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爲何把皇位傳給了令妃的兒子?是因爲太愛令妃了嗎?

關運福


乾隆傳為於令妃的十五子,不是因為有多愛令妃,而是當真無奈之舉!畢竟活到八十多歲,眼睜睜看著身邊的妃嬪、子嗣一個個走在自己的前頭,當真是白髮送黑髮人啊……淒涼無比!



一國之君的繼承者,關係到國家命脈。傳位自然不能小覷,康熙當年九子奪嫡的慘烈場面歷歷在目。所以乾隆時期對繼承者是很看重的。

在孝賢皇后在世的時候生的嫡子永鏈、永琮就曾秘密立儲。可惜福薄早早的薨了。另外繼後如懿的十二阿哥更是悽慘,因為母親的冷落被廢,他的一生最慘淡,連普通的皇子都不如,年紀輕輕也早早的去了。死後乾隆也沒有對他任何追封,可見他有多厭惡繼後了,看來就算他長壽一點也沒有機會當太子!


再一個就是愉妃海蘭的永琪,在26歲就英年早逝了。

乾隆第五子,榮純親王。於乾隆三十一年薨,年僅二十六。 歷史上的永琪很優秀,也很得乾隆的喜愛!在很小的時候就學習騎射,博學多才,嫻熟滿語、漢語和蒙古語。他還熟知天文、地理、算法等。 可惜天妒英才,五阿哥在被封為榮親王后不久便離開人世了,和他的皇位終究擦肩而過了。。

乾隆曾說:“其時朕視皇五子於諸子中更覺貴重,且漢文、滿語、蒙古語、馬步、騎射及算法等事,並皆嫻習,頗屬意於彼,而示明言,及復因病旋逝。”此話是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使馬戈爾尼謁見乾隆時,乾隆帝在談到諸位皇子時提到的。

在乾隆後期,選繼承者相當於在胖子裡挑瘦子,由不得他挑三揀四了。

他只能用排除法將永璇(有殘章,斷腿,且沉迷酒色品行不端)、永瑆(通文墨不好騎射)和永璘(年紀太小)全部排除掉,然後只有一個品行稍微差不多的永琰,而這位十五阿哥性格內向、性情凝重,為人規矩仁孝,算是勤奮好學的,沒有大錯。便均衡擇優錄用了,所以十五子永琰才有機會!不是因為他夠優秀,也不是乾隆有多愛炩妃,而是他活的時間比較長。

如果永琪可以命長一些,說不定我朝的歷史將改寫,也不會閉關鎖國這麼多年!最後衰敗亡國。。


荰尒二0716


歷史上,除了昏君,皇帝選擇儲君,第一考慮的永遠都是確保江山能夠代代相傳,而不是愛某個后妃。

題目中所說的令妃的兒子,就是後來被稱為嘉慶皇帝的十五阿哥永琰。

乾隆皇帝雖然能力不咋地,但畢竟不是昏君,所以他選擇嘉慶,當然不是因為太愛令妃。

一、嫡子夭折或者早逝

中國皇位繼承講究“立嫡以長不以賢”,在眾多兒子中,正妻即皇后的兒子叫“嫡子”,如果皇后生了好幾個兒子,則立年齡最大的一個。

乾隆皇帝的嫡長子,即孝賢皇后富察氏所生之子永璉,不過永璉只活到9歲就死了。

此外,雖然孝賢皇后富察氏還有兩個兒子,分別是永瑛、永琮,不過前者只活了23歲,後者只活了2歲。

乾隆一生,立了兩個皇后,除了孝賢皇后外。還有一個被廢的烏拉那拉氏。

烏拉那拉氏也生了一個兒子,即皇十二子永璂。

然而,永璂在乾隆四十一年就死了,年僅25歲。因為母親被廢的原因,死後沒有享受任何政治待遇。

如果他不死,也不會有機會繼位。

二、其他兒子當中同樣早逝的多

乾隆總共生了17個兒子,繼成皇位的皇十五子永琰出生於乾隆二十五年,即1760年。

然而,在他出生之前,14個哥哥當中有6個已經死了,等於說競爭對手打了一個對摺。

除了孝賢皇后三個早逝的嫡子外,皇三子永璋死於26歲,皇九子和皇十子,分別在一歲和兩歲時死去。皇十三子永璨,死於三歲,皇十四子永璐,即永琰的同母哥哥,也在四歲時夭折。

嘉慶皇帝6歲那年,乾隆非常賞識和鍾愛的皇五子永琪也死了,年僅26歲。

永琪能文能武,還精通漢、滿、蒙三種語言,在乾隆三十年,即1765年,被封為和碩榮親王。

可以說,接班希望大大滴。

可惜,死了。

嘉慶皇帝后面還有倆弟弟,其中皇十六子也僅僅活了4歲。

三、活著的兒子當中永琰最優秀

除了那些不幸早夭的兒子們,乾隆還把皇四子永珹和皇六子永瑢早早過繼出去。

到乾隆60年的時候,真正有資格繼承的只有四個兒子,即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和皇十五子嘉慶皇帝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其中,皇八子永璇既有腳病,又沉湎酒色,皇十一子永瑆是一個著名的吝嗇鬼,皇十七子永璘是一個遊手好閒的花花公子。

只有永琰,性格沉穩,讀書勤奮,孝順父母。

如果你是乾隆,你會選誰?


小奔說史


大清帝國的大皇帝很反感儒家的長幼有序的思想,基本上廢棄了皇位的嫡長子繼承製度,甚至為了避免外戚干政,皇子奪嫡,採取了皇帝在位期間不立太子,而是把皇帝的遺囑放到正大光明匾的後面的措施。

由於令妃的兒子永琰過於優秀,所以,才被乾隆皇帝選為皇位的繼承人,而不是由於乾隆皇帝有多愛令妃,畢竟,皇位的可靠傳承,事關國家的長治久安,這才是第一位的事情,感情用事,靠譜的皇帝都不會去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