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構建築的房屋保存最久的是多少年?

我國的房屋建築,以佛寺、廟宇等各種殿宇建築保存時間最長,因為當時在建造這些建築時,不受經濟條件的限制,材料用得高級,構造方法堅牢,技術精巧,有些地區乾燥,不受潮溼的影響,所以保存時間久。例如:山西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南禪寺正殿、芮城五龍廟等等,都是唐代大中年間(847-859年)前後所建的,至今已1100多年。這些建築現在都沒有腐爛,可以說它們都是木構建築中最大、最早的建築。

木構建築的房屋保存最久的是多少年?

那麼,如何使一座古建築壽命長,使其年代久遠呢?

首先,應該選用粗大的材料,選用技術水平比較高的工匠來施工,材料的質量比較好,這樣才能達到壽命長的目的。

木構建築的房屋保存最久的是多少年?

其次,一座房屋四面的牆壁(外壁)要砌築得很厚。牆壁厚重,可使建築的地基、基礎隨之加強堅固與厚重。

木構建築的房屋保存最久的是多少年?

第三,屋頂要用粗大的材料,才能扛住屋頂層的重量。在屋頂層除椽木之外,上加較厚的望板,板上加席,席上加鋪泥土層,其上再鋪以灰瓦。這種做法之特徵,主要是屋頂的厚度與牆壁的厚度基本相仿,這樣才能保持房屋壽命,才能使這座房屋的使用年限長久。如果不這樣做,人們為了節省材料,把房屋蓋起就算了,雖然不是偷工減料,但也馬馬虎虎,把屋頂做得甚薄,這樣下雨時便會漏水,漏水多了,屋頂首先腐爛、破壞,然後房屋逐步坍塌,這樣的例子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