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之外,烏魚子裡的愛與哀愁

美味之外,乌鱼子里的爱与哀愁

如果排出我最喜歡的幾部電影,那麼《海角七號》絕對位列前三。

美味之外,乌鱼子里的爱与哀愁

電影裡讓人印象深刻的片段很多,比如七十年前,日本老師寫給友子的那幾封情書的唸白,配著中孝介空靈的嗓音,字裡行間全是難以言表的愛與哀愁。

我記得其中一封裡有這樣一段:

遇見了要往臺灣避冬的烏魚群

我把對你的相思寄放在其中的一隻

希望你的漁人父親可以捕獲

友子,儘管他的氣味辛酸

你也一定要嘗一口

你會明白…

我不是拋棄你,我是捨不得你

烏魚當然不是黑魚,它別名鯔魚,洄游於臺灣和日本之間。所以,這段信裡說的烏魚,帶著即將回國的日本老師美麗的企盼和隱喻。

實際上,臺灣和日本之間複雜的感情,在烏魚身上有著集中體現。烏魚大量生活在日本海,但越冬時則會遊往更溫暖的臺灣——而烏魚身上最精貴的烏魚子,也正是在越冬時期,由臺灣出產。

偏偏,這又是種讓日本、乃至整個東亞地區都欲罷不能的食物。

臺灣人稱它烏金、泰國人稱它玉食、日本人則稱它唐墨。事實上,上好的烏魚子也確實兼有黃金的光亮、美玉的潤澤和墨塊的深邃。還未入嘴,顏值上就比普通魚子顆粒鬆散的樣子先勝了三分。

美味之外,乌鱼子里的爱与哀愁

我曾在臺北西門的一家夜市小店裡,見過玻璃櫥窗裡掛著的手掌大小、棕褐色、半透明的燻烏魚子。店家熱情推薦說,這是店裡的招牌好物,雖然當時已經塞了一肚子大腸包小腸、棺材板、蚵仔煎,但尤物當前,不嘗不可。

侍者端上一個大圓瓷盤,烏魚子被片成幾乎透明的薄片,碼得整整齊齊,蘸著碎大蒜粒吃,有一種燻牛肉的口感。區別在於,牛肉是韌而富於纖維的,但烏魚子片卻很香濡,說入口即化誇張了,但確實兼有瘦肉的紮實和肥肉的潤澤,好吃兩個字,就對了。

美味之外,乌鱼子里的爱与哀愁

有心的店家還用烤完剩下的碎魚子,為我炒了一盤炒飯。那腥香的滋味,有點近似於海膽炒飯。

後來,我還在屏東的漁民家中,見過烏魚子的製作:新鮮烏魚捕撈後,存滿了魚子的卵巢被整個取出來,用新鮮曬出的海鹽醃漬後曬乾。漬的時間長短,曬的光熱程度,與天氣都有直接關係,只有最有經驗的師傅才能熟練掌控,也關係到烏魚子的品級價格。最後,用當地才有的大青石板把烏魚子壓得扁平堅硬,這技術對烏魚子的外觀、滋味、耐久,都有莫大影響,也是它區別於其他魚子產品最大的區別。

美味之外,乌鱼子里的爱与哀愁

美食家唐魯孫晚年生活在臺灣,他最念念不忘的東西,就是烏魚子。他撰文說:“冬季新烏魚子上市的時候,用烤烏魚子來下酒,你們就知道它的清逸浥潤,是下酒的妙品啦。”

清逸浥潤,這個顯然是唐先生的自造詞,特別是“浥”這個字,我查了很久詞典,只有唐詩裡的“渭城朝雨浥輕塵”用過,形容街上塵土被細雨潤得將溼未溼的樣子。事實上,烏魚子的迷人之處,也在於它介於乾和溼、濃和淡、瘦和肥之間的微妙口感。而明火來烤,尤其能彰顯它的美味。

美味之外,乌鱼子里的爱与哀愁

烤烏魚子需要相當技巧的,切得厚薄是很重要的條件。太薄嚼起來不夠味兒,太厚外面焦枯裡面還沒烤透,粘牙滯膩,濡而不爽,吃起來就減色了。最好的方法,是用清潔棉花沾清酒或紹興黃酒一類醇和的淡酒,把烏魚子拂拭乾淨,忌用高粱大麴一類烈酒,恐怕酒味滲透,削減了魚子的鮮味。

美味之外,乌鱼子里的爱与哀愁

切片之後,用炭火烘烤,切忌用平底鍋或者電烤爐,唯有明火才能帶出烏魚子的焦香。最近流行法餐中常用的噴槍來料理食物,我認為,用它來烤烏魚子也不錯。

美味之外,乌鱼子里的爱与哀愁

成品的烤烏魚子,按慣例,要配著切薄片的白蘿蔔和切段的青蒜苗,一起入口嚼之。再喝一口臺灣特產的菠蘿啤酒,才是正宗吃法。但近幾年,臺灣夜市流行用脆蘋果片來配烤烏魚子,一片要價三五十臺幣,雖然在平價的臺灣小吃裡算是極其貴的東西了,但偶爾嚐嚐,酸甜鮮香的味道還是很值。

蔡瀾的“死前必吃清單”裡也有烏魚子,他說:“烏魚子則要選希臘島上的,用蠟封住,最為美味,把日本、臺灣、土耳其的,都比了下去。”我沒有吃過希臘島的烏魚子,有機會必須嚐嚐。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讀萬卷書,吃萬里路

Guess you lik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