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V全球硅谷創始人:知識也是一種貨幣 看看哈佛耶魯排名第一的課

GSV(全球硅谷)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Michael Moe在GES2018未來教育大會上進行了《未來之未來》的主題演講,其中,提到很多觀點,讓人腦洞大開!

GSV全球硅谷創始人:知識也是一種貨幣 看看哈佛耶魯排名第一的課


現將演講實錄分享給大家,“教育那些事兒”整理,略有刪減——

《未來之未來》

技術在不斷進化,而人的幸福指數似乎在不斷下降

我們先看整個生命週期,在五百多年前看起來是這樣子的,出生、消亡,可能都不會超過五英里。想知道自己未來是什麼,就看看自己的父輩是什麼樣就可以了。但是之後呢,整個歷史的進程就掀起了一道,可以說是技術的颶風或者海嘯。大家可以去想一下,1439年古登堡出版社。56年的蒸汽船,還有1804年的火車頭,機車頭,以及1885年的四輪汽車,以及最終萊特兄弟發明的飛機,這些都讓與世界更緊密的聯繫在一起。同時摩爾提出了摩爾定律,這個也是非常有名的一個定律。就是說我們目前整體技術的發展它會改變整個社會,而且整個技術也讓人更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整個發展越來越快,整個速度是不斷加快的。我們也在想,比如說全球人口也在不斷爆發,我們如果去思考五千萬作為一個觀察的話,航空公司搭載五千萬客戶用了58年,電話普及50年,電腦是14年,手機12年,Facebook3年,推特2年,大家可以去看一下這個整體的科技的加速發展,以及它的整個週期的縮短,它讓整體的成本變得更加低廉。可以想一下整個移動手機的發展歷程,可能在過去十年中整個的機型就變得完全不一樣了。同時,電腦的發展,計算機的發展也在不斷地進步。在這個過程中人的能力居然還是在線性的增長著,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這裡。是不是說這個技術本身會代替技術人員呢?技術在不斷的進化,而人呢?人的幸福指數似乎在不斷下降。如果和幾年前相比我們似乎變得不那麼開心了。再看一下美國自殺率上升了30%多,而美國因為這個用精神藥物的死亡率也增加了45%。而且美國人平均壽命也在不斷下降。其實這可能的確是代表了一系列的問題。

我們再來看手機或者其他的移動設備,人們總是看著手機,在08年的時候人均使用手機時間是20分鐘,但是現在已經長達3小時了。很多研究表明這個可能不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了很多壓力、焦慮,在波士頓有一個三年級的課程,讓他們設計一個非常完美的遊樂場。這個遊樂場必須貼一個標語,就是不要用手機。就是三年級的學生在設計這個遊樂場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了大家對於手機的依賴程度。

哈佛耶魯排名第一的課程,都與幸福和開心相關

再看一下耶魯排名第一的課程,還有哈佛的課程,其實都是和幸福和開心相關的。這些最好的學生,最有成就的學生他們進入到了最棒的常青藤大學,他們還去上幸福課,因為可能覺得還是少了些什麼。可以看到整個世界健康程度,富裕程度,智慧程度都不斷增長。但是這個世界真的變得更好了嗎?現在還有30億的人,他人每天的生活成本還在,生活花費還在2.5美元以下,而且兩萬兩千人每天都會因為飢餓而死亡,而且兩千人都沒有潔淨的用水,甚至有16億人口是沒有,不能享受電力的。之前Arne Duncan跟我們講過,我們有些基本的生活問題,比如今天吃什麼,這個都沒有辦法得到滿足。

父母的家庭情況,富裕情況會決定孩子的成長

我們再看SAT的分數。SAT是你想上好大學就必須要有一個好的分數。我們看了SAT分數和人家庭收入的一個比例。可以看到很多富裕的家庭,他們的SAT成績反而更好。而75%的好學校的學生,他們的家庭人均收入都是非常高的。但是我們再看最底部25%的這些家庭,他們可能只有8%能夠成功地從一所大學畢業,就不說它的質量是好還是壞了。如果要是你是來自一個貧困的家庭在美國,70%的可能性就是你下一代也是處於貧困之中的。也就是說,父母的家庭情況,富裕情況會決定孩子的成長。可能的確這是造成了一系列的發展劣勢。

在教育上投資回報是非常多的

我們該怎麼辦呢?我們知道,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的回報是很重要的。Jame是經濟學諾貝爾獎得主,說五年後我們可能預測這個孩子能不能畢業了。52%的低收入幼兒園的學生,都沒有為之後的學校做好準備。也就是說,他們高中輟學的比例高達25%。而且高中輟學的話,進監獄的比例是8倍。而且80%的美國監獄人口都是高中的輟學者。

之前我們也有很多的研究表明,其實在教育投資回報是非常多的,比如在幼兒園前的教育,回報是1比7,也就是投資1美元可以獲得7美元回報。而且小孩在五歲之前就會開發85%的大腦。可以看到中國也是非常理解教育的重要性,所以之前對於早期教育做了很多投資,還有就是中等教育,也就是高中教育,其實大學的表現,大學的入學率和人均GDP是很有相關性的。我們也知道,高中入學率每增加1%,國家的GDP就可以增加17%。越來越多的人可以上大學。在1900年全球只有大概50萬的大學生,但是現在可能在校學生已經超過了2億。到2030年這個數字還會呈現兩倍的增長。

新加坡可以說是非常好的一個例子,是關於投資人力資本,投資教育的一個國家,它們也改變了整個國家發展軌道。在1965年的時候新加坡獨立了,當時它是一個非常小的島國,匱乏資源。牙買加也是一個小的島國,它的人均GDP是和新加坡類似的。美國人均GDP是這兩個國家基本上可以說是8倍。但是在李光耀的帶領下,他投資了教育,基礎設施,還有創新,之後新加坡就成為了全球羨慕的一個 教育大國。包括讀寫能力、科學、數學都排名第一。再從經濟發展角度來看,人均GDP基本上和美國的水平相持平了。但是牙買加表現的更緩慢一些,發展的更慢了。

數字技術帶來整個社會深遠的社會變革

其實,數字技術對於整個社會的變革也是非常深遠的。整個數字技術的發展也能夠為人們帶來更好的機會,讓教育更加普及。在1994年的時候有一個商業應用,就是互聯網。我們再來看手機,目前48億的人都有手機。大家可以想一下這個數字,只有42億人有牙刷,目前所有的東西都智能了。比如智能手機,智能手錶,智能音箱,智慧城市。從電信的角度來說,所有移動設備的成本變得更普及,而且成本更低了。打長途電話的價格也越來越低。所以技術影響了我們生活,我們可以看一下全球排名前50的公司。50年前是IBM,AT&T。但是50年後其中有兩家公司破產了。現在看排名前面的是亞馬遜、Google。阿里巴巴和騰訊排第七和第八,可以看非常短時間內這些傳統公司下降了,但是新興企業崛起了。而且排名前50公司有8家都是新建的企業。這個是2005年的聖彼特廣場,在梵蒂岡,這是現在的照片,可以看到目前整個數字技術,還有拍照技術都在不斷髮展。而且大家可以想一下,柯達之前這麼壟斷市場,它擁有著很多照相攝影的專利,但是2011年破產了。而且Ins被臉書以10億美元收購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們目前整個市場上公司的競爭和發展。

思考未來的發展未來的可能性

Google創始人兼CEO認為公司犯的錯誤是無視未來的趨勢。我們必須思考未來得發展,去想象未來發展的可能性,去解決問題。然後去預測未來會發生什麼。我們認為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的國家要變成一個想象力之過,希望由創新和教育所驅動,我覺得要從想象開始。我們去設想,比如最大的公司,像臉書是最大的媒體公司,它都不做自己的業務。Airbnb都沒有自己的酒店,Uber都沒有自己的汽車,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未來的解決方案是如何利用現有技術的?同時我們還需要挑戰傳統的思維和傳統的智慧,比如說不要上陌生人的車。但是現在我們可以去考慮一下滴滴、Lift和Uber,他們的市尺值加一起大概是1500億美元。你要上的車都是陌生人的車。另外一個就是你不要去見網友,但是現在很多網上婚戀平臺和交友平臺。很多人說好人走的更遠,或者是老實人要吃虧,但是現在已經不這樣了,可以看到星巴克創始人,他其實就是很成功的一個典範。愛因斯坦也說過想象力其實比知識更重要。它是我們整個發展的驅動力氣。這種創造力和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已經代替了我們傳統的思維,你不需要站到大街中央伸手叫出租車,這種揮手的方法應該用到教室的思維中,比如誰知道這個答案,舉手。我們需要去想象一下我們怎麼去改變教室這種環境,以一種更加高效的方式培訓學生。其有人說教育不能擴大範圍的,傳統來說教育更多是一種漸進的,這樣的一種非技能的方式。但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技術出現後,我們發現很多企業用智能手機,用所謂的應用經濟,來快速的擴增它的規模。

還有人說投資教育非常的困難,這是一個傳統的說法。事實上大家就在問,你能不猛攻掙錢,該不該掙錢呢?其實去年有440億美元是VC投向了教育類的企業。之前才2億。有15箇中國教育企業在去年上市了。還有8個獨角獸教育技術的公司。所以就是過去的迷霧已經打破了。

很多工作被機器人取代,恐懼嗎?

另外,人工智能會消除所有的工作。實際上麥肯錫規定的50%今天有的工作,在今後20年當中就會被取代。有人說未來AI就是新的電力?什麼是新的電力?新的電力是非常有顛覆性的,未來無處不在。預計到2030年全球經濟當中AI可以創造157億美元的新的價值。15.7萬億美元新價值都是AI可以創造出來的。所以去年我們也知道是有一個非常令人震驚的時刻,也就是說,這位先生柯潔,就是全球頂尖的圍棋手,被阿爾法狗完敗。當時大家無法理解,為什麼是這樣的結局,而且快速被阿爾法狗打敗。而且現在機器能夠做的事情使大家感到非常的震驚。我們看這個機器人還會反空翻。所以大家想怎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未來的工作不是被機器人取代嗎,人沒有工作了,這是一個非常恐懼的現實。但是人也是可以嗎?貓也可以嗎?大家不會覺得很驚奇嗎?你覺得未來貓會取代你的工作?我說一匹馬可以從1數到10,他是聰明的馬,但是不是聰明的數學家。這也是我們一種新的思維模式。像這種機器在未來它應該會為我們創造更加有生產率,更加平等的社會。自動駕駛汽車我想大家也是非常關注的一個技術的領域,大家也感到非常的激動,但是也同時感到非常的恐懼,但是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根本性的問題,什麼是駕駛呢?其實在去年全球有130萬人死於車禍。我們認為未來有了自動駕駛後很多汽車相關的死亡會被消除。也就是說技術其實從根本上來說,對社會是有用的。這種自動的駕駛和自動的學習不是一回事嗎?自動的學習並不是說就不要老師了,而是說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來學習,而不會被落下。如果我們剛才說你碰到幾個特別糟糕的老師,你今後一輩子都趕不上來。所以我覺得這塊AI可以扮演很好的角色,可以非常好的解決這樣的問題。

未來的工作更加靈活多樣

另外,還有人說你在大學畢業之後可以再學習。不能再學習了。其實並不是的。我們現在0-5歲,玩耍是5-25歲,然後工作幹到60、65歲退休。這是過去的事情。現在是你不退休都沒關係,可以一輩子學習。而且你可以持續的,不斷的給自己充電,我們把它叫做改善EDU。在過去世界當中你在一個工作,一輩子就幹一份工作,在新的世界當中,你可能一天干15份工作都可能的。而且82%00後他們都是說未來我的工作要更加的靈活,在中國的話其實已經有60%的人是靈活就業者,在美國是40%的人是靈活就業者。也就是說,我們要重新的想象我們的教育應該怎麼來去設計,怎麼使我們的世界更加的美好,更加的幸福,更加的快樂,怎麼用技術來實現這樣的目標。我們其實也是想到很多的創意性的點子,它們如何利用技術,像亞馬遜,它們現在產品可以更加的個性化的推送,還有IBM的智能診療,它們可以做一些智能的醫學的診療,還有所謂的自己的學習機器人,它可以進一步加強你的學習能力。區塊鏈也是另外一個問題,有了區塊鏈之後我們有大量的機會,我們可以顛覆性的來改變,使學習更加的民主化,使大家能夠更好的平等的來學習。我覺得下一代計算機平臺就是基於區塊鏈。另外還有各種各樣的應用,包括所謂的老式的知識,貨幣現在可以說在貶值的。

未來,知識也是一種貨幣,學習都像打遊戲一樣,無痕學習

我們認為在未來還是要有學位和學歷的,但是未來的學位可以得到增強,我們把它叫做未來知識,就是一種貨幣。你知道什麼,你有什麼樣的技能,你的這樣一種屬性,你的一種態度,你的一種資質,就是未來的貨幣。未來不需要某個企業,某個大學給你打一個標籤了,你就要向大家來展示你懂什麼,你學什麼,你過去做過什麼,過去有什麼成就,那個就是你的新學歷。而且未來媒體的模式也是非常的重要的,或者說媒介的模式也非常的重要,我們現在更多人都在做媒體,大家都說我們用媒體跟學生交流,給學生講故事,減少成本,在媒體的模式當中我說好萊塢要和哈佛合作,哈佛和好萊塢都是很厲害的,因為不能和人很好溝通的話就不會來有很好的學習。其實漢密爾頓這樣的歌手的話其實在美國教歷史更好。而且大威小威也可以教網球。而且未來學習都像打遊戲一樣,我們能不能通過遊戲這樣的媒介做教育呢?現在全球有26億玩家,95年只有1億玩家。像馬斯克說就愛打遊戲,小時候喜歡打遊戲,長大變成工程師。扎克伯格說不打遊戲,我永遠不會搞編程。實際上,我們能不能夠通過這樣的媒介來引領學生的學習呢?其實現在K12的孩子從高中畢業之前會玩一萬兩千個小時打遊戲。但是他們在課堂中可能只花一萬小時,累計起來。如果把遊戲的時間充分利用,不是很好的事情。另外,還有所謂的無形學習,無痕學習。也就是說,現在我們的學生有這麼多的需求,怎麼使他感覺到一種無痕跡的學習,學的時候沒有覺得你在學,也就是說,我們教育的這樣的一些課程應該是無痕跡,更多人他們感覺看一齣戲劇一樣的,我覺得這是未來的學習模式。

未來,我們會有更多的就業機會,但有錯配

總結:華爾街日報有這樣一篇文章,說在未來的話我們會有更多的就業的機會,這是幾周之前它的頭版頭條。說在美國首次我們有更多的工作,這個新的工作數量比失業人的數量還要多。當然問題是兩者之間有錯配。有這麼多工作,但是這些失業的人沒有相應的能力,來去勝任這樣的工作。就像把一個方形插在一個圓孔裡一樣。其實大家可以隨便去設想未來會變成什麼樣。我們在想一個課程,我們今天的技能,未來能夠找到這樣的工作,我們把它叫做7C,這7C是非常關鍵性的,是基本性的。有了這7C後,我們才能夠更好地適應,更好地培養學生。第一個C,包括創新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包括企業創業,就是要解決問題。還有溝通能力,不僅僅是說話,用各種各樣的媒體和渠道和別人來進行溝通,可能是發言,可能是文字,還有文化的流利度,在未來世界各地會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怎麼解決其他國家的文化,還有傳統給你帶來的挑戰。另外,還有公民參與性,協作性,就是團隊合作精神。還有你的個性,你的性格,比如誠信,誠實,獲得別人的信任,成為大家願意合作的夥伴和同事。我覺得很重要。

我是住在舊金山,我就是住在硅谷,我想的話,我們有非常大的這樣一個機會能夠把美國的硅谷和新的絲綢之路聯繫起來。硅谷是創新之都,也是顛覆性的技術的源泉。但是現在我們會發現中國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個教育市場,我覺得把這兩者力量結合起來,就可以創造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能夠真正地幫助我們實現我們的目標,使得所有人都在未來能夠有參與度,參與感。

我今天非常榮幸來這裡和大家進行交流。很明顯,這也是我們交流的一個開始,中國人常說,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二十年前,第二好的時間就是今天。所以的話我今天就種下這棵樹,特別感謝大家給我這樣的機會和大家交流,希望未來很快見到大家。


教育那些事兒

最早一批教育圈資深新媒體平臺

新浪教育新媒體先鋒

有情懷 有責任

內容與今日頭條、騰訊新聞、搜狐新聞、網易新聞、百度新聞、一點資訊等各專欄同步發佈,間接受眾百萬人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