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吓、骚扰、寄冥币……你敢清空购物车,你敢差评吗

“双十一”倒计时,网购大战一触即发。敢问准备“买买买”的诸位,如若收到不满意的商品,你敢给出“中差评”么?

大多数人只怕会摆摆手、摇摇头。一则,金额不大的话不值得较劲;二则也是更重要的,不能惹祸上身,一条“中差评”极易招来麻烦,有的堪称“不能承受之重”。

恐吓、骚扰、寄冥币……你敢清空购物车,你敢差评吗

我们可能都经历或听说过以下场景。“中差评”之后,有的店小二苦情恳求,以被扣奖金、会丢饭碗为由要求删改评价;有的店家恐吓骚扰,甚至用上“呼死你”、寄冥币等恶劣手段。还有的不辞辛苦“跨国追杀”:曾有一位给出“一星”评价的美国消费者,遭到了中国销售人员的跨洋邮件骚扰;更有甚者“一言不合就砍人”:山东济南某订餐平台上的店家直接持刀砍伤一位给差评的手机订餐用户,导致后者多处受伤缝合19针。

按道理说,只要是消费者基于自身感受和体验作出的客观评价,都是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的一种手段,也都应获得尊重。但在如今,给出“中差评”俨然成为一项高风险行为,这无疑抛出一个严肃命题:网购时代,谁来保障我们的差评权?

曾几何时,电子商务平台引入消费者评价机制,被视为一次重大变革。评价机制正是网络时代的口碑,不只让消费者能够更直接地了解商品品质,而且赋予了消费者以武器。评价权尤其是差评权的存在,让消费者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地位,让“顾客就是上帝”真实地延伸到了网络之上。

恐吓、骚扰、寄冥币……你敢清空购物车,你敢差评吗

在这样的逻辑下,许多平台,往往根据商家的星级及评分来进行网页排布与推荐。商家患上“差评恐惧症”正从侧面说明了,对于好评的看重与追求。若是商家为求好评,在提升商品与服务品质的正道上大做文章,这本该是一件好事。

然而,随着电子商务不断发展,消费者评价机制正面临新的挑战。不乏店家动起了歪脑筋,拒绝差评、找人刷单;有的消费者以“差评”为要挟砍价,甚至希望获得“免费的午餐”;还有某些“职业差评师”等寄生团队渐渐萌生,蚕食商家荷包……

恐吓、骚扰、寄冥币……你敢清空购物车,你敢差评吗

乱象频仍提醒着:现有评价机制已然暴露出严重问题,需要再次创新升级。比如,建立起隐私保护制度,让实话实话的消费者不再面临威胁;建立评价甄别机制,将恶意差评者驱逐出“上帝”的队伍。

如果说上述创新都需要从长计议,那么各个电商平台至少可以先行动起来,制定明晰的规则,拿出切实的惩处举措,保障消费者“差评权”。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位湖北男子网购手机给出中评,换货时按商家要求删除中评后,仍然收到了空包裹。经记者联系平台之后,当事网店遭到扣分,被要求向消费者退款,并被下架部分产品。平台的行动,不失为一种解题方法。

如今,中国已是网购大国,唯有让规则的更新,权益的保护,跟上规模的扩张,“买买买”才可能发展得更健康、更长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