莜麵窩窩蘸家豬肉做的臊子

前幾天回老家神池XX村,老媽給做的莜麵窩窩,用家豬做的臊子,吃著太香了。

莜麵窩窩蘸家豬肉做的臊子

老媽做的莜麵窩窩

莜麵窩窩蘸家豬肉做的臊子

家豬肉

莜麵栲栳栳,在內蒙古地區也叫莜麵窩窩,是山西北部高寒地區民間的家常美食,作為雜糧小吃在飯店酒樓大受歡迎。其製法、名稱來歷,要追溯到1400年前的隋末唐初。民間相傳,唐國公李淵被貶太原留守,攜家眷途經靈空山古剎盤谷寺,老方丈特製了這種莜麵食品以款待。李淵問:“手端何物?”老方丈答:“栲栳栳”。栲是植物的泛稱,栲栳指用竹篾或柳條編成的盛物器具(《辭海》)。唐寅有詩云:“琵琶寫語番成怨,栲栳量金買斷春。”看來當時方丈是以手端的小籠屜作答了。後來李淵當了皇帝,便派老方丈到五臺山當住持。老方丈帶領眾僧赴任,路過靜樂縣,看莜麥初收,便把莜麵栲栳栳製法傳給當地。再後來這種民間麵食傳遍了晉、陝、蒙、冀、魯等地,成為北方山區人民的家常美食。民間還有一種說法,相傳李世民父子在太原起兵,用的就是這種麵食犒勞三軍,一舉建立大唐王朝,栲栳是由犒勞一詞流變而來。

莜麵窩窩蘸家豬肉做的臊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