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無法複製的背後,暗藏怎樣的玄機?

說起“特色小鎮”,很多人都會想到歐美,而高科技特色小鎮作為歐美工業化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硅谷”算其中一張王牌。

在這個4800平方千米、人口容量僅為300萬的城市中,人均年平均收入卻高達80萬人民幣,位居全球第一水平。毫不誇張的說——硅谷支撐了21世紀美國前十年的繁榮昌盛。

硅谷無法複製的背後,暗藏怎樣的玄機?

斯坦福

硅谷的起源

當時斯坦福佔地8000多英畝,但真正使用的土地不到十分之一,因為根據斯坦福夫婦的遺囑,大學土地不能出售買賣

二戰後斯坦福大學遭遇財政困難,特爾曼教授不得不將斯坦福其中一部分土地進行租賃,辦起了斯坦福工業園,惠普公司成為進駐工業園的第一批公司。

到了計算機時代,由於這些公司大多從事和半導體有關的技術,從此這裡便被稱為硅谷

幾十年來,惠普依靠斯坦福大學獲得無數優秀畢業生,同時在財政上給予斯坦福極大的支持。

惠普公司從這裡起步,生意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很多公司陸續進駐斯坦福工業園。

同時斯坦福大學利用自身擴散效應,把新理論、新技術、技術人才、商業模式等導入到產業領域中,形成了自身獨特的品牌效應。

斯坦福一躍成為世界頂尖名校,惠普則成為硅谷神話的典型代表

硅谷無法複製的背後,暗藏怎樣的玄機?

硅谷

三大利器,成就硅谷輝煌傳奇

從硅谷整個發展歷程來看,想要獲得特色小鎮的成功,必須牢牢把握以下幾點。

首先需明確發展產業方向。硅谷自創第一個半導體產業後,風險投資業也相繼興起在硅谷,這是硅谷的獨創,而後衍生出計算機產業、清潔能源以及各種高新技術產業。

其次需具備高新產業人才集聚基礎。硅谷憑藉世界知名院校為依託,提供其科研和人才的基礎,同時研究型大學和本地企業強強聯手,對技術人員進行教育和培訓,讓他們成為硅谷持續發展的核心源動力。

最後緊跟國家政策扶持走向。當地政府對創新型技術的支持及金融資助,以及二戰、冷戰時期美國財政對軍工產業的扶持,也為硅谷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硅谷無法複製的背後,暗藏怎樣的玄機?

印度

眾多國家東施效顰,複製硅谷談何容易

如此成功的特色小鎮模式吸引大批國家效仿。印度曾經為了響應莫迪提出的印度製造計劃,一次性發展了564個經濟特區。然而事與願違,印度並沒有抓住硅谷模式的重點,只是複製了一模一樣的“外殼”,最終結果可想而知了。

此外,日本當年鬧的沸沸揚揚,大肆宣稱建設未來高科技城市,比如筑波等,可如今對世界毫無影響力,逐漸被人遺忘。

硅谷成功的背後,究其原因是由於它市場化的運作機制及自身的創新演變能力,同時良好的產業生產、配套建設為穩定發展提供了保障,經過數十年的沉積才取得如今的成就與輝煌。對於科技綜合體產業,所有的因素缺一不可,這也是多年來硅谷無法輕易複製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