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變:10個月後再看貝殼找房

裂變:10個月後再看貝殼找房

相信,多年之後,當有互聯網年鑑作者梳理2018年行業大事件的時候,貝殼找房在2018年春天的成立,一定會成為一個里程碑事件。

4月份貝殼找房橫空出世的時候,其高管表示,貝殼找房在未來的目標是:連接10萬家門店,100個品牌和100萬經紀人,把流量做到比鏈家網多十倍。

僅僅過了半年,有數據顯示,貝殼找房已經提前完成了2018年的目標——截止2018年11月,貝殼已經進駐全國95個城市和地區,連接1.7萬家門店和16.8萬新型經紀人,入駐平臺的新經紀品牌近90個,“樓盤字典”記錄在庫的真房源數量超過1.7億套。

並且,這一成績在12月份還在繼續擴大。

裂變:10個月後再看貝殼找房

12月10日,“品質·共贏2018貝殼真房源吉林省區發佈會”在長春舉行,貝殼找房聯合多個品牌商家、媒體代表共同宣佈 “貝殼較真團”在美麗春城落地;

12月11日,以“品質·共融”為主題的長三角城市群房產高峰論壇在南京舉辦。來自安徽、江蘇兩省13個新經紀品牌聯合宣言,保障提升消費者交易服務體驗,“讓交易不再難”,這意味著貝殼找房在長三角地區進行平臺化賦能的全面啟動。

可以說,貝殼找房在2018年的寒冬取得了格外紅火的成績。其實,貝殼找房如此勢如破竹並不令行業意外,因為作為中國存量房市場上最大玩家的鏈家,是把自身17年發展的所積累的數據積累、科技積累、市場積累與管理能力全力傾注的結果。

中國房地產市場自1998年來開放,一直以來,房地產中介行業的本質,都是圍繞著房源與客源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來搭建商業模式,即購房者不知房源信息,業主不知購房者信息,房產經紀人利用雙方的信息不對稱來撮合生意。

然而,這種模式在持續了20年之後,已經出現了很多弊端。比如,在撮合過程中,房產經紀人經常給業主和購房者留下“兩頭騙”的印象。關鍵的是,舊有模式給業主、經紀人和購房者都帶來了很大的“事倍功半”的風險——購房者不停看房,業主不停接待看房,一個交易達成已經是筋疲力盡。房產經紀則往往是一人串到底,不管過程中付出多少汗水,只要最後簽單的不是自己,那就等於是白忙活。

在北京做過電話客服與軟件銷售的鏈家董事長左暉,早在十年之前就意識到了這種生意會做越做越窄,準確地說,是會在互聯網時代迎來嚴重挑戰,後來2014年圍繞搜房網進軍線下的爭論,證實了左暉的這種遠見。

實際上,從互聯網最先改造傳媒行業開始,由輕資產行業到重資產行業的序列,中國各行各業都被以美國所難以企及的速度,被互聯網所重構、升級。作為重資產行業代表的二手車行業,是最近幾年這場“改造連續劇”的焦點。

裂變:10個月後再看貝殼找房

2018年,比汽車行業更重的房地產行業的互聯網改造終於拉開了帷幕,一號主角就是貝殼找房。而這同時意味著,“互聯網改造傳統行業”如火如荼了好多年,人們日常生活最重要的“衣食住行”相關產業中的最後一個——住,也即將被改造。

作為新物種,貝殼找房帶來的商業模式改變不可謂不大。簡單概括,就是在貝殼平臺化之上,用“真房源+ACN”賦能全行業。

這涉及到兩個層面的顛覆性改變。

第一個顛覆改變,是由眾多房產經紀公司中的一員,蛻變成為賦能型平臺,由“僱傭兵”轉型成“軍火商”。 包括鏈家自己,會和其他房產經紀一樣,只是貝殼平臺上的品牌之一。

顯然,並非所有的房產經紀公司都有能力這麼做。鏈家能夠下決心做並且取得初步成功,首先是因為鏈家在大數據與高科技方面,已經有多年的積澱,核心就是支撐真房源落地的 “樓盤字典“。

裂變:10個月後再看貝殼找房

早在2014年6月,鏈家網就成立了數據中心。而在2015年,肇始於2009年的基於鏈家網O2O模型的“樓盤字典”都已經迭代到了V2.0版本。

時至近日,貝殼“樓盤字典”建立了全國286個城市的1.7億萬套房源數據,覆蓋40萬小區。而這些數據早期都是鏈家經紀人用“人肉模式”,在實地勘察後一個一個核對過的。

顯然,2018年開始效仿貝殼找房做平臺的友商,數據積累比鏈家要晚很多;而互聯網行業的高科技新貴,則沒有動員數十萬經紀人進行“人肉勘查”的可能性。由中國存量房市場最大玩家裂變而來的貝殼找房,可謂是護城河高啟。

所以,對於房地產中介這個行業來說,貝殼找房就是降維而來,試圖衝破由大量信息孤島所帶來的囚徒困境。而貝殼找房的誕生也就意味著,鏈家拆掉了自己的圍牆,希望房產經紀公司之間,經紀人之間,中介與用戶之間,彼此都不再信息不對稱。

裂變:10個月後再看貝殼找房

破除信息不對稱之後怎麼賺錢?這是眾多質疑者共同的疑問。

貝殼找房與鏈家的答案是:靠產業鏈協作,靠輸出組織能力。貝殼找房不但讓貝自己賦能的前友商(比如德佑的加盟房產經紀公司、新經紀品牌等)可以輕裝上陣,還可以輸出管理方法論讓房產經紀人彼此協作,共同獲取價值。

要知道,鏈家積累了17年,基本上是中國房產經紀領域名副其實的黃埔軍校。很多東西開放出來一點點,比如經紀人標準考試“搏學大考”,比如線上化管理系統,就夠很多同行消化的。而ACN合作網絡,是鏈家多年實踐出來的撒手鐧。

房產交易是個複雜交易過程,週期長、環節多、變數大,專業的經紀人除了提供房源,還能在貸款、交易、過戶等環節提供專業建議,但這樣的全能型經紀人並不多。而ACN合作網絡是一個根據房產交易任務流程,進行分工拆解與協同合作的機制。比如根據房源、客源、維護、帶看、金融貸款、產權過戶等環節的不同貢獻,不同的經紀人可以選擇自己擅長的部分來參與,最終成單後獲得自己參與部分的分成——這是100多年前福特T型生產線時代奠定的複雜流程準則,而經紀人收入不全部依賴於最後一環的成交,惡意搶單、飛單、捂單等現象也得到遏制——這就是左暉擅長的邏輯,也是高等級策略的價值,它們擅長從機制上解決問題,而不是更嚴格管控,更大額處罰等等。

ACN策略的另一個積極意義是,鏈家不同門店、不同片區的經紀人之間,協同合作多了,給買房租房客戶看到其他品牌經紀人之間總是惡意搶人搶房的形象不一樣,逐漸把鏈家經紀人的形象凸顯。當這種差距越來越大,就逐漸讓鏈家這個品牌在一次次大潮中成長為“國民鏈家”。

而如今,貝殼把這個ACN合作網絡也開放了,所有與貝殼合作的品牌,都能共享鏈家的房源,能直接給客戶推薦銷售鏈家的房源——要知道房源在這個行業某種程度堪稱命脈——小品牌哪能經得起這種誘惑?

武漢德佑的海上五月花店經紀人鄭豔就體會過這種驚喜,在接入ACN系統第一天,她就通過推薦鏈家的房源接到客戶的邀約,第二天,去看房,第三天就成交了,這種跨品牌的售賣、超快速的成交,以前在這個行業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真房源和ACN合作網絡是貝殼誕生的基因,也是支撐起快速成長為大型平臺的基礎。在此基礎上,貝殼的信用評價體系、品質管理體系、運營規範體系、商機分配體系等,都是在脫胎於鏈家此前的單個品牌中行之有效的規則,不僅是賦能和管理平臺各品牌的規則,也是貝殼區別於純流量平臺的核心優勢。

重要的還有管理能力與組織文化的輸出。

長年以來,鏈家與其他房地產中介公司不大一樣的管理風格,是很少聘用經驗豐富的從業者,而是大量招聘本科生從頭開始培養,鏈家為此還設置了鏈家大學。

常年這樣堅持後的收穫,就是鏈家搭建了一套體系化可對外輸出的組織文化,在貝殼找房與德佑以加盟模式重啟之後,這種常年的積澱開始作為平臺撒手鐧開始對外輸出。

這一點,鏈家倒是和阿里巴巴有些相似。

第二個顛覆改變,是用高科技提升業主與購房者所得到服務體驗。

上面已經說過,頻繁看房與成交率低,是房產經紀行業一直以來的痼疾,這個問題靠“人肉模式”無法解決。而鏈家用大數據與科技去把這個問題解決了。

在海量信息的“樓盤字典”的大數據基礎之上,貝殼找房的如視事業部,承擔起了VR科技看房的研發職能,目前,如視事業部讓貝殼找房成為了國內唯一一個,可以量產看房VR設備的房產經紀公司。

正是在上述的兩個顛覆性改變的基礎之上,貝殼找房才取得了下半年如火如荼的成績。

其實,長春是貝殼找房在北京之外的第一批試點城市之一。第一批試點城市,還包括長春、鄭州、成都與徐州,基本涵蓋了中國的東北、華北、華中、華東與西南部地區。

裂變:10個月後再看貝殼找房

(貝殼找房品質運營副總裁 葛靜)

而12月10的發佈會,其實是貝殼找房的“服務升級”: 由貝殼找房品質運營副總裁(這個職位的設定本身就很說明問題) 葛靜,宣佈“較真團+極速賠”服務上線,即承諾只要在貝殼房源裡發現一處不符合四項標準的房源,假一賠百元不設上限,賠款在48小時內到賬。

顯然,若沒有賦能型平臺的定位以及高科技的支撐,貝殼找房不可能將房產經紀的服務優化到如此地步。

也正是因為有了有了如此的底氣,左暉才說:

“貝殼找房想做這個行業基礎平臺,並且收費是CPS(按照銷售量計算廣告費的方法),不是CPA(按照行為計算廣告費)。我們是服務平臺,不是流量平臺。貝殼也不是全開放的主體,不是有房子就可以往那放,我們希望做白中介。”

鏈家在2011年決定做真房源;2014年發起全國擴張;2018年決定要平臺化發展,每一個戰略都是指向同一個目標:降低行業中的信息不對稱。左暉說,貝殼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準備——貝殼沒做成,鏈家也沒了。但是,

“一個組織的核心在於能否創造新的價值,如果可以,總有人會需要你。”

裂變:10個月後再看貝殼找房

(鏈家創始人兼董事長左暉)

別人是營銷噱頭,左暉卻玩真的。這一開始讓友商很緊張,非常緊張。貝殼找房是大膽的破局者,2018年。以貝殼找房為核心,鏈家實現了自身的裂變——大鏈家體系目前包括4個業務板塊,一是交易板塊。包括自營模式鏈家網,加盟模式德佑,平臺模式貝殼;二是租賃板塊,即自如;三是金融板塊;四是資產投資板塊。4個板塊中,鏈家把貝殼放在突出地位,意味著鏈家認為行業中流行的叢林法則即將改變。

在這個新叢林中,貝殼希望跟天貓一樣,做好流量引導,搭建好基礎設置,配置好營銷工具,構建好信用體系,並設置了直達用戶痛點的高品質服務標準——在良莠不齊的房產經紀行業,這些都是超高配,早上船的玩家因此得到的改變最大。

這種改變的一個案例是:今年3月,長春本地房產經紀公司銘家,與貝殼找房簽訂合作協議,入駐貝殼找房平臺。今年5月,短短2個月時間,銘家門店從102家拓至170家,從一家位於長春的本土企業變成了全國品牌。銘家在貝殼賦能支持下孵化出的新品牌優銘家,成立幾個月多久就在優銘家已經進入天津、青島、大連等10多個城市,加盟門店400餘家。

10個月之後的2018年寒冬,貝殼找房把同行競爭轉變成為行業競賽的案例,仍在快速疊加之中。在這個互聯網行業的寒冬裡,貝殼找房與裂變之後的鏈家放了“一把火”,整個房地產行業為之震動。

這場關於最重產業的互聯網改造,是否能夠成功,將在兩年內見分曉。

也許,只有2018年過去之後,行業才能理解左暉所說的:鏈家與同行早已不在一個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