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我们成长的10句古诗词,你还能否倒背如流?


伴随我们成长的10句古诗词,你还能否倒背如流?

自从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播出之后,在社会上激起一股“古诗词热”,至今仍然不曾散去。

观众看到参赛选手们在舞台上出口成章,对答如流,不禁佩服得五体投地。

挑战者们在紧张的氛围中,飞速运转大脑激战“飞花令”,让观众也随之感觉自己的心跳放慢了一拍。

1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最璀璨的一页,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瑰宝

而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作为中华文明的复兴者的我们,孩童时代就曾被家长要求背诵“一堆一堆”的古诗词。

虽然,当时根本不懂得诗词写的是什么,但是读起来很上口,而且会背古诗就能得到大人的夸奖或奖励,于是乎背了很多很多...

伴随我们成长的10句古诗词,你还能否倒背如流?

《新部编诗词大会》片段

那么,今天看鉴君就来考考大家:

这10句曾经伴随我们成长的古诗词,

你是否依然能够倒背如流?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出自先秦的《关雎》。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出自唐代李白的《静夜思》。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淋漓尽致的描写出李白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草》。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伴随我们成长的10句古诗词,你还能否倒背如流?

《新部编诗词大会》片段

5.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出自唐代李绅的《悯农》。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出自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四海之内都有知心朋友,远在天边就好像近在眼前。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7.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七步诗》。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出自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9.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伴随我们成长的10句古诗词,你还能否倒背如流?

《新部编诗词大会》片段

10.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出自唐代孟郊的《游子吟》。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

2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总是有一些诗词能够让人怦然心动或豪情万丈,当这些诗词也渐渐成为孩子们语文课中必须背诵的任务:

小学必背古诗80首

中学必背古诗61首

高中必背古诗75首

背诗,似乎成了如今孩子们对于诗此最深的印象

伴随我们成长的10句古诗词,你还能否倒背如流?

虽说“熟读唐诗三百,不会作诗也会吟”,可是,仅仅是熟读和背诵,孩子将会错过多少美好?

不理解的记忆容易遗忘,机械背诗,不仅在默写时容易写错字,更会让自己错过那些温暖、凝练、触动人心的感情

各位家长朋友们,你们在家都是怎样陪孩子一起背诵古诗的呢?

底部留言,分享给大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