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很多教學業績優秀的老師,對學生都很嚴,多少還會有懲罰,你怎麼看教學中的罰?

明明有你45171871


誰那麼笨,現在還罰學生啊。我就知道有一些重點中學的老師,他們會因為學生默寫不過關或者測試不合格,罰他們抄書。有些甚至抄到80多行,100多行。其實像我們普通中學這樣子還是有罰學生的,問題是現在罰了之後,我們能檢查都懶得去檢查了。不是說我們不負責任,也不是說不關心,罰了之後有沒有效果,而是你關心也沒有用。你現在歇斯底里的法學生,他們在一兩個星期之內平均分高了三五分吧。問題是他們回去兩天之後,就把你所教的東西又全部忘掉了。這樣無休止的惡性循環是沒什麼用的。乾脆跟學生打好關係,嚴格是要嚴格,問題是你要知道你無論怎麼罰他們,他們到頭來成績還是那樣子。

所以我上課的時候,有些時候說一點笑話,有些時候突然間會發起了火,因為學生不聽話呢,老是嬉皮笑臉的話,他們就不把你放在眼裡,但是你要讓他們知道,你是難以捉摸的。但是他們又知道我這個人是,從來也不會記仇的。罰了人批評的人之後下一節課來到,只要他們改過自身的話,我基本上都把之前的事情全部忘掉了。我還把每週輔導課的時間空出來,讓他們去看電影呢。給他們看一些,我認為是曾經的世界最有名的一些電影。


教你孩子學英語


嚴師出高徒。我信奉這句話,也做過懲罰的事。



我是在鄉村小學代課的教師,所帶班級裡的孩子,有多半來自於本村,和孩子的父母家人基本上熟悉,日常也有人情往來。有的臉熟,見面打個招呼,有的存在幾輩的“老親”關係……親朋、鄰居、好友、家室宗親,這些關係,拉進了人心距離,也帶來了教學管理工作上的優勢。他們的孩子進了我班,有些人就開始逐漸帶著孩子給我打招呼了,當著孩子的面說,孩子交給你,不聽話儘管打。家長話雖這麼說,我也是順口答曰。孩子在旁邊聽的一愣一愣的。



教育法明確規定不能體罰孩子。老師儘量不腳踏政策紅線。事實上,有些孩子的確調皮到老師頭疼,不得不懲戒,威懾一下,督促改正。

教育懲戒,真正做起來還是要講技巧的——

1、明確懲罰具備的前提條件。規章制度先說在前面,好話說在前面,讓孩子對規矩在思想上有個清醒的認識,自我的約束。在每次佈置作業、打掃衛生等任務,或者安排班級事務之前,我先對孩子明確強調,安要求完成任務,完不成就要處罰,以此警示。

2、注意懲罰的手段和尺度。比如作業問題。我弄清楚了作業沒完成的原因,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孩子在錯誤面前的態度、違規的情節、性格特點,綜合考慮實施懲戒。首次犯錯,且平時努力,給予批評警告、補寫或者加罰一倍;兩次以上,視情節和表現,分別罰站、罰蹲起之後,補寫作業並告知家長。

3、明確懲罰的目標對象。比如課堂紀律問題。孩子多次違規違規,就有必要懲戒。幾個孩子在課堂調皮、通常同罰,也要重點罰?重點罰誰才能有威懾、警誡全班的作用?

——最調皮的孩子。領頭調皮的那個孩子,大多有帶動性,更容易製造班級秩序的混亂,是處罰的首選對象。

——對我信賴和支持的家長的孩子。有一次,罰了堂兄弟的孩子到教室後面站。之前,堂兄弟說:“孩子是自家的孩子,你就是不當老師,對他也有資格管,犯錯了,揍他一頓都應該。”

4、對孩子處罰後反饋給家長,懲罰更有效果。鄰居的兒子,估計是心理上對我有依靠的緣故,認為不會罰他,課堂上欺負新分配來的老師,帶頭起鬨,氣得老師講不下去課。我打了手心,教訓了一頓:“別以為你家和老師關係很好,就讓你無法無天,任何人違反紀律,一樣對待!”捱打之後,孩子不敢跟家長說。我說給了鄰居聽,鄰居當即和我表態,當即對孩子說,是不是還想回到家裡再挨一頓?處罰之後果然見效,班裡不再有人在課堂擾亂秩序,欺負新來的老師。



教育離不開懲戒,懲罰把握尺度。打的時候,既要讓他感覺到疼,又要掌握力度,保證不能傷到孩子,還要起到警示、威懾全班的作用。

表叔的一個孫子,被我打手心之後,課後對我說,不要告訴家長,怕回家再捱打,在家裡,爸媽打得要比老師疼得多。 我心裡有數。在打孩子手心之前,就叫他感覺疼的時候喊出來讓大家都知道,我就不打了。當然,打也是有技術含量的,揚起手的時候看架勢很用力,落到手上瞬間手腕一抖,力道減了,剩下啪啪的聲響,全班同學,聽的真切,心有所忌。



對孩子的愛心教育只能適應一部分人,對另一部分的孩子,不得不用懲戒。

而懲戒,頗有爭議,有贊成和反對。在鄉村小學有一半以上的家長還是贊成的。對贊成的家長,沒有懲戒,在他們的眼裡是不負責任;在過分強調孩子各種權益家長的眼裡,可能就會被貼上師德的標籤。

因此,我對孩子的懲戒,只針對於支持老師的人群處罰的對象,大多是親朋好友的子女,以此殺雞儆猴,警示全班。對沒有明確表態的家長,真的不敢。畢竟擔不起罪名。

教育懲戒,實質上是“民不告官不糾”的事兒。家長認可了,適當的懲戒,才能存在。我只能對諸如親友的孩子懲戒,真的從心裡感覺到,我們目前的教育現狀真的很難,讓人感到教育的悲哀!



獎勵和懲戒,是教育前行的兩根柺杖,支撐教育的身體平衡。

不知從何時起被有些人質疑的。孩子屢次作業沒寫完、上課遲到、擾亂課堂秩序、損壞學校公物……老師要懲罰,家長不樂意,甚至出現老師課堂沒收學生手機、家長強調孩子的私人財物權的問題。對孩子不能說教管理,更不能懲戒。失去了懲戒的作用,僅僅靠諸如獎勵的愛心教育,教育的身體難免失衡,步步維艱。

對此,老師真的很無奈。



所幸,教育懲戒,尚有部分聲音在支持。

“”教育不能沒有懲戒”,這是光明網在2018年10月8日的發聲。

廣東擬立法,中小學教師對中小學生不專心聽課、不遵守課堂紀律進行一定的處罰。幸好,教育懲戒還贏得了共鳴。幸好,有一部分學校在摸索中前行。



這是教育的一場及時雨,讓一線教師看到了希望。

(插圖來自網絡,侵刪)


家校一線


前幾天,一個曾經的大學同學在微信群裡和同學們聊天,她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怎麼樣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這位同學現在是一名初中的英語教師,去年通過教師招聘進入教師行列。她在微信群裡說出了自己的苦惱:她們辦公室裡一共四位英語教師,只有她一個人是英語專業,但是她所教的班級英語成績卻並不理想。


在這幾位英語教師中,有一位音樂專業的老師比她這個英語專業的老師教得成績都好,她感覺到很苦惱?我問她:音樂專業的教師是怎麼教學的?同學回答:很嚴厲!學生寫不完作業都不讓回家?背誦部分不過關也不可以回家?家長都打電話來找學生,也不允許學生不完成學習任務就回家。


我把自己曾經的經驗分享給她:嚴字當頭,適當懲罰。


作為一名老師,首先要讓學生看到老師的威嚴,這樣才會在學生心中有一個警醒:這個老師的課不能馬虎。如果給學生的印象是溫柔,那麼老師的課也不會好上。在學生面前沒有了威嚴,那這個老師的課會很難上。我當時給學生這樣說:關於學習的事情我會很嚴格,課上是嚴肅的老師,但是課下可以是朋友。


多年後,一個已經考上大學的學生和我聊天中說道:“老師,多虧了初中階段背不過單詞你打我的手,要不然我的英語成績會一塌糊塗。”我說:“你們那時候背地裡肯定說過老師很多壞話,因為我很嚴厲,總是懲罰你們。”學生說道:“沒有,因為我們知道那是為了我們好。”

在我的教學生涯中,我所教的班級總是排在全校的前兩名,我很自豪。但是取得好成績的前提就是:嚴字當頭。如果想要出成績,那就要嚴格要求學生。面對孩子總是三番五次犯錯,學習態度不端正的時候,我覺得可以適當懲罰。當然老師的初心都是為了孩子好,為了孩子能夠有個好成績,一切以孩子成長為前提的嚴厲都是有作用的。


但是,在嚴厲當中,不能“過頭”,不能把對孩子的懲罰變成暴虐。那些對待學生暴虐的老師,傷害了學生的自尊也是不可取的。

嚴字當頭,適當懲罰,可以讓學生意識到老師的威嚴,會對老師產生敬畏之心,也會聽從老師教誨,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餘爭的世界


常言道:嚴是愛,寬是害,不管不教要變壞。在我們每個人成長過程中,都需要嚴格的管理,犯錯要罰,但這個罰很重要,要罰的學生心服口服,罰的學生心甘情願。特別是現在,罰不一定就是打,教師嚴格管理,高標準要求,用心教育,同樣達到罰的目的。記得上高中時,我們英語大多二三十分考上的,英語老師給我們上課都很難,老師開學一週就進行測驗,結果全班四五十人,及格的幾個,後來那個老師教了我們兩年,我們的英語成績基本都達到六十分以上,中上等學生七八十分以上。我們當時的感受就是,這個老師要求特別嚴格,要求我們每天都要把英語課文會背,而且她也確實天天檢查,偶爾心存僥倖想躲過去,好像不可能,老師好像專門知道誰會誰不會。最後嚇的一次僥倖都不敢有了。現在自己當老師才知道,不會的學生是什麼樣子,真的一看就知道,當時還覺得老師太神啦。想想當時我們最喜歡的就是英語老師,教了我們兩年,老師從來沒有打過我們,也沒有罵過我們,我們學習不好,老師會批評我們,但好像一般都是下課走出教師老師和你說,感覺老師即保全了自己的面子,又覺得老師很關心自己,從心裡就不想再犯錯了。特別是現在,作為一名教師,現在孩子真的可以說五花八門,什麼樣孩子都有,這就對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不論多麼調皮的孩子,他畢竟是學生,心裡還是懼怕老師的,犯了錯他也知道,關鍵是教師處理的方法,現在孩子,有的父母離異,有的從小到大和爺爺奶奶生活,還有的和父母生活的一直被寵著養大,這些孩子真的什麼心裡都有,有的孩子心裡承受能力強,有的孩子就差,有的特別皮,有的又特別愛面子,再對學生處罰時,就需要教師對學生情況熟悉,出現問題時,教師首先要做到的是一定問問學生自己到底怎麼回事,不要用自己看到的情形直接批評他。第二 學生犯錯不一定非要去辦公室站著或者在教室裡直接批評,有問題課下老師可以通過聊天溝通。我給職中孩子上課,一節課有個孩子就時不時的說話,有時看看他,有時走到他身邊,當然這都不耽誤講課,邊講邊進行。再不行,我就會說:“看來你講的好,同學可能更愛聽,來到前面給大家講講,我也做回學生”這下他就再也不說了,我繼續上課。第三 作為一名教師能自己解決問題絕對不要找班主任,更不要動不動找家長,無論哪個年代,孩子都不喜歡。用我們的知識培養學生,用我們的情感管理學生。雖然很難,但我們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老師都在努力踐行,因為我們是教師!以上是本人一些做法和想法,不妥之處願與大家交流,批評可以,不要出現髒話!我對我所有學生都一個要求不許說髒話,那會降低你的人格!


這是職中孩子準備就餐,一個提前動的都沒有!


趣學老媽


教學業績優秀的老師,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管得住學生。在教育管理學生的過程中,對個別調皮搗蛋的學生,進行合理的懲罰,達到引以為戒的目的,這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種有效方式,也是教育部門最近提出的新概念-----懲戒權。


老師是否擁有對學生的懲戒權?«人民日報»發表文章稱,將懲戒權還給老師。並詳細闡述了懲戒權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懲罰不是目的,只是一種不得已而採取的教育教學手段,達到引以為戒的效果。

廣東司法廳正在對老師擁有的管教權進行立法,«草案»中明確指出,老師有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權利,對違反校規校的學生,老師可以懲罰學生,但要注意懲罰的"度",不能把懲罰變成體罰或者變相體罰。讓老師在懲戒學生的過程中,有法可依。


老師如何把握懲罰的"度"呢?在現行法律法規中,並沒有對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包含哪些行為作出具體規定,這個"度"要靠老師自己把握,通常認為,不傷害學生身體和心理健康,這是合理的懲戒。例如:一位同學上課搗亂,下課後,老師對同學批評教育,視其情節懲罰學生打掃清潔衛生或者跑步等,這是合理的懲戒。如果老師在課堂上給學生一耳光,這是一種體罰學生的行為,違反了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相關規定。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合理的懲罰有助於幫助學生改正錯誤和缺點,讓學生變得越來越優秀,老師的教育教學效果越明顯,學習成績也會越來越好。

這是個人關於教育教學過程中的"罰"的理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Lance課堂


也許我就屬於這種?😌

跟大家舉兩個我的親身經歷吧!

1、一次幾個孩子在那聊天。

甲:陳老師說打我們屁股,可從來沒打過。(有段時間我有口頭禪:再闖禍我打小屁股了啊!)

乙:陳老師不會打我們的。

丙壓低了聲音:她是嚇唬我們的。

幾個一起捂嘴偷樂。

竟然被他們發現了規律,又不想被他們抓住弱點,只好又加一招:當他們再做不該做的事情,我在和家長反饋的時候就和家長導演一出雙簧,表示如果他再次犯同樣的錯誤,媽媽(爸爸)同意老師打屁股。偶爾也會出現配合不默契的尷尬。😜

2、小班孩子喜歡抓咬。一男孩老是抓人,批評講道理都沒用,後來我警告他:再抓人,陳老師打小手了!

一次男孩再次抓人,我還沒開口,他就把小手伸到我面前。

我不敢食言,拍打了一下他的手心。大家肯定想不到男孩的反應。

他笑眯眯地說:不疼!

我抓過他的手,用了點力,表情有點變化,還是說:不疼!

我又加力,終於笑容從臉上消失。

大家試想一下:小班的孩子都希望利用老師的弱點,如果讓他們得逞,班級秩序肯定受到破壞,

一個亂哄哄的課堂怎能有較高的學習效率?

媽咪老師認為有兩種情況必須要罰:

1、被教師警告以後,依然知錯犯錯、明知故犯而且屢教不改者。

2、影響課堂秩序行為和影響自身及他人安全的行為。

有些家長總以為教師稍微過分的管教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其實未必如此:如果孩子感覺到教師對自己的管教是出於關愛,如果孩子堅信教師對自己的愛,他們都會接納教師的行為,並且願意約束自己的行為。

我們的罰必須是一種理性的行為,絕不能演變為情緒失控下的體罰。


媽咪老師


古今中外、各個領域——優秀人才,無一例外地學從“嚴師”。“教不嚴師之惰”、“嚴師高徒”也都說明了“師道”——尊嚴。“嚴”不是打罵,也不是懲罰,嚴是愛,是大愛。正因為“嚴”是愛,是大愛,才被學生、家長、社會認可、接受、支持。個人認為:教學中不應該有懲,更不存在罰。所謂“罰”是教者遵循人們的認識規律——通過大量練習形成技能而已;學生在學習上只有會或不會,生疏或者熟練,不存在所謂的“錯誤”,因此也不存在所謂的“懲”。“嚴”才能保證紀律,“紀律”是做一切工作,完成一切任務的前提。嚴是內在的、骨子裡的氣質、學識、修養、品格,要靠平時修為、積澱才被逐漸形成。教者要有精湛的技藝、高尚的人格魅力,才能贏得學生,才能“嚴”,否定勉談“嚴”。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馬井山172


嚴師出高徒,這是必然的。我家小孩現在高中了,一直對她小學的英語老師戀戀不忘,原因有兩點:第一老師教學方法她很適應,第二老師相當的負責。每天早上到校,英語老師會在教室門口,一個一個的檢查作業,特別是要求背誦聽寫的部分,如果有偷懶沒完成的會小小的懲罰,比如打手板,所以同學們都很怕英語老師同時也很喜歡她,帶的幾個班級在每次統考中(期末考試),都是名列市前茅。小孩小學畢業回家鄉讀初中,有時候英語方面不明白的,還會打電話請教,老師也會樂意解答。小孩很多時候會說:如果初中都是英語老師那樣的老師來教她,成績至少上一個臺階。可惜沒有如果……所以一個好的老師,嚴格負責,就是有些小小的懲罰,學生也會喜歡的。感謝您肖老師(目前就職於東莞市常平新朗小學,很有名的民辦學校,今年開始有初中部了)


在路上165831363


嚴師出高徒,這在中國流傳了幾千年的治學之道。可是時代發展到今天,卻成為問題被帖上道德的標籤,讓一些嚴師們陸續走上道德的審判臺。治學失去了嚴謹,又缺乏規則的保障,讓站在講臺上的教師們,只能束手無策,這便下時下呈現在我們眼前的現狀。

提到懲罰這個詞,我突然想到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長篇小說《罪與罰》,小說描寫大學生拉斯柯爾尼科夫受無政府主義思想毒害,認為自己是個超人,可以為所欲為。為生計所迫,他殺死放高利貸的老太婆阿廖娜和她的無辜妹妹麗扎韋塔,製造了一起震驚全俄的兇殺案。經歷了一場內心痛苦的懺悔後,他最終在基督徒索尼婭姑娘的規勸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亞。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過《罪與罰》這部小說,但是如果你用心去讀時,會發現一個人從小如果不經歷嚴格的家庭規則和學校紀律約束,尤其是違規違紀之後應該要面臨懲罰時。不管所犯錯的小與大,都無法讓犯錯者承受後果。時下,很多家長總是哀嘆孩子難教育,很多老師感慨學生難管教。其實這都是忽視嚴格管教所造成的嚴峻現實,並且這種現實已經演變成一種風氣,越刮越烈。

有時我非常擔心,很多家長因不願意接受孩子犯錯而被懲罰的後果,會不會成為垮掉的一代?家裡沒有家規,自然沒有懲罰依據,孩子犯了錯被批評幾句,就無法忍受了。這樣的孩子到了學校裡,輕而易舉就可挑戰老師的權威,因為你批評我我會無視你,如果你懲罰我我父母不會饒過你!結果呢?嚴師如珍稀動物一樣,馬上就快要滅絕了。

腦子稍微清醒一點的人,都明白一個道理——嚴是愛,松是害。嚴師何以為嚴?其實就是堅定地執行紀律要求,嚴格抓學生的學習態度。在必要時動用點懲罰手段,絕對是治懶治散的最佳手段。面對嚴師教學管理中的懲罰,是群體管理的硬條件,絕不能缺少。不管是過去,是現在,還是將來,都需要有適度的管理懲戒,才能體現治學的嚴肅性。


寒石冷月


這要在過去,根本就不是個事兒,因為過去說師徒如父子嘛,教不嚴師之過。可是今天,這卻成了一個焦點,成為一個熱門話題。教師的懲戒權到底在哪裡?這也是令教師非常頭疼的一點,如果孩子管的嚴了,那麼教學成績自然上去了,可是得罪了家長說不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尊重學生,甚至說虐待學生。造成了老師畏手畏腳啊,不求無功,但求無過。領導曾經說過,不管你成績考的再差,那麼你都沒事兒,沒有人去批評你,但是一旦你出了一個安全事件,誰也救不了你。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現在社會對老師沒有那麼寬容,要求太高。孩子她畢竟年幼,他一不是那麼自律,在一個自控力也太差了,如果沒有規則意識,如果沒有懲戒權,你們孩子很容易看人下菜碟,蹬鼻子上臉,對自己的學習必須有鞭策他才有行動。有責任心的老師就時時看著學生看的比較緊, 孩子一鬆懈,就及時抓緊,說實話。我就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一個手中有戒尺,眼中有光的愛孩子的老師,可是並不是所有的家長都是這樣的。甚至有的家長自己可以吼孩子,大孩子,可是老師就不行。我們孩子的班級群裡就有一個家長,因為孩子連著遲到,老師讓他罰站了然後這個孩子由於下課,他也沒有回到自己的座位,下一節課換老師了,這個孩子一直站了四節課,然後家長就鬧到學校。結果把老師氣的大哭。說實話,成績好的老師都有過這樣委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