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對成功極度渴望,卻不知成功是用一生來完成的事,急不來

楊仁榮,2003年以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理科狀元的身份,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之後,竟然與父母失聯9年,一直到今年9月,母親患上重病,極度思念兒子,有媒體將此事公開報道,才得以聯繫上楊仁榮。

而此時的他,已離開北京,正在西安一家酒店做客戶溝通方面的工作。

他對成功極度渴望,卻不知成功是用一生來完成的事,急不來

他在這9年時間裡,究竟經歷了什麼?又為什麼離開北京,來到西安?

每個人都會告訴別人:我不喜歡北上廣,所以就離開了。

只有自己做出了超出常人的成就,才擁有選擇權,說:我不喜歡北上廣,我更喜歡中小城市的安靜平和;我不喜歡當CEO,我更喜歡做老師。

一個人,在沒有成就之前,是沒有選擇權的,沒有資格說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更多的是面對現實。

楊仁榮的現實如何呢?

他讀了飛行設計專業,卻不甘心未來只作一名普通的飛機設計人員,只負責幾十個零件的翻來覆去的設計,所以專業課幾乎沒上過;

他也並沒有打電遊,逛夜店,荒廢學業,反而花費了很多時間在圖書館去讀哲學,物理學,但是這些書籍對心靈很滋養,卻無法養活一個人的三餐需求;

他能花費幾個小時,坐在一個地方,思考一個問題,完全忽略了周圍人在幹什麼;

他對成功很渴望,因為自己從中學到考大學,一直都是父母的驕傲,家族的驕傲,那給了他很多榮譽和特權,他認為自己就理所當然的永遠擁有特權;

他對成功極度渴望,卻不知成功是用一生來完成的事,急不來

然而,人生沒有特權,人生是平等的,想要勝出,需要天時,地利,時代,個人努力和機遇。

他覺得自己很有本事,很有想法,創業就能掙大錢,然而,,,

楊仁榮因為缺考一門課,沒有正常畢業,拿到畢業證。進入社會之後,在北京,人才濟濟,他從面試開始就不順利。

面試人詢問一些專業問題,他回答不出,因為沒有好好上過專業課,最後,只能在一家企業做文職類工作。很難想象一個飛機設計專業的學生會做普通文秘類工作,重複性高,沒有技術含量,挑戰小,根本不符合他腦海中對成功極度渴望的追求標準,所以一週後就離職了。接下來的十幾份工作,都是如此,最長不超過6個月。還曾經在西餐廳做服務員。

他對成功極度渴望,卻不知成功是用一生來完成的事,急不來

他有夢想,很理想主義,他想要英雄豪傑式的成功,喜歡有挑戰的事情,不喜歡拘泥於一隅的重複性工作;

但是,想的多,做的少,行動力不夠,人生沒有形成有效積累,成就平平;

他連在北京生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都解決不了,最終還是在2017年選擇離開北京。

想要在短時間內成功,做出成績,現實給了他狠狠一棒!

終於意識到自己並非天才。

反而他的一位表弟,小時候看上去很老實平庸的一個人,現在在社會上摸爬滾打,開了公司,買了房,買了車,人生成就超過了自己;楊仁榮決定去表弟的公司試試看,重新開始。

一個人有夢想,有理想,想要成功,是好事,但是這些東西不是憑空想象就實現了,而要落地才能生花。

他對成功極度渴望,卻不知成功是用一生來完成的事,急不來

人因夢想而偉大,但是夢想怎麼落地?

把自己手頭的事情先做好。專業課學好,有份穩定的職業,哪怕工作不喜歡,哪怕工資不高,先讓自己適應一下社會,形成一些職業積累,擁有了核心競爭力之後,再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考慮職業轉型,創業;

在這個過程中,逐漸磨練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成功失敗皆而有之;這時候的失敗,是自己心理上可以接受和承受的失敗,失敗也是一種經歷和成長。

而沒有落地的夢想,註定只能是一場虛無縹緲的東西,與成功無緣。

讀書期間的競爭,是同質化的競爭,大家比拼的東西是相同的;而畢業後進入社會,是異質化的競爭,比拼的東西是各式各樣的,需要個體的社會化程度很好。

事實再次說明,成功不僅需要智商,更需要情商,逆商;需要專注,需要一技之長;需要堅持,讓夢想落地,一個也不能少。

(作者:韓楓,華東師範大學/法國里昂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歐美企業人力資源總監,如果你看了這篇文章想要告訴我你的想法,歡迎留言給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