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20年後中國的農業會火?

中國農業發展歷程可追溯到幾千年之前,因中國特有的土地風貌及13億大國人口特性,農業區別於其他城市發展可借鑑的因素,需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以及中國特色的道路。

而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城市空間的佈局調整,中國的農業在未來必將成為促進人口就業、拉動鄉村經濟高漲的紅利產業。

為什麼說20年後中國的農業會火?

城鎮化加速農業空間佈局


中國國土面積排名世界第三,但整體分配的耕地面積只佔國土面積的12%左右。人均耕地少、農業機械化水平低、產出效益低下等一系列問題成為制約發展農業的一道道門檻。

而農業作為我國產業之本,政府不惜採取鉅額財政補貼,但由於中國的農民人口巨大,鉅額補貼造成國內農產品的高昂售價隱患,民眾叫苦不迭。補貼之計實則治標不治本,農民長期入不敷出。為了提高農村勞動力使用配置,政府開始鼓勵農民工進城,鼓勵買房置業定居,急加速農民工市民化,城鎮化改革方針出臺。


為什麼說20年後中國的農業會火?


人口遷徙帶動中國的城鎮化提高,中國城市人口漸漸超過農村人口,這是幾千年來未曾有過的現象。此時關於“農村人口進城,土地荒蕪資源嚴重浪費”等擔憂不絕於耳。

但這恰恰是農業改革的第一步,人口遷移有利於加速農村土地流轉,農民手中的宅基地及農業用地大量規模集中性收購,用於未來推動規模化、集約化的新型農業發展,避免農村用地荒蕪,資源閒置。


政府成最大農場主


中化收購先正達以及CCTV2最近幾個月連續推出的對新型農業企業的系列報道可以說是中國農業即將面臨重大改革的訊號。國有企業斥巨資引進新型農業科技企業,表明未來的農場主將會由大型農業企業、科技農業央企、央行三方為實際操縱者。


為什麼說20年後中國的農業會火?


現階段中國同樣面臨著新技術在農業方面的貢獻還不夠突出,社會資金投入農業不夠充分,固有經濟結構制約農業發展等問題投入大量資金和科研人力,促進農業上下游改革,未來發展成為像澳大利亞一樣靠農業創業的國家是中國農業發展的最終目標,

農業的第三次技術革命迫在眉睫。


智慧農業穩步推進

現在的務農工作已經完全不是我們腦海中“腳踩黃土地,背朝豔陽天”的刻板印象。隨著科技化、智慧農業的普及,現在的農民不再是坐看天收,而是有詳細的系統協助其控制預算,由此實時知曉勞動收入與利潤空間。

為什麼說20年後中國的農業會火?

智慧農業的開展為我國的農民帶來了更多的收入,也為我國科技生產提供了更多的核心競爭力。中鄴認為信息技術與農業的結合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包括互聯網經濟、自動化控制在內,信息技術與農業的整合將長期處於試驗——錯誤——改進——再錯誤的循環改革之中。

但目前中國農業的發展正朝著一個有整體規劃且有序的穩步發展當中,當土地政策逐步完善和科研技術有重大突破,便是農業穩步上升、變革的時刻,而中鄴相信,這一天或許還不需要等到20年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