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是普通人的共性,我們生來就是孤獨

《梵高先生》算是李志的代表作之一,發行於2005年12月1日,這首以木吉他的彈奏為主線,一些曲目中貫穿了鋼琴手薩克斯樂器等,搭配上李志這寧靜而具有穿透力的嗓音,沒有以往的那份悲傷,多了一種讓人平和安詳感。

平庸是普通人的共性,我們生來就是孤獨

2009年的最後一天,在義務的一個小酒吧裡,微醺過後的李志,一邊站在臺上很隨意的跟舞臺下的觀眾調侃著,一邊調整身上的木吉他,咳嗽了幾聲,很認真的跟舞臺下的觀眾說:“不要合唱,我一個人唱。”停頓了一會又說了一句“你們不要唱”當木吉他傳來了熟悉的前奏時,小酒吧裡的歡呼聲幾乎把整個酒吧給掩蓋住了,然而李志彈了許久的前奏,卻半天沒有開口,等到李志開口唱“誰的父親.…”的時候,唱了一半,舞臺下的觀眾也開始跟著合唱了,李志很大聲的吼了一句“不要合唱”。觀眾卻毫不在意的在嬉皮笑臉著,等到話筒裡傳出了第二句“請你告訴我如何悲傷”的時候,觀眾們看到一個紅著眼眶,在舞臺上抱著他的木吉他搖搖晃晃的李志,這個時候終於沒有人合唱了,在那之後,李志說過不再唱這首歌了。

平庸是普通人的共性,我們生來就是孤獨

那年李志製作專輯揹債30萬,70天連續做了38場巡演才還了債,當晚演出結束時也同時解散了樂隊。現在只要在人群中有人提起李志,其餘的人都會隨聲附和李志的成功,可沒幾個人知道曾經的李志在義務的小酒吧裡紅著眼眶,嘶啞著聲音用力賣唱著《梵高先生》的時候心裡有多孤獨和悲傷。

李志擁有民間世俗幽默和藝術情懷,他唱歌沒有其他人那麼好,但歌詞有一種80年代詩歌、90年代搖滾的感覺。他有一些市井理想,但又不願意與世俗同流合汙,他可以毫不隱晦的揭露世界的虛偽,也可以直截了當的講述擾人的喜愛。他曾經在採訪中講過“其實我不希望大家來喜歡我的音樂,我的音樂才能有限,但我希望大家能喜歡我的價值觀。”

平庸是普通人的共性,我們生來就是孤獨

李志的歌唱出了城市裡所有的孤獨,很少吶喊,最多戲謔,像是在自言自語,唱了很多城市,也唱了很多條街道。居廟堂之高的人可能不會愛李志,處江湖之遠的人也不會愛李志,只有浮沉在路上的人們才知道,那是唱給無數個自己的歌。

喜歡李志,卻說不清楚對李志的喜歡。究竟是喜歡他的正經和認真的表現,還是李志真誠與才華。我認為我們應該是喜歡他熱愛音樂,我們也愛音樂。李志三觀正,始終堅持著自己的原則,我們也不差,做著自己認為對的事情,而我們不敢。所有他做到的這些都是我們想做而不敢做亦或是做不到的事情,拋開他的水準跟保持的很好的作品不談,這就是我們喜歡李志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