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法:數百萬賣家即將關店!

電商法:數百萬賣家即將關店!

電商法:數百萬賣家即將關店!

電商法來了,

代購微商們會涼嗎?

01

全球首部電商法

目前,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制定過電子商務法。美國沒有,歐盟沒有,日本更沒有!

毫無疑問,這一次中國成為了世界領頭羊。

早在2013年,中國就以1.8萬億電商交易額雄踞全球網絡零售市場之巔。4年後,等來的不是均貧富,而是鴻溝進一步拉大——2017年,中國電商零售額突破7.1萬億。

這說明中國電子商務不僅成為國民經濟中堅力量,而且也成為了全球最大電商經濟體。

於是,全國人大直接牽頭,各路精英濟濟一堂,目的只有一個:制定出一部法律,完善行業規則,推動中國的電商引領世界!

電商法:數百萬賣家即將關店!

由國務院12個部門聯合起草,歷時5年修正,前後4次審議,至此終於塵埃落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將於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這意味著剁手黨們從此可以放心買買買,中國將全面迎來一個法制電商新世界!

電商法:數百萬賣家即將關店!

戳視頻瞭解一下

↓ ↓

有網友擔心,那從1月1日開始韓國的化妝品、澳洲的奶粉還有東南亞、歐美的代購……還能照常地進行代購嗎?

答案是:以後會受到嚴格的監管,一旦違規最高罰款200萬!

電商法:數百萬賣家即將關店!

劃重點:

1、不管是什麼代購,都需要營業執照,還要是採購國和中國雙方的營業執照;

2、需要繳納稅務,偷稅漏稅需承擔刑事責任;

3、沒有中文標籤、不是國家認監委認證工廠生產等奶粉保健品之類不得銷售。

別以為自己平時在朋友圈裡打打廣告就沒事。從現在開始可多了一個專業名詞稱呼“電子商務經營者”。

02

什麼是電子商務經營者呢?

按照法律法規上的解釋是這樣的:

即將在2019年初實施的《電商法》,對代購這一類“電子商務經營者”做出了明確定義。

其中,“個人代購”符合“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絡”“從事銷售商品”“提供服務”以及“經營”的幾大要件,被納入了“電子商務經營者”的範疇。

直接點理解就是: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上的代購、微信朋友圈裡的微商、在直播平臺中賣東西的博主,都屬於電子商務經營者。

這也就意味著,一般經營規模較大、頻率較高的職業代購,都應登記為市場主體,取得相關許可,並且需要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增值稅等稅款。

對個人代購來說,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她們的管理成本和稅務成本都將直接上升。

03

以後將如何管理代購和微商?

1. 必須進行登記

電商法:數百萬賣家即將關店!

如果你賣的是食品,需要申請食品流通許可證。

《電商法》明確規定,沒有中文標籤、不是國家認監委認證工廠生產、未獲取配方註冊證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不得在網絡平臺銷售。

以前,在淘寶開個代購網店不需要進行工商登記,朋友圈的“微商”更是零門檻。

但是以後,除了法律規定的特殊情況外,都必須依法進行登記辦理營業執照!否則將面臨最高1萬元的罰款!

2. 必須依法納稅

過去的代購和微商都是在朋友圈或是通過熟人介紹,進行私下的交易,不需要營業執照,更不用納稅。

但以後,這一情況將改變,《電子商務法》第十一條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依法履行納稅義務,並依法享受稅收優惠。

新的《電商法》出臺後,不僅進一步規範了電商代購的行為,更是給消費者打造了一個良好的消費環境。

對於作為消費者的我們而言,更是一件好事。

04

海外代購會消失嗎?

有聲音稱,《電商法》落地,海外代購“壓力山大”,那麼海外代購究竟將受到怎樣的影響?代購時代真的要終結了嗎?

中國法學會網絡與信息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周漢華表示:

從本質上看,海外代購的成本相對較低,催生了需求,這一正常的市場行為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不過,從事跨境電商,本來就應當遵守進出口監督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即使是個人從境外攜帶商品入境,也需要遵守海關、出入境、免稅商店等的相關規定。

因此,海外代購們從事跨境代購的法律風險是確定的、稅務風險也是真實存在的。

那麼,在《電商法》實施之後,從事海外代購的個人將有何選擇呢?

電商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億達律師事務所律師董毅智表示:

目前看來,要麼轉型為從事跨境電商的小微企業,要麼偶爾少量進行代購。

他分析說,目前代購們的利潤點在於免交關稅、消費稅,這與以往的執法依據不夠明確、執法程度不夠到位有關,現在立法已經明確,執行上也沒有技術阻礙,一旦成本上去了,代購們的優勢就會不復存在。

因此長遠來看,個人代購生存的空間是越來越小的。

05

新規將給消費者帶來什麼?

1. 買到假貨的幾率小了!

《電商法》實施以後,代購、微信朋友圈賣假貨、劣質商品,恐怕不會那麼容易了。

隨著監管越來越嚴格,我們買到假冒偽劣商品的幾率也會越來越小。

2. 電商平臺承擔“連帶”責任

如果平臺上賣家的商品有問題,比如奶粉是假的、紅酒是假冒的、化妝品是假的等等,那麼平臺也得承擔責任。

這樣以後在電商平臺買東西,更加放心,更有保障。

3. 嚴禁“刷好評”、“刪差評”

電子商務經營者不得以虛構交易、編造用戶評價等方式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

簡單來說就是禁止“刷好評”、“刪差評”,否則將面臨最高50萬元的罰款!

4. 不得無故拒退押金

電商法:數百萬賣家即將關店!

《電商法》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按照約定向消費者收取押金的,應當明示押金退還的方式、程序,不得對押金退還設置不合理條件。

消費者申請退還押金,符合押金退還條件的,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及時退還。

除此之外,《電子商務法》還涉及時下爭論頗多的“大數據殺熟”“共享單車退押金難”等問題。

可以說,以後消費者維護自身權益就有法可依了。

06

《電子商務法》

將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

電商法:數百萬賣家即將關店!

電商法:數百萬賣家即將關店!

電商法:數百萬賣家即將關店!

電商法:數百萬賣家即將關店!

電商法:數百萬賣家即將關店!

電商法:數百萬賣家即將關店!

可以說,這樣的新規對於做代購、微商的朋友來說,可謂是影響很大了。

但另一方面,對於消費者也是一種安全保障。讓買買買變得更加放心和規範。

07

國家用心良苦

誓建行業標杆

我們來回顧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歷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條從無到有,從萌芽期、發展期到如今的百花齊放的脈絡。

B2B、C2C、B2C,再到近兩年出現的微商、拼團等社交電商形態,中國的電商仍在不斷拓展著產業邊界。製造業、零售業、物流業、大數據、雲計算,一切都在裂變之中。

這個歐美數代人苦心孤詣創造的行業,在中國僅僅花了十幾年的時間,而且還做得更大,做得更好。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為什麼國家堅持要在輿論的漩渦中對這個行業立法?

到底是什麼信念支撐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做法?

答案無疑是這個行業內部出現了問題,革除陳弊,勢在必行。

創業容易守業難,守住中國在全球電商中的領導勢頭更難。因此,共建和諧、法制的電商環境,以國法剔除電商行業的害群之馬絕對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電商法:數百萬賣家即將關店!

→ 延伸閱讀 ←

如果你是企業老闆、股東或是經營管理者,股權激勵與佈局將是你必修常識。以下股權知識希望給各位經營道路上規避風險,獲得更大增長!

做不做股權激勵對企業老闆來說都不是最重要的,不做股權激勵企業照樣賺錢,只是體力付出程度有所不同而已,做好股權的企業老闆會輕鬆許多!

對核心高管、員工來說做好股權激勵卻非常重要,他們需要增加財富,更需要尋找平臺與出路。企業吸引、留住人才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他們的出路提前設計好。

做股權激勵是幸福工程,既滿足老闆輕鬆經營企業的想法,又滿足員工的心理需求。不是要不要建的問題,而是什麼時候建的問題。建與不建,股權激勵就在那裡。

股權激勵定的不是店規,而是行規,企業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當您沒有滿足核心人才的需求,他就會另尋他處,甚至成為競爭對手。導入股權激勵需結合企業未來發展戰略及當下現狀,做好頂層設計來規避風險。

股權激勵切記不能免費贈送註冊股!最開始建議由虛到實,先從超額激勵法、在職股激勵法等考核員工能力、思想價值觀。如符合企業文化以及發展標準,後續可滾動考核最終成為企業合夥人。

另外企業成立之初或中途合夥人進入,我們一般建議股權這樣劃分:

1、資源型股東:通常不超過10%;

2、戰略型股東:通常不超過5%;

3、技術性股東:除非是特殊行業,通常不超過20%;

4、核心高管:加起來通常不超過30%;

5、創始人及團隊:建議加起來超過51%,特使情況要超過52%;

最後拋幾個問題給大家,希望各位能明晰:順應趨勢與政策,方能長治久安!

企業內部股權激勵:股權什麼時候分?分多少?分給誰?怎麼進入?怎麼考核?怎麼退出?怎麼約束?如何簽訂協議?

企業戰略發展層面:上下游整合產業鏈升級、股權頂層治理與設計、股權佈局、公司控制權、股權融資眾籌等

電商法:數百萬賣家即將關店!

點擊關注,私信贈送《創業合夥人協議》和《股權激勵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