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三批指導性案例》權威解讀

推進公益訴訟檢察工作 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最高檢法律政策研究室負責人解讀《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三批指導性案例》

12月2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新聞發佈會,圍繞公益訴訟主題發佈第十三批指導性案例。最高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萬春對陝西省寶雞市環境保護局鳳翔分局不全面履職案、湖南省長沙縣城鄉規劃建設局等不依法履職案、曾雲侵害英烈名譽案等三件指導性案例進行詳細解讀。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三批指导性案例》权威解读

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萬春

三件案例的典型指導意義

2015年1月1日起,陝西長青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在甲醇項目試生產期滿後未停止生產,造成燃煤鍋爐大氣汙染物排放值持續超標。陝西省寶雞市環境保護局鳳翔分局雖有罰款等履職行為,但未依法全面履職到位,企業違法生產行為及顆粒物超標排放問題持續存在。鳳翔縣檢察院在發出《檢察建議書》未實現應有效果的情況下,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訴訟,法院判決鳳翔分局未依法全面履行環境監管職責的行為違法。

萬春向記者介紹,這起案例主要向社會闡明:行政機關在履行環境保護監管職責時,雖有履職行為,但未依法全面運用行政監管手段制止違法行為,檢察機關經訴前程序仍未實現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全面履職目的的,應當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訴訟。

萬春說,檢察機關通過這一案例的辦理,明確了行政機關不依法全面履職的具體涵義和判斷標準,為今後開展公益訴訟工作提供了參考和依據。

2013年6月,湖南省長沙市威尼斯城房產公司將原定開發房產項目的建設性質、規模、容積率等作出重大調整後,未重新報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即開工建設,行政部門雖有處罰行為但未能制止違法建設。長沙市檢察院經調查核實後依法發出檢察建議,並根據執法成本較小社會效益較大的原則提出了可行的解決方案,最終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職,房產公司違法建設行為被制止並受到處罰,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

萬春表示,該案例主要向社會闡明:檢察機關通過檢察建議實現了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職、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目的的,不需要再向法院提起訴訟。

2018年5月14日,曾雲在微信群公開發表言論,侮辱謝勇烈士名譽,造成了較為惡劣的社會影響。江蘇省淮安市檢察院經訴前程序徵求謝勇烈士近親屬意見後,對曾雲行為提起民事公益訴訟,依法追究了曾雲侵權責任。

“該案例是首例檢察機關英烈保護民事公益訴訟案例,為檢察機關開展類似工作提供了實踐依據。”萬春指出,該案例主要向社會闡明:對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人,英雄烈士近親屬不提起民事訴訟的,檢察機關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要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取得三個方面效果

萬春表示,這三件公益訴訟指導性案例都是近年來檢察機關辦理的比較新穎、具有典型性、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案例,具體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

一是有效糾正了違法行為。陝西鳳翔案中,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促使行政機關最大限度地採取法律賦予的監管執法手段督促企業整改,使持續存在的汙染問題得到解決。湖南長沙案,檢察機關提出檢察建議後積極開展有效工作,督促行政部門落實檢察建議要求對房產企業違法行為依法處罰,糾正了房地產公司違法建設行為。

二是促進了行政機關依法履職。陝西鳳翔案開庭審理後,陝西省各環保相關部門開展了自查,對行政機關相關監管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在當前檢察機關辦理的行政公益訴訟案件中,大多數行政機關對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工作都是理解、支持、配合的。可以說,通過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檢察機關與行政機關加強溝通協調,實現了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共同目的。”萬春強調。

三是獲得了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江蘇淮安案,謝勇烈士年僅21歲,在滅火救援中為保護戰友壯烈犧牲,淮安數千市民揮淚送別烈士。曾雲的不當言論嚴重褻瀆公眾情感。檢察機關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訴訟,有效撫慰了謝勇烈士親人、戰友情感,平復了公眾情緒,向全社會傳遞了尊敬英烈、崇尚英雄的強烈信號。

“檢察機關的公益訴訟工作,對推動全社會形成捍衛英雄榮光的良好風尚,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了積極作用。”萬春說。

集中體現三個特點

萬春指出,第十三批指導性案例有三個特點:一是緊密圍繞中心工作體現檢察擔當,集中反映檢察工作新理念,三是凸顯檢察工作特色和檢察職能發揮。

萬春介紹,陝西省寶雞市環境保護局鳳翔分局不全面履職案、湖南省長沙縣城鄉規劃建設局等不依法履職案凸顯檢察機關發揮公益訴訟職能服務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這一主題,分別從大氣汙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角度生動展現了檢察機關運用法治力量規範、保障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責任擔當。曾雲侵害英烈名譽案,明確宣示了英雄烈士名譽不容侵犯,有力彰顯了檢察機關維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特殊使命。

萬春說,三個案例體現了檢察工作新理念。陝西鳳翔案,檢察機關樹立正確的辦案監督理念,通過依法提起訴訟,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全面履職,確保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得到保護。湖南長沙案,檢察機關著眼於切實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目標,在依法提出檢察建議後,又與行政機關、政府部門加強聯繫溝通,從實際情況出發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整改方案,體現了檢察機關在履行法律監督職責中“雙贏多贏共贏”的工作理念。

“新形勢下,最高檢指導性案例體例作出重大調整,檢察工作特色更加鮮明,反映檢察職能作用更加充分。”萬春說,

陝西鳳翔案集中展示了檢察機關依據法律規定督促鳳翔分局全面履職的工作過程;湖南長沙案重點說明,檢察機關發出檢察建議後,不是一發了之,而是持續跟進,並與行政部門以及地方政府進行反覆協調溝通,促進相關建議落實;曾雲侵權案說明在維護英雄烈士名譽等權利中檢察機關的法律地位。

“這些工作,清晰立體呈現出檢察機關在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益中的特色作用和重要職能。”萬春表示。

呼籲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支持

“當前,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快速發展,成為檢察機關履行法律監督職責新領域。”萬春表示,最高檢發佈公益訴訟主題指導性案例,就是要大力推動各級檢察機關不斷加大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力度,貢獻更多優質檢察產品和法治產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

萬春指出,公益保護是系統工程,需要各類國家治理主體和社會主體共同參與。

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工作,需要各級黨委人大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發佈公益訴訟指導性案例,旨在呼籲社會各界進一步重視支持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推進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適應社會治理需要。

“指導性案例具有針對性強、靈活及時等特點,在指導規範檢察工作中具有獨特作用。”萬春坦言,當前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法律疑難問題,第十三批指導性案例回應了實踐中如何判斷行政機關依法全面履職、如何根據行政成本較小社會效益較大原則提出檢察建議、英烈保護民事公益訴訟如何履行訴前程序等疑難問題,對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業務工作提供了重要參照。

“指導性案例是生動的法治教材,也是最好的普法素材。”萬春表示,最高檢發佈公益訴訟指導性案例,還可以落實檢察環節“誰司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傳遞檢察好聲音,講述檢察好故事,讓人民群眾通過案例更好了解、支持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形成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強大合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