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竟有個地方素稱“金仙勝境”,你知道是在哪裡嗎?

遊覽過寶塔後,我們沿石階向上攀登,不久之後,將會到達摘星樓。它位於延安城東南方寶塔山的最高處。舊名望寇臺,原本是北宋名臣 范仲淹 鎮守延州時,為了觀察敵情,指揮同西夏的戰爭而修築的。由於地處高處,每當夜晚降臨,星漢燦爛,好似伸手就可以摘到星星,因此取名摘星樓。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是1987年在原址上重修的,原建築已經毀壞了。

延安竟有個地方素稱“金仙勝境”,你知道是在哪裡嗎?

延安摘星樓

整個寶塔山遊覽由下至上,沿路我們可以遊覽摩崖石刻、延安寶塔、寶塔山公園、摘星樓以及烽火臺等主要景點。當然,更好的去欣賞寶塔山的美景,我們還需去對面的清涼山。

我們從寶塔山下來,穿過小東門廣場,延河大橋到達解放劇院廣場。在我們面前的這座山就是清涼山。半山腰上有幾個大字"萬眾矚目清涼山",它是陳毅元帥的一首詩《七大影集》中的一句。清涼山得名於佛教教義,意思是從世俗輪迴中解脫出來,到達清涼的涅槃理想境界,素有“金仙勝境”的美稱。

延安竟有個地方素稱“金仙勝境”,你知道是在哪裡嗎?

延安清涼山

關於清涼山的取名還有另一個說法。由於清涼山主要由下古生界灰巖構成,在大地構造上地處井陘凹陷的西緣,在內外應力長期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溫帶喀斯特景觀,經億萬年風雨侵蝕,使清涼山既有北方山峰雄偉壯觀之勢,亦有南方山川秀麗險峻之韻。因山勢峻峭,古木蒼翠,景色秀麗,山腰間多有天然溶洞,清泉常流,若炎炎夏日置身於此,頓覺清風習習,心曠神怡,實為避暑勝地,故名:“清涼山”。

延安竟有個地方素稱“金仙勝境”,你知道是在哪裡嗎?

延安 清涼山太和道觀

清涼山與寶塔山、鳳凰山隔延河鼎立相望,歷來是延安第一名勝。我每年回家,都要去爬一次清涼山。清涼山山勢陡峭,高100多米,方圓約四公里。經過市政府多年的修繕,現如今已經建成清涼山公園,公園內的主要古蹟有清涼寺、崇正書院、駐馬坡、翠薇園等。名勝有18洞、24景、40多處摩崖石刻、詩詞等。在山頂有太和殿一座,山下有著名的萬佛洞。在萬佛洞的周圍還分佈著詩彎、水照延安等名勝。唐代著名道士呂岩(呂岩,唐代道教主流全真派祖師。字洞賓,道號純陽子,自稱回道人。也是民間傳說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曾到此一遊題詩一首。

延安竟有個地方素稱“金仙勝境”,你知道是在哪裡嗎?

山西呂洞賓雕像

到清涼山有三大玩點,一來是欣賞山上的石刻藝術,二來是參觀革命舊址,三來是觀看山頂的民間藝人表演以及祈福(陝北說書)。

清涼山上至今保留著自隋唐至清代的各類石窟,萬佛洞是最大的石窟,它開鑿於隋代以前,唐、宋、金、元、明、清歷代皆有造像或維修。窟內有大小佛像萬餘宗尊,形態各異,鬼斧神工的石刻藝術實乃我國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隋唐以來,清涼山融佛教和道教於一山,真是獨樹一幟。喜歡石刻藝術的朋友們可要好好的駐足觀賞。

延安竟有個地方素稱“金仙勝境”,你知道是在哪裡嗎?

延安石窟

清涼山也被稱之為"新聞山",因為在延安時期,這裡曾是新華通訊社、延安新華廣播電臺、《解放日報社》、《邊區群眾報》社、中央出版發行部、中央印刷廠、新華書店所在地。可以說清涼山就是新中國的新聞廣播、出版事業的發祥地。很多老一輩在清涼山工作的新聞工作者都有一段難以忘記的清涼山戰鬥歲月。現如今,山上已經建成"延安清涼山新聞出版革命紀念館",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延安竟有個地方素稱“金仙勝境”,你知道是在哪裡嗎?

清涼山也是陝北地區僅次於白雲山的重要宗教活動場所,每年農曆四月初八為廟會,文化商業活動十分興盛。到現如今我們當地依舊有逛廟會的傳統。每到四月初八的時候,三五成群的到山上游玩,十分熱鬧,只是少了兒時的嬉鬧。山上有很多特色的延安小吃地攤,還是值得品嚐一下。因為是廟會,所以每到這個時候,有很多民間藝人進行表演,有搭臺唱戲的、也拿個板凳,竹板一打進行說唱的。

延安竟有個地方素稱“金仙勝境”,你知道是在哪裡嗎?

陝北說書

這裡提及一下,所為說唱的是指陝北特有的民間藝術表現形式—陝北說書。是陝北地區十分重要的傳統曲藝說書形式。最初是由窮苦盲人運用陝北的民歌小調演唱一些傳說、故事。後來吸收眉戶、秦腔以及道情、信天游的曲調,逐步形成陝北說書。由藝人手持三絃琴或者琵琶自彈自唱,說唱相接。用陝北方言,大聲說唱,通俗易懂,具有濃郁的陝北特色。如果想要欣賞陝北特色朋友不妨到清涼山上聽一段陝北說書。

說到這,清涼山的三大玩點想必你已經get到了,我們登上清涼山,再次登高望遠,依舊可以欣賞到三山環抱二水合流的美景。在清涼山也可以領略到寶塔山的別樣風景。遊覽過這兩處美景後,我們繼續前行,到達下一個紅色旅遊打卡之地—王家坪革命紀念館。讓我同大家一起來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洗禮。我是小強大嘴,一個熱愛生活,熱愛旅遊,熱愛美食的十八流菜鳥,期待和大家成為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