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普通讀者的肺腑之言:如果可以,我希望從未讀過金庸!

2018年10月30日下午,金庸金大俠在世間大鬧一場之後,悄然離去了。此去竟是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一位普通讀者的肺腑之言:如果可以,我希望從未讀過金庸!

而我,一位從小就喜愛金庸武俠的普通讀者,昨晚又做了一夜的武俠夢。這樣的武俠夢我從少年就開始做,一直做到了如今的而立之年。

清早起來,總想寫點什麼來感謝一下金庸金大俠帶給我的武俠夢。

1.感謝您讓我的童年充滿幻想與精彩

一位普通讀者的肺腑之言:如果可以,我希望從未讀過金庸!

一位普通讀者的肺腑之言:如果可以,我希望從未讀過金庸!

記得小時候讀金庸,一度幻想自己也能成為大俠,練就絕世武功,手持長劍闖蕩江湖。

《射鵰英雄傳》是我接觸的第一部武俠作品,童年時光裡每一次打鬥,我都會使出“降龍十八掌”來抗衡小夥伴們的“天馬流星拳”“龜派氣功波”等武功。

有時,我還無數次的幻想能在村外的某個山洞裡碰隱居的世外高人,看我骨骼清奇,是百年難得一遇的練武奇才,然後打通我的任督二脈,讓我學得到絕世神功,從此成為武俠高手,這樣就能保護受大人“欺負”的小夥伴了。

有人說,70後的童年由金庸的武俠小說組成,80後、90後的暑假時光,都在以他小說改編的武俠電視劇中度過。而我既看過他的小說,也看過以他小說改編的武俠電視劇,而且大部分的版本幾乎都有看過。

楊過、小龍女、張無忌、趙敏、郭靖、黃蓉、李莫愁……這些熟悉又鮮活的人物形象和江湖經歷已爛熟於心,《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神鵰俠侶》……小說和電視劇時不時的就會重溫一下。

一位普通讀者的肺腑之言:如果可以,我希望從未讀過金庸!

只是現在再看《射鵰英雄傳》看到的不僅僅是兒女情長和快意恩仇,還有俠之大義,看《天龍八部》看到的不僅僅是喬峰的豪氣,更有終生難以逃脫的悲苦命運。

2.感謝金大俠讓我瞭解了江湖

什麼是江湖?這是很多讀過武俠小說或是看過武俠影視的朋友經常問的一個問題。

一位普通讀者的肺腑之言:如果可以,我希望從未讀過金庸!

江湖最早出自道家經典《莊子·大宗師》“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這句原本是東周官學崩裂,天子失勢,士隱不出,泛舟江湖,潛心於道的代名詞。

史記上說范蠡也是這樣講“乘扁舟浮於江湖。

那麼,江湖究竟是什麼?

曹操說:“江湖未靜,不可讓位。至於邑土,可得而辭。”

范仲淹說:“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古龍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徐克借任我行之口說:“只要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麼退出?”

一位普通讀者的肺腑之言:如果可以,我希望從未讀過金庸!

可金庸讓我瞭解到了,江湖是俠義精神所在的地方,江湖是無拘無束的天地,江湖是形形色色的世間萬象,是起起伏伏的人生百態。

江湖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也是蠅營狗苟狼狽為奸。

江湖是白馬載著李文秀,緩緩走入杏花煙雨的江南;是越女阿青懷一顆赤子之心,得遇猿公,習成一身絕世劍法的奇遇,

江湖是喬峰想做漢人,卻偏偏是契丹人,慕容復一心復國,卻偏偏竹籃打水一場空,虛竹一心想做和尚,卻偏偏做不成,求而不得的苦悶。

一位普通讀者的肺腑之言:如果可以,我希望從未讀過金庸!

一位普通讀者的肺腑之言:如果可以,我希望從未讀過金庸!

江湖是李莫愁情毒深入肺腑,郭襄用24年尋覓神鵰大俠,楊過苦等16年得見小龍女的痴心不改。

一位普通讀者的肺腑之言:如果可以,我希望從未讀過金庸!

一位普通讀者的肺腑之言:如果可以,我希望從未讀過金庸!

大塊吃肉,大碗喝酒,鮮衣怒馬,仗劍高歌,這是江湖;

跌落山崖,天降奇緣,偶遇高人,習得神功,這也是江湖。

還記得令狐沖的那句話:我要退出江湖,從此不問江湖之事。

任我行:你怎麼退,這個世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的確,不管在武俠中還是在現實中,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

3.感謝您讓我明白了俠和俠義

除了江湖,金庸的作品也讓我們看到了什麼是真正的俠和俠義。

什麼是俠?

一位普通讀者的肺腑之言:如果可以,我希望從未讀過金庸!

新華字典上說,俠指的是仗著自己的力量幫助被欺侮者的人或行為,中國自古有為民除害的俠客。

百度百科上說,俠指有能力的人不求回報地去幫助比自己弱小的人,這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社會追求。

中國最初的俠,很大一部分是那些被春秋末世拋向社會各個角落的無業遊民。無田可種,無職可奉,空有一腔孤勇和牢騷,常被稱作遊俠,也就是經歷了角色錯位的士階層。

另外,古代對於“俠”的理解也是大相徑庭。

韓非子認為“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司馬遷則不以為然,他說“救人於厄,振人不贍,仁者有乎”,並做《遊俠列傳》為俠客高唱讚歌,《遊俠列傳》的價值,不只是記述了朱家、劇孟、郭解等俠客的事蹟,連同《魏公子列傳》中的侯嬴、朱亥,也成為後世俠客的典範。

一位普通讀者的肺腑之言:如果可以,我希望從未讀過金庸!

不過,傳統的俠義精神往往是輕生命、重信諾、鋤強扶弱、懲惡揚善。

從本質上來說,這種俠義精神仍未脫離封建社會傳統思想的框架,俠士們判斷是非善惡的標準是傳統的封建道德,正義中透射出濃厚的忠君或報恩思想。

另外,在民國以前,俠是難以被定義的,它可以是一種人格、一些群體、一段傳奇也是一個壯舉。

金庸憑一己之力,不僅將武俠推到了文學的最高峰,還用十五部經典作品深刻詮釋了什麼是俠和俠義。

一位普通讀者的肺腑之言:如果可以,我希望從未讀過金庸!

既繼承和發展了《史記》、《水滸傳》所歌頌的俠義精神,賦予了俠士們張揚自由的個性,又不完全受那種忠君報國、除暴安良之類框框的限制,塑造出了一些不同類型的俠士形象。

俠之小者,也許就劫富濟個貧;而俠之大者,乃為國為民也。

俠之小者,可以是段譽、虛竹、柯鎮惡、丘處機之類,身上隱隱有凜然的正氣,不與邪魔外道為伍。

一位普通讀者的肺腑之言:如果可以,我希望從未讀過金庸!

可以是胡斐為了素不相識的鐘阿四一家,千里追殺惡人鳳天南,幾次陷入險境也全然不顧。

還可以是洪七公一生殺過二百三十一人,這二百三十一人個個都是惡徒,若非貪官汙吏、土豪惡霸,就是大奸巨惡、負義薄倖之輩。雖貪飲貪食,可是生平從來沒殺過一個好人。

一位普通讀者的肺腑之言:如果可以,我希望從未讀過金庸!

俠之大者的是張無忌放棄個人恩怨和仇恨,為了武林和平,毅然去拯救被趙敏圍困的六大門派的人。

一位普通讀者的肺腑之言:如果可以,我希望從未讀過金庸!

可以是郭靖號令武林群雄,率領大家守護著南宋襄陽城的前線邊境,用一生來徹底實現了為國為民的目標。

也是喬峰為了宋和西夏天下百姓的安危,甘願犧牲自己的獻身精神。

一位普通讀者的肺腑之言:如果可以,我希望從未讀過金庸!

《神鵰俠侶》第二十回,金庸借郭靖之口說出了俠之大者。“ 我輩練功學武,所為何事?行俠仗義、濟人困厄固然乃是本份,但這只是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稱我一聲郭大俠,實因敬我為國為民奮不顧身的助守襄陽。然我才力有限,不能為民解困,實在愧當大俠兩字。你聰明智慧過我十倍,將來成就定然遠勝於我,這是不消說的。只盼你心頭牢牢記著“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八個字,日後名揚天下,成為受萬民敬仰的真正大俠。”

4.感謝您給了我一個武俠夢

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一位普通讀者的肺腑之言:如果可以,我希望從未讀過金庸!

《飛狐外傳》、《雪山飛狐》、《連城訣》、《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白馬嘯西風》、《鹿鼎記》、《笑傲江湖》、《書劍恩仇錄》、《神鵰俠侶》、《俠客行》、《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鴛鴦刀》,還有一部沒有添加進去的《越女劍》。

幾十年的歲月裡,金庸15部經典作品,以及他所描繪出的武俠世界陪我度過無數的夜晚,讓我做了無數的武俠夢。

一位普通讀者的肺腑之言:如果可以,我希望從未讀過金庸!

如果可以,我希望自己從來沒讀過金庸,然後可以重新開始讀金庸,那樣我又可第一次沉醉在奇幻的武俠世界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