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昏迷5天,生日那天她醒了……

深度昏迷5天,生日那天她醒了……


9月10日,在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肝病科一区,临出院的刘女士开心拉着救自己一命的医护合影留念。回想起入院初的昏迷不醒到现在的生龙活虎,刘女士真像做了一场梦。鬼门关走了一回的她,格外感谢肝病科一区的医务人员,多亏抢救及时、得当,她才在生日当天获得了“新生”。

原来,不久前年仅28岁的年轻妈妈刘女士因急性肝衰竭及肝性脑病二期被紧急送到市第五人民医院。当时,刘女士已经全身乏力并发热7天,神志不清6个小时,生命垂危。

据肝病科主任周观林介绍,刘女士入院时已经神志不清,极度狂躁。而急性肝衰竭病死率达90%以上,评估下来生存希望非常渺茫。对于刘女士和她的家人来说,这无啻于一个晴天霹雳!“急性肝衰竭”意味着什么,他们不敢想象。

根据患者病情,肝一区团队采用积极、周全的内科用药联合个体化的人工肝治疗模式。一方面对症地应用保肝、降酶、促进肝细胞再生等药物治疗;另一方面,对患者进行人工肝治疗,把患者含有毒素的血浆换为健康血浆,采取血液透析滤过方式,通过弥散清除血液中小分子毒素和中分子毒素净化血液……

“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无论要花多少钱,我们都要救她,她才28岁啊,小孩也才1岁半,我们不能没有女儿,小孩也不能没有妈妈,你们一定要尽力去救她,求求你们了。”1天、2天、3天……家人憎恨永不停歇的表针,却无法对抗病魔的嚣张。看着在病床上昏睡的女儿,想起之前上海某医院专家的婉拒“不用送过来了,我们也没把握。”不禁又悲痛万分,抹起了眼泪。

终于在精心治疗5天后,也就是刘女士生日当晚11点,病床上传一声微弱而嘶哑的声音,“妈,我饿了,我还要见乐乐(患者1岁半的女儿)。”医、护、患、家属所有人的努力和坚守,换来了刘女士命运的转折点,她再次迎来了的“新生”。

从急性肝衰竭住院仅24天,刘女士化验肝功能各项指标基本恢复,病情好转,便在家人的拥簇下开心地出了院,投入到正常的生活工作中。

“急性肝衰竭患者病情进展非常迅速,经常熬不过一周,不做肝移植的存活率不足10%。急性肝衰竭体内存在大量毒素及凝血功能障碍,尤其晚期肝衰竭患者出血倾向严重。”该科团队通过精准的内科用药联合人工肝等综合治疗技术,使昏迷5天的患者奇迹般地活了过来。不仅为患者省了肝移植的巨额费用,还让患者免于长因用别人的肝脏而需长期服用的抗排异药物的巨额费用及众多不良反应。

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肝病科医疗团队,在业务上精益求精、刻苦钻研,通过不断的技术攻关,在各种重症肝病的诊治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诊疗方法,让各种肝病患者在赣州五院都能得到科学、合理的治疗,大大的提高了各种肝病患者的疗效,很多省内外的患者也放弃医保、慕名前来求诊。在赣州及周边地区的医务人员及广大群众中已经形成的“看肝病,到赣州五院”的影响力。“全省优秀医师先进个人”——周观林主任带领着“全省优秀医师团队”——赣州五院肝病科团队名副其实地成了赣南肝病患者的最后防线!(郭丽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