,魚層是百分百會變化;

第二、水底有異物,比如說野外水域經常性會遇見的是,一點釣點附近有螃蟹、牛蛙、小龍蝦出沒,基本上釣點附近的魚層就亂七八糟的,一直要到將螃蟹、牛蛙、小龍蝦等物驅逐出釣點或者這片水域後3~6小時左右,這片水域的魚層才會慢慢恢復。

第三、大魚或者食肉性魚類進窩,在魚類的世界裡,沒有純粹的素食動物,大魚吃小魚是一個永恆的規則,所以大膽大體型魚或者食肉性魚類進窩之後,魚層都會變化,一直到大魚或者肉食魚離開窩點,魚層才會慢慢正常。

找魚找魚,找對魚層才能找到魚

那麼我們知道魚層錯亂了,需要通過什麼方法確定呢?看漂相,第一種是底釣大約半小時左右,漂完全不動,如果能確定水域中肯定有魚的話,基本上可以斷定魚層不對,在確定餌料沒有因為味型太濃烈導致死窩的前提下,可以通過下推浮漂,每次讓鉤離底4~6公分左右,每次試口半個小時左右,最多1個小時左右就差不多就找對魚層;第二種則是漂相雜亂又不屬於小魚鬧窩,這種多因為底層魚因為魚層錯亂,不停的撞漂撞線導致票限雜亂,在確定不是小魚鬧窩的前提下,同樣下推浮漂,釣離底,多次試口,總能試對魚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