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四十年從《春天的馬拉松》說起!

轉眼間,改革開放已有四十年之久,這四十年的時間裡,我國整體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為了記錄這一偉大時刻,相關部門也拍攝出各種紀錄片,當然也有諸多相關題材的電影"應運而生",其中就包括電影《春天的馬拉松》。

改革開放四十年從《春天的馬拉松》說起!

據悉已經上映的電影《春天的馬拉松》由夏曉昀執導,張忌、和慶剛編劇,張鐸、鄭昊、徐百卉主演,楊立新、楊昆特別出演,上海市委宣傳部指導出品,上海尚世影業有限公司和寧海縣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出品。這是一部從一場途經鄉村的國際山地馬拉松賽著手,引出了我國東部農村基層治理和發展振興中生動故事的現實主義佳作。作為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的重點扶持項目,該片被國家電影局列為向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獻禮重點影片。

《春天的馬拉松》核心劇情取材於浙江寧海推行《村級權力清單》(簡稱《36條》)過程中的真實故事,講述了熱情為民的村長方春天,在籌備本村的一場國際山地馬拉松分站賽過程中,面臨一系列涉及村級公務、村民管理及氏族關係、家庭關係等方面的棘手問題,他代表集體和個人所做的選擇與堅守。

改革開放四十年從《春天的馬拉松》說起!

在影片籌備期間,主創走訪了寧海幾十個村鎮,所到之處深深感受到鄉村幹部的熱情、善良、樸實和充沛幹勁,並親眼目睹《36條》實行四年來在當地的深入人心。影片光劇本就前後打磨了好幾個完全不同的版本,風格上也做過多種方向的嘗試,最終通過數月的採風調查,從真實的生活中找到了創作方向。

在片中,楊昆飾演一位民宿老闆娘,拍攝地寧海的民宿發展讓她特別吃驚,"新農村的發展變化太大,給人的感受真的不一樣。"她還記得一場群戲拍到中午,從村裡找的群眾演員們紛紛著急的要回家做飯。"我們說劇組發盒飯,他們根本不在乎,他們要回家給客人做飯。我們才發現原來這裡家家戶戶開民宿,家家戶戶有客人!"

影片塑造了農村生活的集體群像,也關照了新農村建設中的一些諸如"反腐""留守兒童"等社會問題。對於自己扮演的人物,主創們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談到自己的角色馬副鎮長,馮暉表示,這個角色的私心比較重,是一個生動的反面教材。洛葳在劇中扮演楊立新的兒媳婦,丈夫去世之後一度離開村莊留下爺孫倆相依為命,最終在村長方春天的感召之下回到村莊與年幼的兒子相聚。她在現場提到,這個角色有很多的情感戲,與孩子的對戲讓她有了特別的收穫,激發了演戲的靈感。尹彤飾演了村中的年輕一代,她的角色方小小是方嬸的女兒,和村中的泥金彩漆工匠談戀愛,遭到了方嬸的一度反對,也是在村長方春天的努力協調之下,母女兩人的關係最終有了緩和。尹彤在現場表示,影片最打動她的是優秀傳統文化在年輕人中的傳承和發揚。

從初剪版本的110多分鐘到公映版的96分鐘,精益求精下完成的影片成片凝結了集體的智慧。導演夏曉昀特別在現場感謝了所有對這部電影幫助和付出過的人,他表示,"如果每個觀眾能在其中找到不同的笑點和淚點,作為導演就非常欣慰了。"影片劇本的創作過程,也是寧海當地編劇張忌瞭解家鄉農村的過程,他希望能有更多年輕人來看這部電影,讓大家瞭解新農村。

電影《春天的馬拉松》巧妙切入,選取浙江東部新農村典型範本,展現山水田園美麗風貌和鄉村現代化的生活方式,顛覆了大眾對傳統農村的固有觀念,描述出了制度創新過程中的前進和阻力,詩意地展現了富裕起來的浙東農村試點改革的成效。

改革開放40年裡,百姓生活發生的較大變化,《春天的馬拉松》實事求是的刻畫了現狀社會面貌,以影片形式上讓大家對這些年的發展刻骨銘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